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兰州太平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兰州太平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了皇帝,只有元朝大将扩廓铁木耳在兰州负隅顽抗。朱元璋十分恼火,于洪武十一年派大将徐达讨伐扩廓铁木耳。但兰州城池危坚,久攻不下。时一谋士献计:“现在时逢春节,西北人爱玩社火,何不令一部分士兵扮成百姓,一部分扮成玩社火的,混入城中,里应外合,就可拿下兰州城。”徐达依计而行,把端鼓改为长形鼓,藏刀鼓内。元宵佳节,假扮士兵斜背长鼓,边走边打,混入城里。第二天一早,徐达传令攻城,一时鼓角齐鸣,杀声震天,铁木耳刚上城楼,猛听一声炮响,城门大开,城池失陷。朱元璋统一中国,认为端鼓立了功,得天下太平,遂取名“太平鼓”。近年来,兰州太平鼓多次应邀参加亚运会、迎接香港回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得到了“天下第一鼓”的赞誉。 ☚ 兰州社火 跳墨都 ☛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兰州太平鼓是在甘肃省兰州地区流传的鼓舞形式。每到新春佳节,由数十支多达上千人组成的鼓队穿行于大街上,只见大鼓翻飞旋转,鼓声震天动地,气势浩大,场面壮观。 ☚ 太平鼓 傩舞 ☛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兰州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流行于宁夏、陕西等地。鼓有平面大鼓、长鼓,桃形、扇形、圆形不一,舞者通常左手持鼓或挂在肩上,右手握鼓鞭,边击鼓边舞,或歌唱,有传统舞步、队形,及单蝴蝶、双蝴蝶、穿胡同、拉抽屉等数十种击鼓法。甘肃各地还有跳鼓、骑鼓、桶子鼓、方鼓子等名目,多在新年花会、社火中演出,以祈太平,故统称太平鼓,尤以兰州太平鼓的名气最大。程先甲《游陇丛记》:“正月初,兰州城内有腰系鼓遍行街巷,且行且击,其声震人,谓之羊角鼓。据地方人云:‘甘地寒气闭塞,春初非击此鼓则地气不融和,岁必不熟。’”兰州太平鼓表演时,一人持大旗指挥,表演者皆穿黑色紧身衣,戴英雄帽,用特制的粗绳击鼓,有“三点水”、“单条”等击法。“三点水”冬冬冬、冬冬冬,意为“今年好、今年好,明年更比今年好”;“单条”意为“逐瘟、逐瘟”。鼓舞者龙腾虎跃,甚至抡起鼓身,左手架举,以右手于空中擂击,鼓声震天,气势雄壮,生动展示出黄河儿女的豪情。兰州太平鼓曾多次赴京表演。 ☚ 表演艺术 陇剧 ☛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社火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据史料记载,已有600多年历史。兰州地区乡乡村村都有太平鼓队。鼓长70厘米至75厘米,径45厘米至50厘米;鼓身木质漆红色,彩绘龙、狮,鼓面蒙羊皮,彩绘太极八卦图纹。布带系于鼓身两端铁环上,斜挎在右肩,鼓置于左腿外侧;左手控制鼓带,右手持50厘米长的鼓槌击鼓。鼓槌用牛筋或麻绳拧成,上饰彩绸五色缨穗。鼓手一般戴黑色武松帽,着黑色短裤,白衬衣,系腰带,穿黑色大裆裤,扎脚把,穿双梁布鞋。社长(组织者 ·指挥者)在前面执卷旗指挥,其后为数十名锣手、钗手, 再后为数十名至上百名鼓手。行进时,社长弯腰倒退而行,面向鼓队上下晃动卷旗,指挥锣、钗、鼓的节奏。传说明初徐达西征兰州,元将王保保据城固守,久攻不下,适逢元宵节,徐达命士兵装为鼓手,鼓内藏刃剑,混入社火队,潜入城内,里应外合,攻克兰州城。为庆胜利,盼太平,称为太平鼓。每年春节,太平鼓一响,声闻数里,气势磅礴。观众听鼓激奋人心。80年代经艺术加工,服饰明丽;参考团体操,太平鼓讲究队形的聚散开阖。参加亚运会获得好评。有中华第一鼓之称。 ☚ 太平歌 号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