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兵部开拆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兵部开拆案

兵部常设办事机构。掌本部文书收发(《宋会要·职官》14之1)。


简称

❶库部郎中。全称应为尚书省兵部库部司郎中。《分纪》卷10《库部郎中》:“陆象先弟景倩、景融、景献、景裔历河南令、库部郎中,皆有美誉。”《宋会要·职官》4之3:“尚书省……库部……,自今并以未有差遣带职京朝官领之。如阙人,即差正郎或员外郎。”
❷库部。库部司郎中、员外郎通称。《曾巩集》卷24《库部制》:“武藏之任,郎选甚高。”


职掌

❶宋前期刑部职事为审刑院所分,止掌覆审大辟案及因犯罪除免职务官员,经大赦重新录用,或理雪冤案出给文牒证明等事(《宋会要·职官》15之1)。
❷元丰新制,罢审刑院归刑部,刑部始专其职。掌律法修订、天下狱讼、重新审议有疑点的定案并上奏、依赦宥条格重新考虑犯科官员的赦免与录用(《合璧后集》卷31《刑部》)。


编制

❶宋前期,判刑部事二人,详覆官四人或六人,法直官一人。吏额十三人(《宋会要·职官》15之1引《两朝国史志》)。
❷元丰新制,刑部官额十三员:刑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郎中、员外郎刑部司各二人,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各一人。分案五(后增为十二)。吏额五十二人。
❸南宋建炎三年,刑部长贰官置一人,郎官二人,吏额减半。隆兴元年吏人四十五,乾道六年减为三十五,淳熙十三年减为三十一人(《宋会要·职官》15之5、20至23)。


编制

元丰新制,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南宋,置二员(《宋会要·职官》15之6、《合璧后集》卷30《刑部郎中、员外郎》)。


简称与别名

❶比部郎中。全称应为尚书省比部司郎中。《宋史·徐休复传》:“雍熙二年,就迁比部郎中。”《曾巩集》卷43《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
❷比部郎官。比部郎中、员外郎或止置一员,通称比部郎。《合璧后集》卷31《都官郎中》:“建炎三年,诏都官郎官以一员为额,并权司门、比部。”
❸皆头。比部司郎中拆字称,“皆”字之头为“比”,代表比部司。又,“昆脚”俗称比部司员外郎,“皆头”则为比部司长官——郎中别称。《合璧后集》卷30《比部郎中·事类》引《尚书故实》:“杜牧顷于宰执求小仪(按:礼部郎中)、小秋(按:刑部郎中),皆不遂。尝梦,人谓曰:‘辞春不及秋,昆脚与皆头。’后果得比部员外。”


编制

❶元丰新制,工部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
❷南宋建炎、绍兴间,工部郎官兼虞部司郎官。孝宗隆兴元年(1163)工部四司合一,设郎官一员(《宋史 ·职官志》3《工部·郎中、员外郎》)。


简称

❶工部员外郎。全称应为尚书省工部司员外郎。《宋史·臧丙传》:“加工部员外郎,充河东转运使。”《宋史·丁谓传》:“领峡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
❷尚书工部员外。《宋史·柳值传》:“徙杭州,累迁尚书工部员外。”
❸起部郎。工部司郎中、员外郎通称工部郎,或拟古官称为起部郎。《曾巩集》卷20《范子奇工部郎中、高遵惠工部员外郎制》:“郎于起部,其选甚高。”
❹工外。《长编》卷41癸酉:“(卢子翰)复为工外同管漕事。”


职掌

❶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京朝官叙禄位官阶,属后行郎中,元丰寄禄格易为朝奉大夫阶(《宋会要·职官》4之1《尚书省》、《玉海》卷119《元丰新定官阶》)。
❷元丰新制后,定为从六品(《分纪》卷11《水部郎中》)。


品位

择进士出身的选人担任,其官须视该选人官阶而定。《朝野杂记》乙集卷13《六部架阁官》:“主管官号掌故。择选人有时望者为之。”


别名

掌故。拟汉古官称。《朝野杂记》乙集卷13《六部架阁官》:“主管官号掌故。”《宋史·蔡抗传》:“绍定二年进士。其后主管尚书刑工部架阁文字。”


编制

元丰新制四人。南宋绍兴元年复置时为二人。绍兴五年八月三日,校书郎与正字通共为十二人(《要录》卷92甲辰)。隆兴二年不定员(《宋会要·职官》18之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