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转引自 《读书与成才》

只有书背与封面才是那本书最好的部分——这样的书,世上何其多!

————〔英〕狄更斯《奥列佛尔》

不值得看两次的书,也不值得看一次。

————〔英〕威尔考克《随笔》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英〕弗·培根《人生论·论读书》

滥读书的结果是有害于科学的研究的。

————〔法〕卢梭《爱弥儿》

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

————〔法〕莫洛阿《书卷长留伴一生》

读之再读。你准会觉得奇怪,昨天不懂的东西,今天竟完全懂得了。

————〔法〕雷纳尔《日记摘录》

书也和人一样,有好的也有坏的。……精神和理性要求好书出版,顽固的迷信则反对出版好书:它要想支配宇宙,因而对于宣传愚蠢最感兴趣。

————〔法〕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美〕爱迪生 转引自 《名人格言》

文化只有程度的不同,但是文化程度可以表现为无止境的。如果人被看作是有理性的感性生物,文化就是达到人的终极目的、达到完全自相一致的最终和最高手段; 如果人被看作是单纯的感性生物,文化本身则是最终目的。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第1讲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精密的知识。我们对该题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读到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首。

————〔德〕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

————〔德〕叔本华《论文集·读书与书籍》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

————〔德〕叔本华《论文集·读书与书籍》

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德〕叔本华《论文集·读书与书籍》

不好的读物,就像一扇沾满油污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什么也看不清。

————〔俄〕苏霍姆林斯基 转 引自《外国名言一千句》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俄〕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俄〕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必须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来选择极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这个问题的书籍。

————〔俄〕克鲁普斯卡娅 转 引自《自我教育问题》

在无需细读的时候,学会略读的技巧是很有帮助的。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特别意义的部分。

————〔澳〕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

精读一本书,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寻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奥妙。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汉) 刘向《说苑》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魏书·王肃传》引《魏略》

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

————(宋) 黄庭坚《李畿仲帖》

心解则求义自明,不心字字相校。譬之目明者,万物纷错于前,不足为害;若目昏者,虽枯木朽株,皆足为梗。

————(宋)张载《张子全书·义理》

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宋)张载《张子语录·语录中》

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 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已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已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宋)张载《张子全书·义理》

看文字,正如酷吏之用法深刻,都没人情,直要做到底。若只恁地等闲看过了,有甚滋味! 大凡文字有未晓处,须下死工夫,直要见得道理是自家底,方住。

————(宋)朱熹《朱子语类·学四·读书法上》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宋)朱熹《朱子语类·学五·读书法下》

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政如农功,如农之有畔。为学亦然。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相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只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10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宋) 朱熹《学规类编》

学者读书,务要穷究。

————(宋)朱熹《朱子类语辑略》卷2

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语录》上

读书要玩味。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14

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宋) 苏轼《又答王庠书》

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惟精心寻思,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反覆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一字一句皆有用矣。

————(明)薛瑄《读书录》卷2

读史最有益。

————(明)薛瑄《读书续录》卷5

观书惟宁静宽徐缜密,则心入其中,而可得其妙。

————(明)薛瑄《读书录》卷2

读书之久,见得书上之理,与自家身上之理,一一契合,方始有得处。

————(明)薛瑄《读书录》卷7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

————(明) 鹿善继《四书说约》

士人读书,第一要义,有志,第二要义,有识,第三要义,有恒。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家训一》

凡读书,每处必求其实,自然有益。

————(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愿学记》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火。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清) 郑燮《自序》

读书须是体贴在自己身上,则读一句得一句之力,读一章得一章之力,方为真实读书,方于自己有益。

————(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卷1

读书即是立德。

————(清)王晫《今世说》卷7

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清) 张潮《幽梦影》

读书遇古人疑难大事,先须掩卷静思,如我处此,何以措置,然后看将下去,方知古人得失,学识方有长进。不然,一直看去,古人自古人,我自我,有何益处。

————(清)汤斌《汤子遗书·语录》

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

————(清) 张英《笃素堂文集·聪训斋语》

知识分子接受前人的经验,主要靠读书。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

————徐特立《徐特立文集·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

为了功利实用的目的去读书,境界已经差了,如果再为虚荣去读书,那就更是最大的错误。

————罗兰《罗兰小语》

一个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将来找工作赚钱,一个人除了维持生活之外,还应该为自己的生命找出一点更鲜明的意义。

————罗兰《罗兰小语》

读书不是要应付考试,不是要敷衍外来的要求,却是要满足内心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

————李霁野《给少男少女·读书与生活》

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因此,选择书很重要。不加选择,如果读的是一本没有用处的书,或者是一本坏书,那就是浪费时间。

————王力 转引自 《学人谈治学》

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一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脚踏实地,不可舍己耘人。诗或好李,或好杜,文好或苏,或好韩,各人要凭良知,读其所好,然后所谓好,说得好的道理。或竟苏韩皆不好,亦不必惭愧,亦须说出不好的理由来。或某名人文集,众人所称而你独恶之,则或系汝自己学力见识未到,或果然汝是而人非。学力未到,等过几年再读,若学力已到而汝是人非,则将来必发现与汝同情之人。刘知几少时读《前后汉书》,怪前书不应有 《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责以童子轻议前哲,乃“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后来偏偏发见张衡范晔等,持见与之相同。此乃刘知几之读书胆识。因其读书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书。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林语堂《翦拂集大荒集·论读书》

读书必以气质相近,而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教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庄子亦好,荀子亦好,苏东坡亦好,程伊川亦好。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心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人一新世界。

————林语堂 《翦拂集大荒集·论读书》

殊不知读书须求气质相合。人之气质各有不同,英人俗语所谓“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因为听说某书是名著,因为要做通人,硬着头皮去读,结果必毫无所得。

————林语堂 《翦拂集大荒集·论读书》

开卷有益,是古人奖励读书的一句成语。从前读到一册坏书,读后每觉得为古人所欺; 现在多读了一点智识,反过来又觉得古人的不我欺了。总之,好书读了,原有所得,就是可以知道它的好处在那里,可是坏书读了,而知道它的坏的原因与地方,岂不也是一得?从前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意,也不一定是从正的一方面着想,反过来在负的一方面,也何尝不可以为鉴戒。因此,从前是非有定评之书不读的,现在却马勃牛溲,一例的都想看看了,这大约总也是一种进步的现象。

————郁达夫《高楼小说:九说开卷有益》

理解一个人的著作或一个人的思想,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艰深的作品和深刻的作者。然我们于不易之中,能刻苦求得出一种理解时,研究的乐趣也因而加倍。年轻人求知欲很旺,而忍耐性不足。即以读书而论,尚未开卷时,每有吞食全牛之概; 然一遇困难,则不禁颓然而气馁。于是浅尝偷巧的习惯油然而生,在未用自己脑力去求理解之前,或先读人的评论以自囿,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有的人更以其一知半解,从而道听途说。这是我们青年人最容易传染的一种通病。

————郭沫若《雅言与自力》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 可可诗词网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一个换过许多学府的学生会成为一个善于取巧的学生。
 

——乔 叟


 *词典好比钟表,再坏也总比没有好,再好也不能指望它毫厘不爽。
 

——约翰逊


 *没有文化的人管理书籍,好比太监守美女。
 

——E.扬


 *对学问最有补益的书是印刷出版者赔本的书。
 

——托·富勒


 *所有的书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只供一时所读的书,和可供一切时代所读的书。
 

——罗斯金


 *文学经典就是那种人人都希望已经读过,而谁也不愿花力气去读的书。
 

——马克·吐温


 *书犹如人:举足轻重者不多,余皆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伏尔泰


 *彻底消化几本书,强如把几百本书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奥斯本


 *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
 

——英国谚语


 *有些人浏览索引,便自诩通晓全书;无异于旅游者只上过厕所,便逢人吹嘘介绍整个宫殿。
 

——斯威夫特


 *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
 

——日本谚语


 *一个大图书馆就好比是一本人类日记。
 

——道 森


 *图书馆是不朽者的坟墓。
 

——克雷布


 *写一本书好比生一个孩子,总得十月怀胎。
 

——海 涅


 *谬误百出的书可能是本有趣的书,而一点谬误都没有的书也许是本乏味的书。
 

——哥尔斯密


 *拥有一个图书馆,并不能证明它的主人有渊博的学识,只不过证明他自己、他的老子或者他的老婆有钱买书而已。
 

——阿德勒


 *坏书比坏人更坏,因为它不会悔改。
 

——英国谚语


 *名著: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很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地说将要念。
 

——老 舍


 *一所没有书籍的房子,犹如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
 

——霍勒斯·曼


 *让我看看他读的是什么书,我会比通过他的朋友更了解他。
 

——米切尔


 *渴望读书的人与想以读书解乏的人大有区别。
 

——切斯特顿


 *期望一个人记住他读过的全部书籍,恰如期望他能在体内储存他吃过的全部食物。
 

——叔本华


 *有些人读书是因为他们懒于思考。
 

——李奇顿伯格


 *同书籍待在一起,比同傻瓜待在一起更好。
 

——布埃斯特


 *我们难以从自己不喜欢的书中得到启迪。
 

——卢伯克


 *在这世界上,我所阅读的不该读的书,比我应该读的书要多得多。
 

——泰戈尔


 *所谓真正的大学,即是众多书籍的集合处
 

——卡莱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