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婚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婚制

亦称“族内婚”。外婚制的对称。原始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配偶的婚姻形式。内婚制一词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麦克林南提出。通常指部落内婚。原始公社时代在本部落内部分出的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内部禁止通婚,而在部落内部即各氏族间实行通婚,因此部落的内婚和氏族的外婚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原始公社解体时,氏族内部的近亲集团之间,乃至近亲集团内部皆开始通婚,如阿拉伯人允许堂兄妹婚。此后,内婚制还包括民族内婚、宗教内婚(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等)、等级内婚(印度等国的种姓内婚)、阶级内婚(欧洲各国王族间,古埃及、秘鲁、日本的王室内婚)等。民主改革前,我国彝族、藏族、珞巴族、傣族、景颇族都曾实行不同形式的内婚制,土家族还曾实行同姓婚习俗。

内婚制

亦称“族内婚”。一种只能在一定社会集团内缔结婚姻关系的制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不断演化残存至现代。族内婚通常指部落内婚。血缘家庭阶段,男女在群体内按一定的血缘和规范婚媾。氏族制时期通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以保持部落血统的纯洁,增强内部的凝聚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内婚界线被突破,并因受民族、宗教、等级或阶级、血缘观念、传统与风俗、地理环境等影响,内婚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变化。中国各民族中的兄妹配婚传说,是对血缘内婚的追忆。近代怒族、傈僳族保留着亚血缘内婚的习俗。基诺族由血缘内婚演变为村寨内婚。珞巴族实行部落内婚。达斡尔、朝鲜、锡伯、塔吉克、塔塔尔、羌、回、拉祜、瑶、德昂、畬、京、僜人等族,一般实行民族内婚。苗族则严格限制在本民族本地区、同一服饰的族体之间婚配。满、蒙古和侗族,历史上曾实行内婚与外婚多次交替,或内婚与外婚相杂。维吾尔、乌孜别克、保安、东乡及甘青两省的回族,不但禁止本族人与非伊斯兰教徒结婚,有的甚至实行教派、门宦内婚。景颇、傣、普米、珞巴、藏、羌和凉山彝族,盛行等级或阶级内婚。内婚制与外婚制是相对应的术语。每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段时期实行族内婚,一段时期又实行族外婚,或一主一次,内外相杂。

内婚制

一称“族内婚”,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以一定集团内部通婚为特征。在氏族外婚制的情况下,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胞族或氏族组成的部落,则为内婚制。如传说中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为十二姓,有姬、姞等。而姞、姬,又可通婚。《左传·宣三年》有:“姬姞耦,其子孙必蕃”的话。并说姞人是后稷的元妃。从姬姓、姞姓讲是族外婚;若从黄帝部落讲,则是族内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