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诏唐西南夷中乌蛮六个部分的总称。诸书所载,其名不一。《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通鉴·玄宗纪》作蒙舍诏、蒙越诏、越析诏、浪穹诏、样濞诏及越澹诏。唯一般多取前说。诏义为王或首领。分布于今云南洱海周围地区。其中蒙舍诏处于其他五诏之南,故称“南诏”。开元二十二至二十五年(734—737),在唐的支持下相继为南诏所统一。 六诏唐代云南西部乌蛮六部总称。“诏”义为王。六诏为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巂诏、蒙舍诏。 六诏唐时对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围乌蛮六部落的总称。“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名称诸书所载不尽相同,一般多取《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半及漾濞、永平一部分)、施浪诏(今洱源三营及鹤庆、剑川一部分)、邆赕诏(今邓川县境)、浪穹诏(今洱源县境)、越析诏(今宾川县境)、蒙舍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下半及南涧彝族自治县一部分)。《通鉴》据《云南别录》,六诏作:蒙舍、蒙越、越析、浪穹、样备、越澹。今人研究认为“蒙越”相当“蒙巂”,“样备”相当“施浪”,“越澹”相当“赕”。初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各有其长,故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诏在诸部南,故又谓之南诏。唐开元十八至二十五年(730—737),南诏主皮逻阁在唐支持下相继兼并六诏,形成为统一势力。 六诏唐代云南西部乌蛮六个部分的总称。“诏”义为王或首领。“六诏”;是:蒙嶲诏(今巍山西北),蒙舍诏(今巍山东南),越析诏(今宾川),邆赕诏(今剑川),施浪诏(今洱源三营),浪穹诏(今洱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