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文学”的讨论
在新闻改革中,张家口市报于1987年提出了“新闻文学”这一新概念,目的是为了使报纸的副刊办的更有特色,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该报副刊在《新闻学刊》1987年第1期上发表了《新的新闻体裁——新闻文学》一文,详细阐述了“新闻文学”这一体裁的特征。文中认为,“新闻文学”是新闻体裁的一个品种,是“新闻传播的新样式”,是“新闻式文学”,它兼有报告文学、特写、速写等体裁的多重优势,又不同于一般的报告文学、特写和速写。文中还将“新闻文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新闻性;严格的真实性;较强的时效和指导性;文学色彩浓;风格多样化。并认为它是报纸副刊改革的发展方向。文章发表后,立即在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除少数人撰文对它持肯定态度外,而绝大多数人撰文对它持否定态度,认为此种提法缺乏科学性。
对“新闻文学”持赞成态度的人认为,报纸副刊过份强调文艺性,就会使它游离于新闻之外,过份强求与新闻总体一致,又会失去副刊的个性。把副刊的文艺个性和全篇报纸的新闻共性统一起来,寓新闻性与文学性于一体,以“新闻文学”的面貌出现是个好办法。还有人认为,“新闻文学”的可行性有这样几点理由:首先,新闻与文学相结合,是新闻写作改革和办好副刊的一条很有希望的新途径;其次,时代对副刊提出了新要求,副刊必须干预生活,副刊应是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再次,搞新闻的已不满足于写几篇干干巴巴的“豆腐干”,有着用文学手法写新闻的愿望;最后,读者已不满足于了解一则新闻“是什么”,而希望再深一点回答“为什么”,还想了解重大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和作者本身的评价和思想倾向,而“新闻文学”这样一种形式,则可以满足读者的愿望和要求。
对“新闻文学”持否定态度的代表性意见,主要有下列几种:一种意见认为,“新闻文学”作者在文中阐述的“特征”,并非是“新闻文学”所独有的,任何新闻体裁都具有这些特征。因此,是一种没有“特征”的命题,故不能成立。另一种意见认为,“新闻文学”倡导者所提出的“特征”,从逻辑上说,是不科学的,是对几种概念的混淆。持这种意见的人阐述说:“新闻文学”特征中的“新闻性”、“真实性”、“时效性”和指导性的排列与表述,简真是一笔“糊涂帐”,把几“性”并列起来,显然是一个逻辑错误,因为“真实性”、“时效性”应包括在“新闻性”之中,指导性也应在其中,舍此就不存在另外的什么新闻性。“风格多样化”也不是某种体裁专有的特征,文章的风格不是体裁本身决定的,而是作者本人,是由作者的素质、思想感情及对素材的取舍、驾驭文字的能力等决定的。再一种意见认为,“新闻文学”是一个倒退的、危险的口号。持这种意见的人阐述说: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标志着新闻和文学分家,完全有理由要求在新闻与文学两个概念都已经有了自己稳定含意的今天,不要再把它混淆在一起。新闻就是新闻,文学就是文学。当代学者对新闻和文学这两个概念所规定的界限是十分明确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当代人对新闻和文学这两种不同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的价值观也是截然不同的。文学作品是陶冶生活,增添情趣的精神食粮,而新闻则是行动的指南和向导。对旧新闻学著作中出现“新闻文学”这个名称不足为怪。但这个口号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的名称,而是一个在社会文化发展进步,信息传播分工不断精细,新闻事业脱颖而出的今天,人们对新闻事业未能充分认识的产物。今天重提这个名称,无疑是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