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国家航天工业qita guojia hangtian gongyeaerospace industry of other countries
美、俄、中以外国家有关航天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业。
法国是拥有独立航天力量的国家。法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航天中心。它是欧洲空间组织的主要支持者, “阿里安”系列运载工具研制的主要力量。法国研制的地球观测卫星斯波特(SPOT)的图像分辨率达10m,可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媲美。
德国是欧洲空间局的重要成员国,拥有研制运载工具和发射卫星的能力。德国的航天活动范围较广,其重点放在空间研究、卫星观测、微重力研究以及卫星通信上。它是“桑格尔”航天飞机和欧洲空间实验室(Spacelab)项目的主要力量。长期以来,德国积极与美国在空间领域开展合作:与NASA在航天飞机飞行活动中广泛合作,参加与美国“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对接的欧洲“哥伦布”空间站项目,在美国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上载有德国的有效载荷,德国还为其探测器研制了推进舱。1974年与法国合作研制了“交响乐”同步实验通信卫星。1982年独立研制了直播卫星TV-Sat。90年代开始发展新型廉价小卫星,于1991年和1994年分别发射了生物试验卫星和科学研究卫星(柏林大学卫星-1,2)。
英国是最早拥有航天工业的国家之一,也是欧洲空间局的主要成员国,对欧洲空间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英国利用美国“侦察兵”火箭发射其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羚羊(Ariel)卫星系列,又相继将几个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英国的航天计划着重于通信领域,其军用通信卫星系列“天网-1”于1969年11月22日用美国“德尔它”火箭发射入轨。1971年10月28日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发射了本国的普罗斯帕罗(Prospero)试验卫星,是世界上第6个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自1957年以来,用400多枚云雀探空火箭进行大气层探测和天体物理学及微重力研究。英国航天活动与众不同之处是其雄心勃勃的大学教育计划和现代小卫星发展战略。英国萨里大学是研制现代小卫星的先驱。它充分利用本国的微电子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处理科学、新材料和微型机械等高新技术,在短期内研制出成本低、重量轻和功能强的小卫星系列,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萨里大学已成功地将其第5颗萨里大学卫星Uosat-5用“阿里安”火箭搭载发射入轨。英国还与俄罗斯合作研制“霍托尔”航天飞机。
意大利也是欧洲空间局的主要成员国,积极参与欧洲空间局航天计划及其他一些多国合作项目。1988年意大利成立了国家航天局(ASI),负责国家航天计划的管理工作。近年来,意大利航天活动的规模在西欧诸国中,仅次于法国和德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它就与美德合作联合研制科学研究卫星,先后发射了数颗“圣马科”卫星。70年代又用美国“德尔它”火箭发射了意大利试验通信卫星(Sirio)。1991年用“阿里安4”火箭发射了试验通信卫星(Italsat),同时还在研制直播卫星(Sarit)和军用通信卫星(Si-cral)。目前它正在牵头发展用于大气科学测量和轨道机动的系留卫星系统,同时也参加欧空局的航天高技术项目,如哥伦布舱、空间实验室和“使神”号航天飞机等。
荷兰是欧空局的成员国。20世纪70年代就拥有研制卫星的能力。1974年用美国火箭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荷兰天文卫星(ANS)。荷兰与别国合作共研制了3颗卫星即荷兰天文卫星、红外天文卫星和热带地球资源卫星。此外它能独立研制卫星姿态敏感器、制导和控制硬件、热控部件和结构系统等航天配套产品,还拥有大型地面试验设备。
瑞典是欧空局的成员国。目前除不具备发射能力外,已能自行研制卫星的大部分硬件。瑞典与美、法合作研制“维金”科学卫星,用于研究磁层和极光,1986年2月22日用“阿里安-1”发射升空。1992年10月6日又在中国“长征-2C”火箭上搭载发射了“弗利亚”(Frega)科学试验卫星。另外,瑞典还与芬兰、挪威合作研制“电信-X”通信卫星。
加拿大拥有相当规模的航天工业。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用美国火箭发射其电离层研究卫星“百灵鸟-1,2”,电离层国际研究卫星“ISIS-1,2”以及国内通信卫星“ANIK-1,2”。80年代,它成功地为美国航天飞机研制了大型遥控机械臂,这是最早在轨道上作业的太空机器人。加拿大业已制定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航天计划,并参与多种国际合作。目前正在积极应用合成孔径雷达从事对地观测,并向巴西等国出售其通信卫星。
印度一直在发展自己的航天能力,积极研制运载工具和多用途航天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5年4月19日用苏联火箭发射其第一颗印度自行设计与制造的用于空间物理探测的“阿里亚巴塔”卫星;80年代初,用自己研制的运载工具发射本国的科研小卫星“罗希尼”系列(Rohini-A, B, C),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7个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印度与美、俄及欧洲国家在多个航天计划中开展国际合作。在广泛争取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坚持独立地发展本国的航天工业。印度的航天计划主要集中在遥感、通信及电视广播系统等领域。它把航天器对地观测能力与直播能力相结合,使80年代发射的第一、二代多用途卫星(Insat)兼有通信、气象、导航和救援功能。Insat在进行全国范围电视直播的同时,还可定期进行气象观测和监测风暴。这一系统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失为一种因地制宜的典范。
以色列是发展航天工业的后起之秀,于1989年9月14日用自己研制的Shavit火箭发射了自行研制的技术试验小卫星“地平线-1”(Offeq),而后于1990年4月3日又发射了“地平线-2”。
除上述国家拥有不同规模的航天工业外,巴西、澳大利亚、阿拉伯国家、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捷克也拥有本国的通信卫星或对地观测卫星。巴基斯坦在1990年7月16日用中国的“长征-2E”火箭搭载发射了其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巴达尔”(Badr)。韩国和葡萄牙则用“阿里安-4”火箭分别搭载发射了它们自行研制的通信试验小卫星“葡萄牙-1” (Posat-1)和“韩国之星(Kitsa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