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兵部尚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

官名。三国魏时置五兵(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尚书。隋唐以后综合设立兵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长官为兵部尚书。此为杂有后起官制。

☚ 中庶子   薨 ☛
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

官名,兵部最高行政长官。隋以前称大司马、太尉,魏时置五兵尚书,至隋始改兵部尚书。《唐六典》称: “兵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掌天下军卫武官选授之政令,凡军师卒戍之藉,山川要害之图,厩牧甲仗之数,悉以咨之。”其后历朝采用此制。据《明史·职官志一》,明兵部尚书正二品。小说第十七回写及兵部王尚书。

☚ 兵部   三法司 ☛

兵部尚书bīng bù shàng shū

兵部的最高长官:几年间,(雨村)门子也会钻了,由知府推升转了御史,不过几年,升了吏部侍郎,~。(九二·1191)

大司马/大戎/本兵/司武/都头

☚ 小仪   大司马 ☛

兵部尚书【同义】总目录
兵部尚书本兵大司马大戎

兵部尚书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省置五兵尚书或七兵部书,掌军枢政令。西魏尚书省置。隋唐置为尚书省兵部长官,正三品。唐代多由宰相兼任,或为外官带职,渐为虚衔。宋初为三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复为职事官,总管兵部事,从二品。辽为南面官。金置,为正三品。元代定置三人,隶中书省,亦正三品。明初废中书省,直属皇帝,事权颇重,升正二品。清置满、汉各一人,从一品,然事权较明代为轻。光绪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为陆军部,遂废。

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

官名。始置于隋代,以后历代均沿用,主兵部政务。(详见: 兵部)

☚ 兵备道   兵部侍郎 ☛
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

官名、西魏尚书省置兵部,以尚书为长官,管理军政事务。隋唐置为尚书省六部长官之一。隋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侍郎各2人,驾部、库部侍郎各1人,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至咸亨元年 (670) 改为司戎太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夏官尚书,玄宗天宝十一载 (752) 至肃宗至德二载 (757) 改为武部尚书。掌全国军师卒戌之籍,军卫武官选授及军训讲武等事,所领四司各专其职。兵部司掌武官选授及阶品叙迁、兵马调遣及补充等; 职方司龙朔二年至咸亨元年改称司城司,掌管地图编制、镇戌烽候等; 驾部司龙朔二年至咸亨元年改称司舆司,掌舆辇车乘、各地传驿及厩牧牲畜等; 库部司龙朔二年至咸亨元年曾称司库,掌戎器仪仗。唐初以来常以兵部尚书兼相职,中唐以后成为高级文武大臣迁转之资,而以侍郎掌本司实权。五代因之。北宋初为寄禄官,本部唯掌仪仗、武举及义军、弓箭手名籍,军令、军政归枢密院。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复掌职事,从二品。南宋不常置,以上尉寺并归兵部。金置1人,正三品。元朝隶中书省,三员,正三品。明太祖洪武元年 (1368)置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领总部、驾部、职方三部。后罢中书省,升部秩、增库部。十九年定改四部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又领司务厅、会同馆、尚书、侍郎常督军出行。清朝沿置,唯掌军事行政,职权稍轻,从一品,满、汉各有员,多为各省总督,巡抚加衔。

☚ 礼部尚书   刑部尚书 ☛

兵部尚书

旧时兵部官名。相当于《周礼》六官中的大司马。隋初始置,掌武官选举事。唐朝设尚书1人,正三品,侍郎2人,正四品,主管武选、地图、车马、器械事。明朝的兵部尚书,往往根据某种特殊的军事需要,再加某督兵大臣头衔,如某兵部尚书总督某处军务。到清代,则明确把总督、巡抚改成正规官制,宣统时陆军部改尚书、侍郎为大臣、副大臣,管理全国军政事宜。

兵部尚书

官名。西魏置,尚书省兵部长官,掌全国军务行政。西魏恭帝三年(556)罢。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复置为兵部长官,员一人,正三品。唐朝沿置,员一人,正三品。唐中期以后,多由宰相兼领。

兵部尚书

官名。隋始置。为兵部的长官。唐制兵部尚书正三品。宋升为从二品,金元复为正三品;明升为正三品,清又升为从一品。员额唐宋金明为一人,元为三人,清则满汉各一人。唐代武官的铨选归于兵部,以尚书为中铨,侍郎为东西铨。每年孟冬召集选人,至季春完毕。宋代文武官的铨选均归吏部。明清兵部尚书复掌武职官任免之事。明代兵部尚书又常作为特派督兵大臣的加衔,例如兵部尚书总督某处军务之类。沿至清代, 各省总督犹有带兵部尚书衔的。又唐代一度改称兵部尚书为司戎太常伯或夏官尚书,旋复旧。后世多以大司马为其通称。参见“兵部”。

兵部尚书

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其官易为银青光禄大夫阶。户部尚书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转吏部尚书,两府执政带兵部尚书转太子少保,宰相带兵部尚书阶转尚书左仆射(资料出处参“大理评事”条)。


兵部尚书

官阶名、职事官名。


职源

“兵部尚书”之称,始见于西魏恭帝元年(554)。《周书·郭彦传》:“魏恭帝元年,除兵部尚书。”作为尚书省六部之一的兵部尚书,始置时间要晚至隋朝(《通典·职官》5《兵部尚书》)。


职掌

❶宋前期无职事,但为文臣迁转寄禄官阶,元丰新制其阶易为寄禄官银青光禄大夫(《宋会要·职官》4之1《尚书省》)。
❷元丰新制,六部二十四司正名,兵部尚书为兵部之长官,领兵部职事。国家举行大礼,充卤簿使。其实,元丰改制后兵部尚书所掌职事仍然不多,仅掌仪仗、武举、民兵、厢军名籍等非正规军事务,“独省文书”而已。参“兵部”条。


官品

❶宋前期依唐制为正三品(《宋史·职官志》8、页3996)。
❷元丰改制后,定为从二品(《宋会要·职官》8之3《吏部》、《分纪》卷10《兵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