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道德问题的争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道德问题的争鸣

关于道德问题的争鸣

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术界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争论。争论经过是:1962年,吴晗在《前线》杂志上发表了《说道德》、《再说道德》两篇文章,分析了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1963年8月许启贤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关于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一文,不同意吴晗的观点。5天之后,吴晗写了答辩文章《三说道德》。随后,报刊发表许多文章,大多数是批评吴晗的,从而正式展开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一)关于道德的阶级性问题。吴晗认为所谓阶级道德在一般情况下,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历史上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渠道,向人民灌输道德论,从而使人民长期以来把统治阶级的某些道德论点,作为自己的道德来看待,维护和执行。许多人不同意吴晗对阶级道德的理解。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阶级道德既包括统治阶级的道德,也包括被统治阶级的道德。讲阶级道德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这忘记了用马列主义的阶级观点分析伦理问题,不承认被统治阶级也有自己的道德,这与对立统一规律不相符合。它模糊了两种阶级道德的斗争。(二)关于统治阶级道德与被统治阶级道德的关系问题。吴晗认为,敌对阶级的道德观念是根本对立的,但并不排除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统治阶级的道德对广大人民的道德有消极的不良影响,欺骗和毒害人民,被统治阶级的道德也会对统治阶级发生影响。相反的意见认为,对立阶级的关系只能是相互斗争的关系。因为对立阶级的道德所反映的敌对阶级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同时一个阶级的道德,它的各个规范之间是有机联系着的,无论如何次要的道德因素,也是受核心的道德因素所制约。因此,一个阶级决不能从敌对阶级的道德中,现成地吸取一个道德因素来,作为自己阶级的道德。认为对立阶级的道德观可以互相包容,违背了道德阶级性的本质。(三)关于对剥削阶级的道德能否继承的问题。这是争论最多的问题。(1)吴晗认为,第一,过去统治阶级的某些道德是可以批判地继承的。因为:道德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因此可以批判地继承,如资产阶级讲的“民主”“自由”,无产阶级也可以继承。第二,统治阶级的道德有两面性,其中有可继承的一面。比如统治阶级道德论中有的表现为忠、义、勇敢、勤劳等是可以批判继承的。第三,无产阶级道德原则非凭空掉下来的,而是人类全部知识发展的必然结果。(2)与吴晗观点类似的人认为统治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继承的,但其中某些个别的道德因素(命题原则)却可以批判地吸取。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气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命题同样可以批判地继承。(3)不少人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剥削阶级道德中没有丝毫可以继承的东西。因为:第一,把道德不是永恒的、不变的当成剥削阶级道德可以继承的理由是费解的。对于“民主”、“自由”我们是可以继承这两个抽掉具体内容的抽象道德名词或术语呢?还是继承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具体内容的道德原则?如果是前者那属于作为表达工具的名词、术语的运用,当然可以通用,但这应归于语源学的词义或语汇的发展方面去研究。如果是后者,那么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除去“民主”二字还有什么继承和联系呢?第二,剥削阶级的道德并非一面是精华、一面是糟粕的两面性,而主要指道德有本质的一面,也有虚伪骗人的一面。孟子和范仲淹的名句对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不好说有什么继承性。第三,各阶级的道德都是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各个阶级自身的阶级地位以及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不是从吸取或继承过去的道德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关于普列汉诺夫的评价问题的讨论   关于暴露黑暗问题的论争 ☛
000078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