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战略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战略理论

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战略理论

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总设计” 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理论。他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多次阐述农业是基础的理论,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国民经济必须把农业放在第一位。
❶农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他指出: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
❷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指:“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7—78页)“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之上。”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❸农业的发展是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邓小平认为: 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剩余农动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 必须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关系,使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极大发挥。早在6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 “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
(3) 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邓小平极为重视工农业协调发展,他指出,一方面,工业要树立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加强支援农业。第一要改善为农业需要服务的工业生产,第二要着重解决人民吃、穿、用的问题,减轻农民负担; 另一方面,农副产品的增加、农村市场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可以强有力地推动工业的发展。同时,邓小平指出,发展农业,还要解决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问题。
(4) 在农业经济发展上树立大农业观念,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基础的基础。其次,农业发展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全面推动农业翻番。在发展步骤上,邓小平认为,要让一个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人们共同富裕。另外,邓小平也注意要从长远考虑,通过改革解决农业发展后劲问题。

☚ “两手抓”的战略理论   关于农业发展“两个飞跃”的战略理论 ☛
000000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