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护理
关节炎护理重点介绍以下二种。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 此病是关节滑膜受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儿童多见。侵犯关节的细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细菌常由血液循环感染侵入关节;也可直接由附近软组织感染蔓延或关节开放性损伤,以及关节穿刺时直接将细菌带入关节。好发部位为髋关节和膝关节。
化脓性关节炎发病急,可有全身不适、高烧、畏寒、脉快、食欲减退,白细胞计数增高。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皮温增高,关节处于半屈曲状态,患肢不能负重,稍一活动即有剧烈疼痛。关节穿刺在早期尚为浆液性,晚期则可变为脓性。急性期可行局部穿刺抽脓,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注入有效的抗生素,关节液送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大剂量的抗生素,由静脉给药以控制感染。根据病情可输血补液,以纠正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局部可采用持续皮牵引或用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功能位,以减轻疼痛和防止畸形。上肢的功能位大致为“举杯欲饮水”位,下肢的功能位为“稍息”站立位,使髋关节轻度屈曲外展,膝关节轻度屈曲。病人高烧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体温变化,达39.5℃以上可给物理降温。移动病人时动作要轻,有时因恐惧心理,移动时病人抵抗,因此更使疼痛加剧,护理时注意不要碰撞床铺,否则也会引起疼痛。如果不能控制感染,体温不退,需准备行关节切开引流术,留置塑料管于关节腔内行负压闭式引流。每日经导管吸出渗出液并注入抗生素,或用抗生素溶液或生理盐水持续点滴冲洗。应保持引流管通畅,直至关节液减少并透明,培养无细菌生长方可停止冲洗。
化脓性髋关节炎护理 是关节炎中发病最高的一种,髋关节周围有较厚的肌肉,早期局部常无明显红肿等症状,但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常肿胀,且全身中毒症状较为明显。当急性期过后多遗留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晚期常见有屈曲、内收畸形,需采取手术矫正,如股骨粗隆下截骨术、髋关节融合术等,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注意有无髋人字石膏综合征,如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需及时拆除石膏。术后24小时待石膏干燥后,可帮助病人翻身,并注意检查背后石膏是否压迫骶部,以防发生褥疮。还要教会女病人仰卧解小便的方法以引流尿液入便壶或便盆内。
化脓性膝关节炎护理 发病率仅次于髋关节炎。早期行滑膜切除术,如关节无明显破坏,手术一星期后开始活动,以免关节内发生粘连或强直。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 此病是病因尚未肯定,具有关节病变的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起病缓慢。开始有全身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脚麻木刺痛,随后发生某一个关节疼痛僵硬。逐渐关节肿大,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再累及其他关节。由于关节肿痛和运动受限,周围肌肉僵硬和萎缩,病变关节变僵畸形,并伴有不规则发热、脉快和贫血。血沉加快,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穿衣、穿鞋、解大便等,都需他人协助。
类风湿性脊椎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类型,多从骶髂关节及腰骶部开始,逐渐上下蔓延。轻者使脊柱、骶髂关节甚至髋关节都出现韧带钙化而关节强直。由于疼痛病人往往僵直呈弯腰屈髋状态,行动困难。关节受累较多的病人则不能起床,致使情绪低落而极度痛苦。因此对病人要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其配合治疗。发热和关节肿胀时应卧床休息,待症状消失后再适当活动,以免关节失用而僵硬。要加强营养,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贫血病人可小量输血。通常使用水杨酸制剂以镇痛和缓解关节僵硬,但大量应用则刺激胃粘膜,可嘱病人多饮水或与牛奶、抗酸剂合用,有溃疡病者谨慎使用。消炎痛有消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此药虽然有较强的解除炎性疼痛的作用,但毒性较大,用药后要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和胃溃疡穿孔等副作用。可用消炎痛栓剂直肠用药代替。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常需手术治疗以矫正畸形和恢复功能。畸形多见于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和手指。常做的手术有截骨术、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和融合术等。脊柱强直病人不能用硬膜外麻醉、腰麻和气管插管,一般采用全麻,按全麻术后护理。膝关节僵硬可做膝关节融合术,术后以长腿管型石膏固定。如用膝关节加压器固定,护理时注意不要碰撞固定的钢针,以免引起疼痛。髋关节成形或股骨头、颈切除术后,多采用直腿皮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法,目的为拉开关节面以免形成骨性愈合。对驼背病人从入院开始即应鼓励每日做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以改善心肺功能。矫正驼背方法多采用脊柱截骨术,手术部位行钢板内固定,术后睡木板床,注意床铺平整松软,用泡沫塑料褥垫较舒适。定时翻身擦背,按摩骨突部位防止发生褥疮。翻身时切忌扭曲脊柱,以免截骨部位错位引起脊髓神经损伤,待骨性融合后即可开始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