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兰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兰亭沈棻,字宝香,号兰亭,清浙江嘉善人。早年习儒,援例得国子监主簿。精歧黄术,名噪一时。著有《杂证随笔》、《痘疹心得》二书,未见刊行。 兰亭lán tíng(字)李丰,号醉馨子,清代画家。 兰亭 兰亭中国古代笑话。有轻薄士人,好弹射文字,读王羲之《兰亭记》,则曰:“天朗气清,春言秋景。”读王勃《滕王阁序》,则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了与共两字。”冥司闻之,遣鬼卒逮去,欲割其舌,力辩乃免。比放归,行至冥司殿下,口中辄云:“如何阎罗对联,这样不通:‘日月阎罗殿,风霜业镜台。’不信这阎罗殿有日月风霜耶?” ☚ 立夏诗 兰花菇 ☛ 兰亭(明)袁宏道 定武石安在, 兰亭迹已讹①。 作者万历二十五年(1597)春天游历了杭州和绍兴,写了一系列的纪游诗,此即其一。作者主张诗歌创作“独抒性灵”,所以很多纪游诗都是通过对历史陈迹的率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关怀,因而不能完全以粗俗、浅露来评价这类诗。 【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生平见前江苏《摄山纪游二首》诗。 【注释】 ①唐太宗喜爱王羲之父子书法,得《兰亭》真迹,刻石于学士院,后经辗转迁移,于北宋初年发现,置于定武,故此石称为定武兰亭。北宋末金兵攻入汴京,该石失传,所以作者说:“定武石安在,兰亭迹已讹。”②《兰亭集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霤(liu):屋檐水。④柯:树枝。⑤墨池:在兰亭内,相传为王羲之洗笔砚的池子。 兰亭(宋)陆游 兰亭绝境擅吾州①,病起身闲得纵游。 兰亭在绍兴市西南12公里兰渚山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与友好在此修禊,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因此闻名。后人于此建园林,有曲水流觞等景,又有王右军祠、墨池、鹅池等古迹。经多次重修,现园内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甚为幽致。此诗系作者晚年闲居家乡所作,表现其热爱乡土的感情和对国事日非的忧虑。 【作者】 陆游,南宋诗人,生平见前《戏咏山阴风物》诗。 【注释】 ①擅:擅名:大有名望。②曲水流觞:把酒杯放在曲水上游,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是古代文人雅集时的一种饮酒形式,王羲之《兰亭集序》曾写到兰亭修禊曲水流觞事。觞:酒杯。③桡:船桨。④江左诸贤:指当年参加兰亭修禊的王羲之等人。江左,即江东,长江中下游以东地区。 兰亭借指高朋聚会、饮宴游乐之所。唐李适《三日书怀因示百僚》诗: “流觞想兰亭,捧剑得金人。”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亭臺部 > 亭名 > 蘭亭 蘭亭 lántíng 亦稱“蘭上里”。亭名,座落於浙江紹興西南蘭渚山下,亭以山名。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孫統、孫綽、王彬之、謝安、郄曇、王藴、釋支遁及子獻之等四十二人(一説四十一人),在此修禊作詩。王羲之作《蘭亭集序》記其盛。此亭歷經廢興,現存建築爲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重建。公元1980年曾全面修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浙江水》:“湖口有亭,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吴都太守謝勖封蘭亭侯,蓋取此以爲封號。”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紹興府·古蹟》。 兰亭lán tíng〖名词〗 兰亭中国绍兴景点。位于浙江省绍兴城外兰渚山下,现在的建筑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所建,1980年修建。据载,这里原是越王勾践种植兰花的地方,东晋永和九年(353)3月3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此撰书《兰亭集序》而闻名古今。现兰亭为一供人们参观游览的小花园,王右军祠中堂悬以王羲之像,建有墨华亭,两侧走廊壁上嵌满了唐宋以来书法家摹写《兰亭序》的刻石,园中北面耸立着6.8 m高的乾隆御碑,另有兰亭碑亭、鹅池碑亭等。 兰亭 128 兰亭在绍兴西南12公里的兰渚山下,自古以来的旅游地,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撰写的《兰亭集序》而闻名。这组纪念王羲之的古建筑群,按江南园林方法布局。现有御碑亭、曲水流觞亭、晋右将军祠、墨华池、鹅池等。祠内有王羲之像。鹅池旁碑亭中,立有“鹅池”两个大字石碑,传为王羲之手书。1989年新建兰亭书法博物馆。 ☚ 禹陵和禹庙 普陀山 ☛ 兰亭 兰亭在浙江省绍兴西南兰渚山下。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上巳日 (3月3日),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一些名士在兰亭举行一年一度的修禊活动。与会者作诗三十七首。由王羲之挥毫作序,即著名的“兰亭帖”。兰亭因此更加出名,成为当地名胜之一。据专家研究,宋代时的兰亭约在今兰亭的西侧兰渚山麓。兰亭位置下移是在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再建。解放前后均曾重修。兰亭既是我国的书法圣地,又具有江南园林风貌。古朴的门屋后面,小山林木翳翳,有刻着“兰亭”的巨石。沿小径入竹林,豁然处迎面一山,山前古木池沼,池旁有“鹅池”三角碑亭。相传两字为王羲之父子手笔,折左过石板桥,兰渚山色衬出一飞檐凌空的石亭,内壁嵌康熙手书“兰亭”碑。折东为流觞亭,亭前有以黄石叠岸的曲水从土山之东流入。亭东侧为纪念王羲之的右军祠,祠周绕水,祠内复有水池,称 “墨池”。池中有四角方亭“墨华亭”。南北有石桥与门屋和堂屋相连,左右有回廊环通,廊上嵌有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遗墨的石刻多方。流觞亭之北有八角重檐碑亭,碑高六点八米。碑正面刻康熙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乾隆书写的《兰亭即事》七律一首。兰亭结合山水进行布局,林木葱郁,亭台参差,体现出园林的自然风貌。水庭中建亭的建筑布局颇为奇特。 兰亭 ☚ 风景名胜园林和祠庙园林 古莲花池 ☛ 兰亭 兰亭位于市西南兰渚山。据汉代史学家袁康《越绝书》记载,最早这里是越王勾践种兰处,兰亭之名,盖由于此。“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自然环境十分清幽。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41人来此修禊集会,引曲水以流觞,各人即景赋诗,共赋37首《兰亭诗》,王羲之撰并手书《兰亭集序》,文帖并称双绝。兰亭今址,非王羲之等集会原址,袁宏道《兰亭记》曾言及,张岱则有《古兰亭辨》详论之。今兰亭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绍兴知府移建于此。清康熙、嘉庆年间又经重修,1916年扩建。中心为流觞亭,亭南为流觞曲水、鹅池、鹅池亭,有“鹅池”碑,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书。流觞亭东北为右军祠,内有王羲之的塑像,后厅有“尽得风流”匾额。祠内壁嵌有古代石刻多块,其中有古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冯承素、褚遂良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极为珍贵。祠前有墨池和墨华亭。流觞亭西有小兰亭,北有御碑亭。小兰亭中的兰亭二字为康熙所书。御碑亭中的石碑正面刻康熙手书的《兰亭集序》,背面刻乾隆《兰亭即事》七律一首。碑高6.8米,宽2.6米,厚0.4米,重18000公斤。陆游、高翥、王冕、徐渭、袁宏道、王思任也都有歌咏兰亭之作。 ☚ 鉴湖 古纤道 ☛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西南14公里的兰渚山下。晋代已是著名景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撰书的《兰亭集序》,描述了这一带的风景。在1548年后迁至今址。现有曲水流觞亭,面临曲水。亭东为晋右军将军祠,祠内有墨池,池中建有墨华亭。流觞亭后有御碑亭,立有清康熙、乾隆二帝御碑。流觞亭前为鹅池,畔建有石碑亭,中立“鹅池”碑,相传为王羲之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