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谦吴 谦(1902— ) 陈予欢编著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831页 吴谦清代名医。字六吉。安徽歙县人。1736年以后(乾隆年间)官至太医院判,与刘裕铎一起主编清代重要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包括医学各科共15种,其中《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二种,为吴氏自编。全书注重临证实际,图、文、方、论具备,多数附以歌诀,曾用作太医院教本。由于内容丰富,编次清晰,论述扼要,选方平稳,甚为后世所重视,流传很广。 吴谦清代医学家,字六吉,安徽歙县人。乾隆(1736~1795)时,为太医院判,供奉内廷,很得皇家的偿识。为《医宗金鉴》的总修官,与刘裕铎主持编辑《医宗金鉴》。他根据二十余家的有关著述,编写了其中的伤寒、金匮部分。这部书是我国综合性医书中最完备、最简要的一种,被评为集古人医书之大成者。《四库提要》评其“根据古义而能得其变通,参酌时宜而必要求征验;寒热不执成见,攻补无所偏施。”因而,这部书成了太医院的教科书,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医学界所重视。 吴谦 吴谦清代名医。字六吉,安徽歙县人。以诸生肄业于太医院,官至太医院院判供奉内廷,屡受赏赐。乾隆四年 (1739),弘历敕编医书。太医院使钱斗保“请发内府藏书,并征集天下家藏秘籍,及世传经验良方,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为书二部。小而约者,以为初学诵读; 大而博者,以为学成参考”。后改议专编一书,务期速成,因命吴谦与同官 (另一院判) 刘裕铎为总修官。吴谦认为左医书有法无方,惟 《伤寒论》、《金匮要略》 始有法有方。此二书义理渊深,方法微奥,领会不易,遂多讹错。旧注随文附会,难以传信,吴氏因自为删定,书成十之八九,于是就此未完之稿,进行增减。于《伤寒》、《金匮》讹错之处,悉为订正,逐条注释,复集二十余家旧注,以资参考,列全书之首,标示正轨。名为《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此外,尚有 《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诸病心法要诀等,计十五种,共九十卷。乾隆七年(1742) 书成,赐名 《医宗金鉴》。此书内容丰富,议论精当,有图有说,有方有论,还有歌诀,以便记诵,务使学以致用,是为我国集古今医籍文献之大成,为内外各科完备之巨编 清廷曾将此书用作太医院之主要教本,官医临证亦须据此审证立方,更是习医者必读之书。 ☚ 梅文鼎 陈莲舫 ☛ 吴谦 吴谦字六吉。清初名医,官至太医院判。删定《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论》,书成八九,奉旨与御医刘裕铎纂修医学全书。乾隆七年(1742)书成,赐名《医宗金鉴》,全书90卷,订注释义,简明扼要,深受学者推崇。独撰《订正伤寒论注》17卷、《订正金匮要略注》8卷,列全书之首。 ☚ 汪应庚 程之鵕 ☛ 吴谦wúqiān清代医学家。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曾任太医院判。与刘裕铎主持编纂《医宗金鉴》。他根据二十余家有关著述, 编写其中的伤寒、金匮部分。这部书注重临证实际, 内容较完备, 也便于诵记, 当时作为太医院的教科书, 后世流传很广。 吴谦 吴谦吴谦(十七、十八世纪间),清代医学家。字六吉,安徽歙县人。官太医院判,乾隆中奉敕与同官刘裕铎任总修官编医书。谦以古医书有法无方,惟《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法有方,而诸注又随文附会,难以传信,因自为删定,书成八九,及奉敕,乃就谦未成之书更加增减,于1742年编辑成清代一大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包括医学各科15种,其中《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二种为谦所自撰。因全书注重临证实际,图、说、方论具备,并附有不少歌诀,曾用作太医院教本。且因其内容精博,编次清晰,选方平稳,为后世医家推崇,流传很广。 ☚ 王洪绪 程国彭 ☛ 吴谦清医学家。字六吉。安徽歙县人。乾隆时,曾任太医院院判,主持官修书《医宗金鉴》编纂工作。他根据二十余家有关著述,编写了其中伤寒、金匮部分。《医宗金鉴》为乾隆以后太医院教科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