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盾D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涉县、山西之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ün(ˇ),为ü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徒损切,上,混韵。
❶[中盾]官名,即中允。太子官属,汉称中盾,南朝宋齐称中舍人,唐称中允。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d·un(ˋ),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杜本切,上,混韵。
❶盾牌,乃古代打仗时用来护卫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兵器。
❷荷兰等国的本位货币。

上一条: 下一条:
{}4289盾牌。古北方方言。汉扬雄《方言》第九:「~,自关而东或谓之瞂…关西谓之~。」清雍正十三年《陕西通志》:「关西谓之~。」丢脸;害羞。冀鲁官话。山东聊城〖〗。你说这话,你也不赚~?‖在人场儿里我怪~的慌‖你嫌~我就不嫌~?吴语。江苏溧阳。使革变柔。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柔革曰~。今俗治牛皮使柔曰~牛皮。」

盾dùn

盾牌
 △ 矛和~。

盾dùn


❶古代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的牌形武器:~牌︱矛~。
❷盾形的东西:金~︱银~。
❸荷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本位货币。
○后~(指从后面支持援助的力量)。

盾dùn

❶ 盾牌。
❷ 盾形的东西:银盾│金盾。
❸ 荷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货币名:荷兰盾。

也称“干”.“盾牌”、“彭排”、“旁排”。属防护性武器。呈长方形或圆形。用以掩蔽身体,防护兵刃矢石的杀伤。步兵用的盾形制狭而长,叫做步盾;兵车上用的狭而短,叫做子盾,均用犀皮和木板制成。骑兵出现后,又发明了骑兵用的旁排。唐代把盾叫做彭排,宋代盾牌是用木、竹和皮革制成。元代蒙古兵有旁牌、团牌、铁团牌。明代有手牌、燕尾牌、挨牌、藤牌等。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还记载了盾牌和刀相配进行练习的动作招势,有“开扎衣势、斜行势、仙人指路势、滚牌势、跃步势、低平势、金鸡畔头势、埋伏势”等。清代又有虎头牌、藤牌、燕尾牌、挨牌等名目。其用法有:箍、盖、开合、滚、格挡等。现代武术项目中,常以盾牌和刀配合使用,以盾为掩,以刀为攻,挟盾操刀,可御可击,攻防备致。多在对练项目中出现,如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牌刀等。


☚ 铁瓜锤   干 ☛

习藤牌/藤牌八势/仙人指路势/闪滚/低平势/金鸡畔头势/埋伏势/斜行势/跃步势/滚牌势/懒扎衣势

☚ 雪绕孤山   习藤牌 ☛

盾dùn

盾牌。比喻从后支持或援助。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而今顾若此,毋亦梗其中多所蠹,而盾其后者之无所凭也。”

盾dun

盾牌 后盾 金盾 矛盾 银盾 自相矛盾

武术器械的一种。它是古代手持的防护性武器,呈长方形或圆形,俗称盾牌或挡箭牌,古称为干,是格挡和防护刀、矛、箭等的掩体器械。干与戈是最古的武器,所以俗称武斗为“大动干戈”。古人在战争中,常一手执刀或枪,一手执盾。用盾进行演练的套路,据明《纪效新书》记载,有“开扎衣势”、“斜行势”、“仙人指路势”、“滚牌势”、“跃步势”、“低平势”、“金鸡畔头势”、“埋伏势”等动作。近代流行较广的是盾牌与其他器械的对练套路,如矛盾对打,单刀盾牌进枪、三节棍进盾牌刀等,而且在运用中仍显示着有防身护卫,以御待机或御中带击的积极作用(图91)。

图91 盾

☚ 齿翼月牙镋   钩 ☛

(反)矛

盾dùn

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本位货币。1900年《清议报》三十四册《巴东招工苦况述闻》:“荷主怜之,谕令嗣后不准仍以罪人充当矿工。此谕颁行之后,而矿局总管变通成法,因倡为改招华工开采之议,适有在事华人闻之,喜其可以垄断,遂与订立包揽华工之约,限期五年。每名到工次给与价银一百盾,每月加伙食银九盾。”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Gulden,盾(币名)。”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防護具 > 盾
盾  dùn

亦作“楯”,亦稱“干”。遮擋箭矢鋒刃之防護具。多以木或金屬製成,長方形或橢圓形,脊背隆起。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商盾:以木爲架,外蒙皮革,表面髹漆,上加彩繪。梯形,高一米許,寬○·七米許。陝西岐山周原遺址所出,爲青銅盾。《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孔傳:“干,楯也。”《周禮·夏官·司戈盾》:“及舍,設藩盾,行則斂之。”鄭玄注:“藩盾,盾可以藩衛者。”《左傳·定公六年》:“〔樂祁〕獻楊楯六十於簡子。”《方言》卷九:“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一) > 天戈 > 盾
盾  dùn

即天鋒。

盾【同义】总目录


盾胁盾

盾;矛

○盾dùn

(名)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牌|金~|矛~|有矛就有~|带剑拥~入军门。

●矛máo

(名)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称尔干,比尔戈,立尔~|以子之~,攻子之盾。

矛←→盾máo ← → dùn

矛:古代用来刺人的武器。
盾:古代用来抵挡矛的武器。
【例】 楚人有鬻楯(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难势》)

盾dùn

盾牌。古代用来防护身体的兵器。《鸿门宴》:“哙即带剑拥~入军门。”

*dun

B6DC
❶盾牌,古代打仗时用来遮挡刀箭防护身体的武器:矛~/(樊)哙即带剑拥~入军门(《史记》)。
❷盾形的东西:金~/银~。
❸荷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货币单位。

盾牌

盾牌

盾(盾橹;盾卤;金盾) 牌(牌子;团牌;藤牌;傍牌;防牌;挡箭牌) 干 楯 棑(傍排) 隐身符
干橹,盾牌:干卤
有纹的皮革制成的盾:鞼盾
大盾:橹(橹楯) 卤楯
小盾大盾:干橹
盾的把手:盾鼻
盾牌中间的突起处:楯脊 楯瓦
(挡箭具:盾牌)

☚ 军械   头盔 ☛

〖盾〗 粵 teon5〔湍【陽上】〕普 dùn

盾牌。許慎《說文解字》:「〜,瞂也。」(瞂【粵 fat6〔罰〕普 fá】:盾牌。)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噲即帶劍擁〜入軍門。」(噲:樊噲。)

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兵器。亦称盾牌,挡箭牌或干。以手持。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西周初便已使用,以后历代均作为常备武器。种类较多,有步盾、子盾、旁排等。制做主要以木料、皮革、杞柳、藤条等为材料。

盾dùn

❶盾牌,古代士兵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
❷盾形东西。如:重盾,银盾。

《盾》

一个漆黑的夜晚,潭州市郊四号道标附近的铁轨上,静静地横卧着一个女人。此时,一列货车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强烈的车灯发出刺眼的白光。列车飞向女人! 两者间距离越来越近! 真是千钧一发,危急万分。巡道工老王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扑了上去,抱着女人滚下路基,但救下来的却是一具女尸。当公安人员闻讯赶到现场的时候,女尸又不翼而飞了。“林教授秘藏特级文物——朱书甲骨文失窃”! 一份紧急通报送到侦察科长毕坚的手中。“朱书甲骨文十号失窃,十一号女尸失踪,真是有趣的谜!”带着这个谜,毕坚和侦察员陈津生深入调查研究,“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终于破获了这起以飞碟为代号的文物盗窃案。编剧: 王保安、李国强; 导演: 李国强; 摄影: 刘自成; 主要演员: 廖炳炎、尹学智、肖燕、王明益、俞凯、王俊忠。

☚ 瓜儿甜蜜蜜   杨老师 ☛

五集电视剧。湖南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1980年摄制。该剧描写公安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破获一起以 “飞碟” 为代号的文物盗窃案。编剧王保安、陈健秋、金敬逸,导演李国强、王宏。

☚ 爸爸病危   瓜儿甜蜜蜜 ☛

盾dùn

❶ (盾牌) shield
❷ (荷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本位货币) guilder (荷兰);dong (越南);rupiah (印度尼西亚)
◆盾牌 shield;pretext;excuse;
盾形[状]peltate;
盾状 peltate

古代防御兵器。流行时间久远,在战国时期楚墓中较常见。胎骨有木胎与皮胎二种,均髹漆,一般都有彩绘花纹。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小平顶外凸,上部为双弧形,下部为长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49件属于这种类型,均为皮胎(已朽),背面装木柄。通体髹黑漆,正面均为素面,背面大多数有彩绘龙凤纹、菱形纹、绹纹等繁复精细的图案。器形较大,通长92.5—97厘米、宽54—55厘米。另一种为长方形,器形较小,大多有彩绘花纹。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12件,均属于这个类型,胎骨已朽,仅存漆皮,通体髹黑漆或深褐漆,少数为素面,大多数有彩绘云雷纹、勾连变形回字纹、菱形纹等图案。长59.6—62.5厘米、宽20.5—29厘米。

盾dùn


❹ 自相矛

盾,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古代盾牌的實物爲方形,中有把手。甲骨文和早期金文都是盾牌的象形,後世逐漸演變爲“十”字形。西周中期以後在 “十”字形盾牌上增聲符“豚”,增意符 “又”,如金文第六字形。金文第七字形可以理解爲从人,盾聲,但盾形又有訛變。人形、盾形後世繼續訛變,見下楚簡帛文和秦簡牘文,可見知形變之難。卜辭或用本義,或用作地名、人名。銘文用本義。
楚簡帛文作,已有形訛。秦簡牘文作,又有訛變。

盾dùn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古代的方形盾牌。籀文由人(亻)、十、目合成。“十”为盾牌。小篆把盾牌线条化,并加了“目”,意为护卫眼睛。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ùn
遁(逃遁)
xún
循(循环)

甲骨文;金文;篆dùn

[甲(甲胄,象形,盾本字,聲意符)+豚(聲符後簡化爲“目”,已經訛變得很難辨認)→盾(《説文》:“盾,剪紙犮也。所以盾扞(hàn捍)身蔽目。象形。”盾:古代作戰時抵擋刀矛的防禦武器。引申爲盾形的物品。矛,用以進攻;盾,用以防禦。今日的武器不是矛就是盾的發展。)]
《詩經·秦風·小戎》:“龍盾之合。”(畫龍的盾牌雙雙合起來。)

盾(dùn)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凡盾之属皆从盾。”(食问切)
甲骨文作,金文作,象盾牌之形。金文或作,象手执盾之形。“盾”的构意是防御性兵器盾牌。于省吾《释盾》说,地下发掘之盾作形,面上绘双虎,目的是镇邪,另一面中间绘有圆形图案。西周中期的师簋上的字形,则脱离了古文字方盾的形体,且成为后来小篆字形的来源。[1]睡虎地秦简作,与小篆字形相似。
盾部有两个属字。如:“瞂,盾也。”

盾dùn

(9画)

【提示】目,中间两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盾dùn

9画 厂部 
(1) 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武器。
(2) 盾形的东西: 金~|银~。
(3) 荷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本位货币。

盾()


甲骨文合集7995,殷
□□卜, 盾……[]……
按: 象盾之形。卜辭多用作人名。

甲骨文合集20220,殷
□酉卜,扶……圃……盾。

甲骨文合集16347,殷
丙子卜,貞盾亡不若。六月。

甲骨文合集36481正,殷
盾百八十三,函五十矢。
按: 象虎士執盾形。用作本義。

秉盾簋,殷周金文集成3121,殷
秉盾。

戈盾器,殷周金文集成10510,殷
戈盾。

十五年趞曹鼎,殷周金文集成2784,西周中期
史趞𣍘(曹)易(賜)弓矢虎盧(櫓)九(厹)(胄)盾殳。

簋, 殷周金文集成4322, 西周中期
孚(俘)戎兵, (盾)矛戈弓備矢(裨)胄, 凡百又卅又五(款)。
按: 在盾之象形初文上標注聲符“豚”。用作本義。

五年師簋, 殷周金文集成4216,西周晚期
盾生皇畫内(芮)戈(琱)(緱)必(柲)彤沙(緌)。
按: 从人持盾形。

包山楚簡·遣策277,戰國
之盾。
按: 由从人持盾形變異,人變爲欠。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38,戰國至秦
當貲一盾。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26,戰國至秦
豹旞(遂),不得,貲一盾。

張家山漢簡·引書56,西漢
以下盾(揗)之至股。

清真寺碑,唐
譯語矛盾而道合符節者,何也?

趟莊墓誌,唐
晉上卿盾之胤緒。
《説文》: “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凡盾之屬皆从盾。”
古文字“盾”字之形多變,象盾之形者爲初文,或象虎士執盾形,繼而在盾之象形初文上標注聲符“豚”。又作从人持盾形,此當與虎士執盾形一脈相承。最終定型爲秦文字,則當是从人持盾形之訛化。

☚ 盾部   自部 ☛

盾dùn

古代会意字。上面4画象盾和柄,从目,目代表人头。是战斗用盾护头义。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组词如:矛盾|后盾。

盾★常◎常


dùn象形,甲骨文、金文1象盾牌形;金文2、小篆象盾牌侧视形,上有握柄,目在盾后表示其功用为掩蔽身体,隶定为“盾”。本义为盾牌,引申为形状像盾的东西。
【辨析】
❶以“盾”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un,但声调和声母不同。dùn:遁∣xún:循。
❷盾/干 用于盾牌义,这两个字是同义词。后世多用“盾”。

(shùn)

食閏切。所以扞身蔽目,故从目,上象盾形。
【按】盾,今音dùn。扞,音hàn,保護。後作“捍”。

隶dùn

【析形】象形字。金文字形下部为盾之象形,上部从人以为烘托,表示人在盾后,盾以护人。
【释义】《说文》:“瞂也。所以扞身蔽目。”本义是古代作战时用来抵御敌人刀箭等的兵器盾,也写作楯,表示古代盾牌多木制。盾有抵御之义,故有[后盾],比喻后边的支持力量。古代矛、盾常配合使用,矛以进攻,盾以防御,故矛盾常连用。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lower part is the shield,and the upper is like the people,meaning that people behind the shield,so that the shield can protect the people.
【original meaning】The ancient weapons to battle against the enemy.

*盾dwən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瞂也。 所以扞身蔽目。从目。象形。凡盾之屬皆从盾。(四篇上)
護衛人身之盾,以目代身,露眼睛以看來襲之方向,或作十字盾形及豚聲。

☚ 胤   循 ☛
000012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