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制(一) 唐宋时由翰林学士所掌管的皇帝的诏令,称为内制。唐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 中书舍人只掌外制。《全唐诗》五一四朱庆余《上翰林蒋防舍人》:“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 (二)翰林学士的别称。宋赵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诰、诏令、赦文之类。中书舍人称之外制,亦掌王言及诰词之类。” 大凤/内制/内相/玉堂仙/光学/金銮/三字/次对/庶常 ☚ 翰长 大凤 ☛
内制 内制翰林学士的别称。宋·赵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诰、诏令、赦文之类。” ☚ 大凤 内相 ☛ 内制 内制唐、宋时由中书舍人、知制诰所掌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诰命称内制。唐初,中书省由中书舍人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玄宗开元(713—741) 末置翰林学士,掌内制; 中书舍人掌外制。此时内、外制尚无严格区分。宋代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衔,起草制、诰、诏、令、赦书、德音等,为内制; 其他官员加知制诰,起草诏命,为外制。内制、外制亦分别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别称。 ☚ 中旨 廷寄 ☛ 0000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