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共济失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共济失调ataxia

各个肌肉收缩力正常,但运动时因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所致的临床综合症。病因为中枢神经系(尤其是小脑)协调活动障碍。表现形式有:
❶静止性失调。病畜在站立时出现头部摇晃、体躯偏斜或左右摇摆。见于小脑、小脑脚前庭神经或迷路受损伤。
❷运动性脑失调。病畜在运动时症状明显、后躯踉跄、体躯摇晃、步态笨拙、运步时肢高举,并过分向侧方伸出如涉水样步态。常见于脊髓、前庭、小脑、大脑皮质等部位受损伤。

共济失调ataxiia, incoordination

系指机体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发生障碍而言。人体维持协调动作的有小脑、前庭系统、锥体外路系统及深感觉系统等,这些部位在大脑的统一支配下使机体伸肌、屈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兴奋与抑制、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协调实现各种功能活动。如以上3方面之中的任何部分发生功能障碍,则必定会发生共济失调,详细可分为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或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共济失调ataxia

指肌群之间因协调障碍引起的动作不稳或笨拙。正常随意运动时,主动肌收缩的同时伴有拮抗肌松弛,固定肌的支持固定,协同肌的协同收缩。此种配合称为共济运动。小脑、大脑、前庭、脊髓后索等病变均可引起共济失调。依病变不同临床可分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亦可为混合性。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

正常的随意运动需要有若干组肌肉的协作,当主动肌收缩时,必须有拮抗肌的松弛,固定肌的支持固定和协同肌的协同收缩才能准确地完成一个动作。肌肉间的这种巧妙的配合动作称为协同运动或共济运动。共济运动是依靠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统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完成精巧的动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质发出一次随意运动,总是有小脑的制动作用,如影随形地跟着发出冲动,抑制对抗肌兴奋所引起的相反运动和消除与惰性有关的运动,以完成准确的运动。上述任何部位的损害所致运动协调作用的障碍称 为共济失调。临床上可分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 由于深感觉的障碍破坏了运动的反馈机理,使病人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并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而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见于周围神经、后根、脊髓后索、内侧丘束、丘脑顶叶皮质病变,其中以脊髓后索损害出现的感觉性共济失调最为明显。因常侵害脊髓胸段,突出的表现下肢深感觉障碍严重。病人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常以目视地面,举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闭目或在黑暗处步行更加不稳。临床检查音叉震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缺失; 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自始至终有明显运动协调障碍。因感觉性共济失调可为视觉所纠正,闭目难立征为阳性,即病人并足站立,睁眼能站稳。闭目则摇晃不稳。肌张力与腱反射均减退。周围神经、后根损害所致的共济失调,除有深感觉减退外,常伴有浅感觉障碍、根性痛或肌肉压痛,肌腱反射减弱,或伴有运动及营养障碍。脑干病变损及内侧丘束可产生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及病侧脑神经损害。丘脑和顶叶损害多为病灶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和深感觉障碍,肌腱反射多不受影响,尚有其它丘脑及顶叶损害症状。
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和小脑关系极为密切,在维持躯体平衡和调节姿势反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前庭损害时,由于失去身体在空间定向的功能,遂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其特点是在动作开始前即不能维持稳定的关系,当站立或步行时躯体易向病侧倾斜,摇晃不稳,沿直线行走时更为明显,头位改变时对其有一定影响,四肢共济运动大多正常。此外,常伴有眩晕和眼球震颤,前庭功能检查,如内耳变温(冷热水) 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自发性指误出现在双上肢,而小脑病变仅出现在病侧上肢。前庭性共济失调如同感觉性共济失调可由视觉纠正,闭眼时症状加重,睁眼对症状减轻。病变愈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症状愈明显。脑干前庭神经核和大脑颞叶损害时症状较轻。
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小脑损害的主要症状。小脑蚓部病变呈躯干性共济失调或称姿式性共济失调。在静止、站立时躯干平衡不稳,当体位或重心移动时,共济失调症状明显; 小脑半球病变常引起一侧肢体的共济失调,在运动时明显,故又称运动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半球前部的病变以上肢明显,半球后部的病变以下肢明显。
小脑病变时,由于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和力量的估量不足而发生辨距不良、冲撞不稳、动幅过度; 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交互作用的障碍,肌收缩和松弛的不及时,表现轮替动作失常; 又因关节固定不稳和肌张力过低产生不规则的收缩,呈现意向性震颤,尤其在运动最后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显; 由于手部细小肌群的精细运动共济失调产生书写障碍,字迹笔划不匀,愈写愈大,通称为大写症;由于眼球运动肌之间的共济运动失调出现粗大的水平性眼球震颤,发音器官唇、舌、喉肌的共济失调以致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断续、顿挫而呈爆发式; 由于各组肌肉和各个动作间的协调不能,在仰卧起坐时出现联合屈曲。视觉对小脑性共济失调影响不大,闭目难立试验睁眼闭眼皆不稳,但闭眼时更加不稳。小脑蚓部损害时步行中上下身动作不协调,方向不固定,可向前后或两侧倾倒,犹如酒醉步态。小脑半球损害则向患侧偏斜。
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可出现大脑性共济失调。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的病变出现额叶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如同小脑性共济失调,有体位性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额叶性共济失调除有病变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外,常伴有肌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以及精神症状和强握反射等额叶损害症状。顶叶性共济失调出现对侧患肢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闭眼时症状明显,深感觉障碍多不重或呈一过性。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可出现双下肢的感觉性共济失调。颞叶性共济失调可表现为一过性平衡障碍。一般大脑性共济失调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明显,较少伴发眼球震颤。
上述各个临床类型的共济失调可以单独出现。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及侵害范围也可有两个以上的混合性共济失调,如脑干的病变侵及内侧丘束、小脑脚和前庭核等可同时有感觉性、小脑性和前庭性共济失调。

☚ 延髓麻痹   小脑症状 ☛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ataxia

指病人在完成某一动作时,肢体的主动肌、拮抗肌和辅助肌配合协同有障碍。观察病人的日常动作,如吃饭、穿衣或脱衣、拿东西、站立、行走等动作时肢体运动是否准确协调,若动作不精确,不协调,应认为有共济失调。为了准确判断其程度,可做的检查有:(1)指鼻试验。(2)轮替运动试验。(3)跟膝胫试验。(4)描图试验。(5)昂白试验。因病变部位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一致,可分为:
❶小脑性共济失调:由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损害引起。病变位于小脑蚓部,见于肿瘤、酒精中毒等,主要表现为躯干性共济失调。位于小脑半球者表现为肢体运动性共济失调。常伴有小脑损害的其它症状。闭眼时明显。
❷前庭性共济失调:由前庭系统损害引起,主要表现为行走时向一侧倾倒、前庭性眼球震颤等前庭刺激症状。睁眼减轻、闭眼加重。
❸脊髓性共济失调:脊髓后根、后索、脑干内侧丘系损害时由于深感觉传导障碍,病人不能正确了解肢体的确切位置和运动方向而导致共济失调。表现走路抬脚高,落脚重。同时有深感觉减弱。睁眼较轻,闭眼时明显加重。
❹大脑性共济失调:为额叶及颞叶损伤,由于额叶桥脑小脑束及颞叶桥脑小脑束受损发生对侧小脑半球功能障碍,常致对侧肢体运动性共济失调,同时对侧肢体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

☚ 指划动作   意向性震颤 ☛

共济失调

atax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