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diǎn dàngломб рд典当、典押、典质;赎当○典当diǎn dàng(动)以物抵押,向当铺借钱:把钻石项链~出去|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变卖~的。 ○典押diǎn yā(动)典当:家里靠~度日 |不得已~了一块园田。 ○典质diǎn zhì(动)以物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变卖~,还了亏空| 穷困到靠~和借贷度日。 ●赎当shú dàng(动)赎回抵押给当铺的东西:除还债~,还剩了许多银子|卖书~,借当买书,亦可留为异日佳话|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了 |没有钱~,你就叫他搬走。 抵押 抵押抵 押(质押) 当(质当) 戤(戤典) 质(质压) 贳 赘 抵押钱两:戤银 用实物做抵押向当铺借钱:押(典押) 当(当当;当钱;当卖;典当;解当;质当) 解(解钱) 贴(贴典;贴钱) 典(典卖;典质;质典) 质卖 活卖 典当田地:典田 典地 典押人身:质身 私下典押:盗典 (债务人把自己的财产押给债权人做保证:抵押)
另见:财产 抵顶 保证 ☚ 抵押 抵顶 ☛
服务性商店 服务性商店馆(饭~;茶~;相~;旅~) 厅(歌~;餐~) 出售书籍的商店:书店 书肆 书铺 书房 坊间 坊肆 书籍铺 经籍铺 旧时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书坊 书林 较小的书籍销售点:书亭 典当店:当(当店;当典;当铺;典当;质当) 典铺 押铺 解铺 押店兑坊 解库 质库 质肆 质餔 质舍 僦柜 解业库 宋时寺院开设的典当库:长生库 小当铺:押当 ☚ 各种商店 酒店 ☛ 典当旧时一种以物件作抵押放款的方式。解放前黎族地区典当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受罚、做鬼原因而典当; 一种是想买一块好田,本钱不够,便暂时典出一块坏田,将好田买回来。典当出去的田,只能得到那块田的大部分代价,多以牛只计算,刻竹为凭。一头牛用一道刀痕表示,刻好分两半,当事双方各拿一半。赎田至少要在三年以后,赎田时,双方拿竹片来合,等赎方将牛交清,便焚去竹片,田归原主。 典当hock见“当铺”。 典当经营实物抵押贷款的金融组织。俗称当铺。其中以资本多寡和业务大小的不同,分为典当、质店、押店等类。四川的典当业起始年代,尚无资料稽考,在清代已较普遍,全省在嘉庆时(1796年~1820年) 已有典当铺144家,光绪时(1875年~1908年) 有168家,征税款840两。清代典当多由政府出资 (称皇本) 交殷实人或有功名宦绩者承领经营官督商办。民国21年 (1932年),四川省有典当480家,民国25年 (1936年) 有478家。民国29年 (1940年),邮政部、经济部联合颁布 《典当业管理规则》,规定典押分典当、押当两种,资本10万元以上者为典当,10万元以下(至少3000元) 为押当,并须予牌号标明之。四川典当业分布除蓉、渝、万、泸、叙等大中城市外,在富顺、自流井、内江、资阳、资中、大足等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地区开设尤多。典当业务发展由典当铺发放小额抵押贷款,其对象是城乡居民中生活困难或急需要款项者,贷款多用于消费性支出。在城市多为失业工人、职员、个体手工业和小商贩等,农村则多为贫农、破产地主,居闲官吏也有靠典当旧物维持生计的。当物当中多为生活资料,如衣服、被褥、毛毯、铜、锡、银器、金银饰物、珠宝钻戒、古玩字画等,也有以生产资料、农产物为抵押品的。当铺对押品作价极低,一般值十当五,故称 “半价当”,甚至有低至二、三折的。当息高于市场利息甚多,且另加手续费、保管费等。清代和民国,政府均曾规定利息不得高于三分,当期不得少于18个月~27个月。 典当 075 典当旧中国时一种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历代名称不同,有质库、质肆、解库、长生库、典铺、当铺、当店、押店等。中国近代在官银号和国家银行设立以前,清政府官款多存某些典当生息,故又有公典、公当之称。最早的典当为南朝时寺庙所经营的当铺,称“质库”。中国典当业以资本大小、期限长短、纳税多寡以及利率高低的差别分为典、当、按、质、押五种。典当受押物品成交后,付以收据,俗称“当票”,载明所当物品及抵押款额,作为借款人到期赎取抵押品的凭证。抵押期限通常是从6个月到18个月不等。过期不赎,即没收其抵押品,称“死当”。押款数额一般在抵押品价值的五成以下。利率极高,按月计算。是剥削农民和城市贫民的信用机构。鸦片战争以后,典当同钱庄、银行建立借贷、转押关系。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地方政府也开设公典、公当。但大城市中典当业渐衰,农村仍有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典当曾一度停业。 ☚ 钱庄 禁榷制度 ☛ 典当 典当diandang一种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旧称质库、解库,后称典铺、当铺、押店、长生库等。典当中规模较小而取利重者,称“押当铺”。在乡镇中,领用典当之款以作资本,押得物品再转押于典当者,称“代当”。受押物品成交后,付以收据,称为“当票”,载明所当物品及抵押价款,交押款人收执。抵押期限自6个月到18个月不等。过期不赎,典当即没收其抵押品。历代贵族大官僚多经营典当,清代和珅拥有当铺75座,资本银3000万两。向典当借款者多数是农民和城市贫困户,以粮食或衣物作质。典当的剥削相当残酷,利率极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典当停止营业。 ☚ 交子 票号 ☛ 典当又称“当铺”或“押店”。旧中国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的高利贷机构。最早的典当为南朝时寺庙所经营的当铺。历代名称不同,有“质库”、“质肆”、“解库”、“长生库”等。受押物品成交后,付以收据,称为“当票”,载明所当物品及抵押价款,交押款人收执。质押期限自6个月到18个月不等。过期不赎,典当即没收其质押品。质押放款额一般在抵押品价值的五成以下,利率极高,剥削较重。 典当 典当典当俗称 “当铺”。中国古老的以经营物品抵押放款索取高利贷的信用机构,起源于南北朝。但各代名称不一。清代称典商、当商或当店。最早的当铺,主要开设在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流通扩及到农村,作为高利贷的当铺,也逐渐深入到接近农村的市镇。在清朝前期,当铺遍布于全国的城市和农村。乾隆九年,北京城内外就有当铺六七百座。广州有典当数十间,汉口镇典库数十处,天津县属城乡有典当40余家,山西有当铺4695家。典当业视规模大小、利弊高低、取赎时间长短,分为典、当、质、按、押五种。典当物一般以 “估衣” 为大宗,还有首饰、铜锡、钟表及杂项。抵押期半年至三年不等。放款额一般在典当物价值的五成以下。典当利率很高,计算利息的方法,有以年计的,也有以月计的,还有以日计的,名叫 “印子钱”。清政府规定,私放钱债、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 即不能超过月利率3%。但实际上这一规定成为一纸空文。在农村,农民则多以田房、畜产、工具作质押物。还有许多农民在春天以寒衣易谷,冬天以食米转换寒衣。典当物价值越小,取赎的时间越短,利率就越高。因此,劳动人民越穷,受当押的剥削也越重。典当物到期不赎,物品由当铺处理。当铺还接受存款,发行信用货币。在官银钱号设立前,国库及地方各库款项多存放典当生息,或直接以库款投资开设当铺,称为 “官当”。不仅普通商人,就是一些贵族官僚地主乃至皇帝也以银钱作资本,“放印子钱,重利盘剥”。如雍正帝在藩邸时,就开了不少当铺,即位以后,又继续增置。大学士和珅有 “当铺七十五座,本银三千万两,银号四十二座,本银四千万两”。1888年 (光绪十四年) 全国有典当七千几百家。后因全国信用机构发展,典当业务范围逐步缩小。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完全歇业。改革开放后各地又兴起典当,不过性质不同于旧中国的高利贷盘剥,而是采取以物抵押贷款,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 ☚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钱庄 ☛ 典当Pawn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典当旧中国以衣物等动产作抵押,进行放款,收取利息的一种高利贷形式。其经营机构称为当铺或押店。它对借款人所提供的抵押品,按价值打折扣,贷放现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过期不赎,抵押品即被当铺没收。 典当分为二类: 本钱小,临时经营的叫小押当,其利息极高; 另一类是一般典当,主要为官僚、地主、商人所谓三位一体的高利贷资本所设,利息率较小押当低。向典当借款者多数是农民和城市贫困户,以粮食和衣物作押,利息极高,剥削严重。解放后,典当便停止营业。 ☚ 租赁公司 一、典当概念 ☛
当铺/典当行/押当铺/小押/质库/质肆/质舍/典/当/质/押/解库/长生库/解典铺/典解库/交当人/抵押人/出典人/收当人/受押人/承典人/抵押品/当物/典权/房地产典权/房屋典当/交当/赎当/续当/留当/留月份/当本/当金/当价/当期/虚本足利/出轻入量/以利为本/典当行为/当票/补票/挂失票/死当/当断/断当/当税/当簿/典账/留当簿/赎当簿/当铺管理/当铺资本/行业神崇拜/中国典当业史/日本典当业史/欧洲典当业史/美国典当业史 ☚ 五、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新生典当 当铺 ☛ 典当 典当旧中国高利贷机构。起源很早,旧称质库、解库,后称典铺、当铺、质押,此外还有借用资本临时经营的“小押”(押店)。封建性浓厚,多是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高利贷资本。它的主要业务是按借款人质押品的价值打折扣、贷放现款并定期收回本利。主要剥削对象是农民和贫困市民。它的高利贷剥削十分苛重,对质押品压价并打很大折扣,借款期限短而利率极高,一般赎当期定为半年至一年,月息二三分。近代,典当剥削仍十分盛行。光绪十四年( 1888 )统计,北京以外的典当有7000余家。它们同银行、钱庄资本建立借款、转押关系,形成城乡高利贷网。国民政府时期,大城市中典当趋于衰落,但农村典当剥削仍有很大势力。1935年,上海、北京、天津等八大城市约有典当1 100家,农村约有典当3500家。建国后,一律停歇。 ☚ 帐局 票据交换所 ☛ 典当 典当亦称“当铺”或“当店”。历代名称不同,亦有称“质库”、“质肆”、“解库”、“长生库”、“典铺”、以及典当中规模较小而取利重者,称“押当铺”、“小押典”,抗日战争期间在华北地区,吸毒者每以衣物向出售毒品(海洛英)者换取毒品,也称“小押”,其作价极低。是旧时一种以收取实物作押进行放款的机构。始创于南齐时代, 由寺院经营,称“质库”。唐代改由贵族垄断,直至宋朝才有由民间经营的。明中叶后,典当业已非常普遍,往往在一县之内便有当铺十余家乃至数十家。据清代典业征税册统计:顺治九年(1652年)和康熙三年(1664年)全国估计有当铺上万家。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京以外的典业有7000余家。在近代官银号和国家银行设立之前,清政府多把官款存入典当生息,故又有“公典”、“公当”之称。 典当业按其资本数额的多寡及营业范围的大小,依次可分为典、当、按、质、押、代当六种。原先典可接受动产、不动产抵押,放款一般没有限制。当只接受动产抵押,且质额有一定限度,逾限可以拒而不受。到近代,这种区别逐渐消失,当的家数已跃居首位,资本总额也占全体的大部分。其次家数较多的为押。所以典当业的标志是“押当”。据1931年对13省12市典业统计资料记载,在1408家典当中,当有745家, 占52.9%,押439家, 占31.2%,两者合计,即占整个典当业的84.1%。 典当的资本来源,在商业繁盛之地,大部分来自商人,在经济较为封闭的农村,则主要由地主投入。大典当的资本从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规模较小的则不过数百元、数千元。其押放总额,往往超过其自有资本数额的几倍以上。江苏浙江平均在1~2倍间,广西及湖南平均3倍,如宁波当铺自有资本只4~5万元,营业额达20~30万元,超过资本达三倍。典当与钱庄、银行之间也建立起借贷、转押关系。典当获得一定的金融后盾,在营业兴盛时可扩大业务,在萧条期间也可用拆款来增加利息的收入。近代新式金融机构兴起后,典当的大城市中就渐渐衰落,农村却仍有发展。据粗略统计,1935年上海、北京、天津等八大城市约有典当1100家;而农村则有3500余家。 一般来说,当铺多为小额资金抵押贷放机构,其来往的顾客,大多数为乡村农民和城市贫民。他们往往以衣物或粮食作质。当铺在验收实物后,给予其收据俗称“当票”,作为借款人日后赎取当物的凭证。当票记载抵押款额、所当物品。满当期限各地不同,最长者为36个月,最短的只有3个月。通常押期在6~12个月间,按其种类划分,则典当期限为长,质押较短。押款数额一般是抵押品价值的五成以下,然其利率却极高。典当是按月计息,最高月息八分,最低亦有四厘的,但大多在月息2~3分间。除规定利率及变相利息外,当铺对当户的盘剥,还有虚本足利的额外榨取,即“九八出,满钱八”和“九出十三归,”皆属当铺以虚额出本而十足收款的实例。通常,典物的价值越小,则取赎的时间越短,利息率越高。如果当户越过满当期限而无力赎回当物, 就只得以极低价值,将当票以当本的1/10至7/10的限价出售,否则就由当铺没收其押品,再行按值出售,以收回本利。因之,典当被称为重利盘剥贫民的信用机构。 解放后,旧的典当业停歇,以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分行的指导下, 曾在一些城市设立“市民小额贷款处”,帮助居民摆脱暂时的困难。自然其性质与旧时典当业大大不同。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均被迫停业。 ☚ 宝泉局 当铺 ☛ 典当 典当亦称典卖。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典当是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一种信用行业,当铺历代的名称各有不同,如典库、典铺、解库、解典库、长生库等。一般收当价格为押当物品价格的40%~50%,受押品成交后,给押当人开具的当物收据称为当票 。 ☚ 六、房地产典当 当票 ☛ 典当 典当亦称“当铺”或“押店”。是旧中国以收取物品作抵押,发放高利贷的一种机构。中国历代典当名目繁多,有称“质库”、“解库”、“典铺”、“长生库”等等。我国最早的典当业出现于南北朝,最早有关典当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赉赏,典当胡夷。”旧时中国典当多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为抵押品,按借款人提供的质押品价值打折扣,贷放现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到期不能赎取,质押品由当铺没收,也有的典当可用不动产作质押品。典当还有不同的类型,如规模较小,而取利较重的称“押当铺”; 先在当铺领得现款作资本,转手押得物品再交与典当者,称“代当”。典当有一种专门的票据,一般载有所当物品内容及抵押价款,称作“当票”,由借款人保存,用作到期赎取物品的凭证。典当抵押期限长短不等,抵押放款额多在抵押品价值的50%以下,利率极高。贫苦者为了生计不得不接受这种高利贷剥削,有的到期不能赎回质押品,又将“当票”再打折扣转让出售。新中国成立后,旧典当停止营业。1987年11月15日,湖南省邵阳市泰昌当铺率先开业,以后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也于同年12月30日开张。接着,温州、桂林等地也相继恢复了典当业。它们与旧时高利贷性质的当铺不同,是一种解决企业、集体、个人临时资金需要的调剂服务业。 ☚ 信用流动工具 票据 ☛ 典当dian dangmortgage 典当pawn;mortgage;pawnshop ~一个钻戒pawn a diamond ring /~人pawner;pawnor/~业主pawnbroker 典当亦称“当铺”或“押店”。旧中国以收取物品作抵押进行高利贷剥削的信用机构。起源很早,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以衣物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历代名称不同,有“质库”、“解库”、“质肆”、“生长库”等。以后,典当或当铺成为一般通称;典当规模较小而取重利者,则称“小押当”或“小押典”。在乡镇中,领用典当之款以作资本,押得物品再转押于典当者,称“代当”。物品估价成交后付以收据,称为“当票”,载明所当物品及抵押价款,交押款收执。质押期限自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不等,到期加利息赎回,利率一般为月息二或三分;过期不赎,质物即被没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