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朝天髻 朝天髻 cháotiānjì 古代女子的一種髮式,其髻高綰於頭頂,作朝天狀,故名。《宋史·五行志三·木》:“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婦女競治髮爲高髻,號朝天髻。”參閲吴省蘭《十國宫詞》注、唐·宇文士及《粧臺記》。 朝天髻 朝天髻古代妇女发式,属高髻式之一种。后蜀时就有“妇女竞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宋代更流行于民间。一般妇女多梳高髻于当顶,髻高为五六寸,名 “朝天髻”。山西晋祠泥塑妇女头髻即是。观其形制,则髻上镶有对称式的花朵形珠宝; 髻后为四五层对称梳理形式,上下左右各种角度观之皆美。 
朝天髻 ☚ 抛家髻 鬏髻 ☛ 朝天髻 朝天髻古代妇女梳用的高髻的一种。始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流行于两宋的宫廷和仕宦之家的贵族妇女中。据 《宋史·五行志》 载:“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竟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 其发式为梳发于顶,编成两个圆柱型发髻,然后将发髻朝前反搭,前低后高,伸向前额,并在髻下饰以各种簪钗。发髻前端在头顶高高翘起,有朝天之状,谓“朝天髻”。 
朝天髻 ☚ 双环望仙髻 回鹘髻 ☛ 00002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