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抒情性的分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抒情性的分析 关于抒情性的分析美国学者林顺夫认为,中国的词与西方的抒情诗性质极为相近。他首先援引罗伯特·斯科尔斯(Robert Scholes)和罗伯特·凯洛格(Robert Kellogg),证明抒情与叙述、表演有所不同:“我们用‘叙事文’一词指所有具备下述两个特点的文学作品:其中有故事,也有故事的讲述者。戏剧是个没有讲述者的故事;人物于中直接演出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生活中所见行为之‘模仿’的东西。抒情诗象戏剧一样,也是直接展现,其中只有一个演员即诗人或其代言人在歌唱、在沉思、在诉说,让我们有意无意地去聆听。再加上一个诉说者,象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美国著名诗人——译注)在《雇工之死》中所写,那就成戏剧。让那个诉说者开始讲述一件事,象弗罗斯特在《正在消失的红色》中所写,那就成了叙事文。”(《叙事的性质》)然后,他解释说,与戏剧和叙事文相比,抒情诗只有一种语吻,它并不想描述故事,尽管它也是直接展现。抒情诗人的经验世界被简化为单一的视点(Point of view),即那个抒情自我(lyric self)的一个或一系列感受、想象或觉识的瞬间。抒情诗与戏剧、叙事文不同,它通常由一种情感、一种主题或一种知觉所支配。抒情诗人的瞬时感觉,也许有如欲写戏剧和叙事文的初始情感。然而,一出戏或一篇叙事文一经展开,那种初始情感就要被客观化、被摄入象征性的行为世界。而抒情自我对于世界的瞬时感觉,依然是一首抒情诗的起支配作用的主题或情感。于是抒情诗人的诗歌行为就变成了其自我与世界赖以融合的直觉和感知行为。他又援引尼采以为论据:尼采把抒情诗人视为酒神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家,那是在诗歌意象中透露出自己与世界之心保持一致的艺术家。正是这种诗歌行为的一致性,成了区别抒情诗与戏剧、叙事文的基本特征,也成了抒情结构和抒情性质的最重要的标志。 ☚ 对等与邻接关系 复现节奏和语义节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