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其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其八

 

寒雀喧喧冻不飞, 绕林空啅未开枝。
 多情好与风流伴,不到双双燕语时。


 这首咏梅诗,采用间接的写法,以寒雀喧噪,望梅早开,春早到,双双燕语风情,借以衬托梅花不只娱人而也感物,颂扬梅花美的诱惑力,从其报春先知的自然本性。
 全诗通篇写寒雀,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衬出颂梅的主题。
 诗的开端两句塑造寒雀的群象,围绕着一片梅林喧叫,穿林飞舞,进而踏枝咀啄梅苞,希望叫开、啄开梅花。可这一切都白费力了,白白地忍受霜冻了。寒雀于冬天穿林飞舞,噪叫着,咀啄树苞,寻觅着冬眠的虫类充饥,这是寒雀生存的本能行为,是人们司空见惯之事。与梅花的开放并无内在的联系,不因其叫与啄就能开放。当此景象扑入苏轼眼帘里,却产生了新颖的才思,赋与寒雀以人的情性,忍冻不离开梅林,边叫边啄,而专啄的是未开花的梅枝。衬托出寒雀喜梅,望梅早开之情,尽管空啄未开枝,但无梅。寒雀这个描写意象渗透着诗人爱梅之情,急切之望。含蓄灵动,让人自然妙悟得出,进入这一优美愉快的造美意境中。
 诗的后两句是诗家议论。就寒雀忍冻绕林,鸣叫、空啄未开枝这一艺术细节,作了高度赞誉。自来就是多情者总好与风流相伴而生,尽管此时还不是“春燕双双飞”的季节,也还不是妮妮细语温存相爱之时,但它们却过早绕着梅林,表现这风流情爱之情,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为梅林而叫好。春光融融,梅花引来百花争艳,鸟雀花间树丛欢叫雀跃,双双飞舞,亦是自然界的寻常现象。可是在苏轼的眼里心中,却升起了一番新鲜动人情性的景象。因而虽在残冬观寒雀绕林,但却赋与梅林之多情与寒雀之风流,寒雀为梅花而叫而啄,从而又暗示出,它们还有双双燕语的大好春光的到来。
 全诗写寒雀而赞梅,叙事议论,升华诗境,深化主题。无论人与雀总是追求美。雀的娱美实为诗家的审美理想的艺术外化,归根结底是表现苏轼对美好理想境界的追求,对自然美赞颂。

《其八》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其八》

铦利森森耀戟铤, 《始兴》碑法变钟传。

率更后出书名擅,谁识先师贝义渊。

这首论书诗专论南朝梁《始兴王碑》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影响。

《始兴》,即《始兴王碑》,又称《始兴忠武王碑》、《始兴忠武王萧憺碑》,在上元县(今江苏南京)。无立碑年月,但萧憺卒于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十一月,可见为梁碑。此碑高大,楷书,二十六行,行八十六字,今多漫漶,仅存三分之一。然而清莫友芝谓其精拓之本存二千六百余字。因碑上部倾斜,拓取不易,且普通拓工图省时间,故文字多不能读。碑末署吴兴贝义渊书。

康有为对《始兴王碑》评价颇高,列入“精品上”,并称之为“峻美严整之宗”。他还继承历代书论中以武器喻书的传统,以之喻《始兴王碑》。在书学批评史上,早在两晋,卫恒就用“其曲如弓,其直如弦”论书,卫夫人也把某种笔画喻作“百钧弩发”、 “劲弩筋节”,如此等等,然而这仅是喻其线条形态,或喻其笔势力度。到了唐代,张怀瓘进而在《书议》中批评有的书法“无戈戟铦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前句是对笔力劲险的要求。至于欧阳询的书法,唐代的李嗣真《书后品》评为“武库矛戟,雄剑欲飞”;张怀瓘《书断》则评为“森森焉若武库戈戟”;吕总《续书评》评为“龙蛇振动,戈戟森列”……然而这仅仅用于评欧书的险劲刻厉,康有为则别具只眼,发现了《始兴王碑》的戈戟铦锐可畏,论书诗首句“铦利森森耀戟鋋”,就是对该碑风格的描述概括。诞,小矛。这句是说, 《始平王碑》犹如武库中的戈戟刀矛,铦锐锋利,冷气森森,寒光闪闪,给人以可畏可奇之感。

康有为还指出, 《始兴王碑》的书法一变钟繇的楷书传统。钟繇,参见张丑《米庵鉴古百一诗(其三)》赏析,一般认为他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楷书名家,开创了一代书风。钟繇的楷书隶意特浓,古趣盎然,但这一传统到了《始兴王碑》已发生变化,它与钟书迥乎不同,也无北朝书的隶意习气,所以论书诗写道: “《始兴》碑法变钟传”。

诗的第三、四两句说,唐代的欧阳询比《始兴王碑》晚出,却书艺远播,名垂史册,可是,谁知道欧阳询的先师——书写《始兴王碑》的贝义渊呢?率更,即欧阳询(见伊秉绶《杂题法帖和王铁夫·夫子庙堂碑》赏析)。询字信本,官至太子率更令,人称欧阳率更,称其书为“率更体”。欧阳询的书法险劲瘦硬,崛起削成,骨气峻峭,法度严整,有介胄不可犯之色,康有为则指出,欧阳询师法于贝义渊的《始兴王碑》。《广艺舟双楫》就曾多次强调他的这一发现:

贝义渊书《始兴王碑》,则长枪大戟,实启率更。 (《宝南》)

《始兴王碑》,意象雄强……若结体峻密,行笔英锐,直与率更《皇甫君碑》无二,乃知率更专学此碑。窦臮谓率更师北齐刘珉,岂刘珉亦师此邪?……凡后世学欧书者,皆其孙、曾也。 (《体系》)

信本专仿贝义渊书,结体出锋,毫发无异……(《导源》)

这些论述,正是这首论书诗的主题。这首诗还给人以启发,优秀的论书诗必须有真知灼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而决不是随人之后,人云亦云。


古代民歌《其八》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其八

 

春月㬉何太,生裙迮罗袜。暧暧日欲冥,从侬门前过。


 此篇写春天女子对情郎的思念。
 “春月㬉何太”,春月,指春天。㬉,即暖字。太,过分、过于。此句写春日和暖,百花盛开。次句 “生裙迮罗袜”,指女主人公穿着盛妆春游、踏青。这两句情景结合,在春风和煦、春光融融的季节,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前去游春,内心情感不言而喻,但也正因“不言”,才给读者留下悬念。“暖暖日欲冥”,暖,日光昏暗。冥,暗。太阳即将落山,女子游玩一天,于此时返回家园。“从侬门前过”,其主语是女子所渴慕的情郎,或者说是女主人公心中所幻想的人。
 作为小诗,本诗趣味性极强,前二句写女子在大好春光里作艳丽的装束,但并未提及其目的如何,不过读者会猜想到是与意中人约会。而后二句没有接下去写情景如何,而是笔锋一转,说明天色已晚,游人已归。至此,读者很可能会想象女子与情人一起结伴而还。直到最后一句,作品才揭露真相:原来女子是孤身一人游春的,天晚归家才发现情郎从门前匆匆而过,这样,作品由“赏春——妆扮——冥归”到一无所获,一步步揭示女子游春的心理动机,一波三折。
 在情与景的结合上,本诗也较为成功,首句与第三句明写景,二、四两句暗写情。而写情手法又各呈异彩,二句通过女子妆扮写内心的渴望、欣然之情,四句则是通过男子飘然而失的身影写女子的内心反应。明暗结合,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结尾的处理余味悠长,作品只介绍到女子见到情郎从门前走过的身影,而没有继续写下去,是喜?是忧?留给读者去思考、想象,如果作品再继续写二人怎样怎样,便有画蛇添足之嫌,同时作为“诗”也就索然无味了。

古代民歌《其八》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其八

 

快马高缠鬃,遥知身是龙。谁能骑此马?唯有广平公。


 本篇是《琅琊王歌辞》八曲中的第八曲,既赞扬快马的雄健,又赞扬广平公的骁勇,但主要是后者。
 “快马高缠鬃,遥知身是龙。”“鬃”,马等兽类颈上之长毛。“缠鬃”,披挂鬃毛。“龙”,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丽矫健、疾行善变、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根据龙这一特征,古人又用它喻指腾跃疾驰的骏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 六尺以上为马。”这两句,形象鲜明、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快马的雄健姿态:身躯高大壮健,头尾披挂着浓密粗长的鬃毛,昂首翘尾,奋蹄腾跃,令观者远远望见,即知是千里马,而无不为之振奋。从而表现诗人对骏马喜爱赞扬的思想感情。酷爱快马,是北方民族的性格特征之一,也是他们崇尚勇武的一个方面。正如《折杨柳歌辞》其五所云: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谁能骑此马?唯有广平公。”广平公,即姚弼。为后秦主姚兴之子,太子姚泓之弟。才兼文武,骁勇善战。赫连勃勃举兵叛秦,秦诸将皆败亡,唯有弼率众与战,大破之。深得兴宠爱。兴以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但弼好作乱,欲杀兄泓而篡嫡,兴因力疾临殿前赐死。此诗当作于赐死之前。(见《晋书》卷一百十八《载记》)前两句,描写马,主要是为衬托人。因此,既描绘出骏马高大雄健、腾跃疾驰非凡的姿态,后两句接着即以民歌习用的设为问答形式写广平公。设为问答在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问:天下有谁能够驾驭此马? 回答是: “唯有广平公。”用一个“唯”字指出: 非姚弼莫属。这就充分突出强调姚弼的善骑骁勇。对姚弼的评价可谓极高矣。表现出对姚弼善骑快马、骁勇无比的敬佩。从而反映出北方民族崇拜所有善骑射、勇武善战者的尚武精神。这正是北方民族性格特征之一。
 描写,形象鲜明、生动逼真,以骏马衬托骁勇善骑之人,设为问答,语言质朴无华,是本篇显著的艺术特色。

古代民歌《其八》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其八

 

女萝自微薄,寄托长松表。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


 第八首同第五首一样,运用女萝意象,反映热恋中少女对自身卑微地位的认识和悲剧前途的思考。
 “女萝自微薄,寄托长松表。”女萝纤细而柔弱,长松挺拔而粗壮;因而女萝不能自立于天地间,只能寄托于长松之表。这正是当时女子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比拟性的艺术写照。西晋文学家傅玄的 《豫章行苦相篇》 中有“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对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作了直接具体而全面的反映。
 “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女萝花凋叶落,而那枯藤仍然紧紧地缠绕着青松。这本来是自然现象,但是由于注入了 “何惜”和 “贵在”等情感,就化作女主人公的抒情独白,其潜台词是: 自身地位如此低微,厄运降临也死不足惜,难能可贵的是一生中毕竟热烈地爱过!产生于同时代的一首无名氏的诗作《作蚕丝》,其寓意与本歌很相近:“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是啊,女子的青春正如女萝绕松、春蚕怀丝那么暂短,然而在这转瞬即逝的韶光里有过执著的爱,也就死而无憾了,哪里还敢向往白头偕老的幸福! 这是男尊女卑的社会悲剧,是女主人公在悲剧中产生的悲剧感情。
 就艺术手法而言,本歌和第五首都是借女萝意象以显现女主人公的情思。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女萝花叶烂漫、茎蔓结曲、生期短暂、形态微薄等特征,与少女容貌美好、感情缠绵、青春易逝、地位低卑等相对应,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审美创造。比兴也好,比喻也好,比拟也好,总之是妙比天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