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制度、活動(附) > 六藝2
六藝2  liùyì

先秦六種教学科目,即禮、樂、射、御、書、數。《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六艺

六艺

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陆机《文赋》:“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吸取了各种文章精华的液汁倾泻出来,含着六艺的香泽。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先生对六经文章口中不停地吟诵,对诸子百家的著作手中不停地翻阅。

☚ 六王   六义 ☛

六艺liù yì

〖名词〗
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6)。《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读书人阅览书籍极其广博,还要从六经里去考证。《师说》: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全都学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先生嘴里不停地朗诵六经的文章。

六艺

❶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后汉书·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
❷ 指六经。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

六艺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六门教育教学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内容包括: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嘉礼、宾礼等用于各种活动的礼节;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厦、大濩、大武等古乐;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射箭技术;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等各种驾车练兵技术;六书,即: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六种教学童识字写字方法;九数,即: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嬴不足、旁要,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六艺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书、数是初级课程,是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为小艺;礼、乐、射、御是高级课程,为大艺。礼的教育担负着灌输道德观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的任务;礼重在约束外表行为。乐在西周是综合性的艺术教育,重在调合内在感情。射、御属于军事性的,掌握这两种武艺是当时武士所必备的条件。六艺教育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礼、乐、射、御的训练,是为奴隶主贵族培养统治人才和军事骨干的教育目的服务的。六艺的另一种解释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六艺和六经混称,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六艺是春秋以前夏、商、周时期贵族学校的课程,基本属于军事技艺性的;而儒家的六经主要是理论知识性的,射、御在孔子教学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孔子所讲授的古代礼、乐,着重在理性的阐位,而不同于传统六艺中的礼、乐,富于鬼神迷信色彩。因此,儒家传授的六经与六艺有很大差别,但二者又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 古代家教   五经 ☛

六艺

❶周代学校的教学科目。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共六个部分。据《周礼·地官·保氏》郑玄和郑众(司农)注,五礼包括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和军礼;六乐包括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个不同时代的乐舞;五射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驭)是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等五种驾车技术和在不同场合中驾车的礼仪;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六种造字法和用字法;九数是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等九种计算技术。
❷儒家私学从周代官学继承而来的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
❸即“六经”。

六艺

六艺

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乃贵族生活处世之礼仪习惯,乐乃行使礼仪交往的配合物。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礼记·乐记》: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行施礼乐藉以维护其贵族特权和奴隶主统治的社会秩序,礼乐教育也就成为西周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射即射箭习武,御即驾御车战之术,射御属于军事教育项目; 书指书写,与殷商文字之学相类; 数指计数之学,传说《周髀算经》已作为学校教材。六艺有大、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为大艺,是要求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本领; 书、数为小艺,为日常生活必备之知识。

☚ 泮宫   西周乡学 ☛
六艺

086 六艺

中国奴隶社会学校的六门教育教学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筹古乐。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即六甲,是古代学童练习写字的材料。因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所以称为六甲。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六艺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大艺中的礼、乐代表奴隶主阶级意识形态,乐的作用主要是配合礼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礼修外,乐修内。射、御属于军事性的,要掌握射箭驾战车的技术,必须学射、御这两种武艺。在进行射、御训练时,要配合礼、乐的活动,此外礼与乐还配合对鬼神的祭祀,“六艺”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六艺与六经的混称,始见于司马迁的 《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礼》 以节人,《乐》 以发和,《书》 以道事,《诗》 以达意,《易》 以神化,《春秋》 以义”。夏、商、西周的六艺基本上属于军事技艺性的,而儒家六经主要是理论知识性的。因此《周礼》所谓六艺是春秋以前贵族学校的课程,和孔子及其后儒所传授的六经已有很大区别。

☚ 单元教学法   蒙学教材 ☛
六艺

六艺liuyi

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保氏》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为是,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据郑玄注,五礼乃“吉、凶”等五种仪礼,六乐乃“云门、大咸”等六种乐调,五射乃“自矣、参连”等五种射猎方法。五驭乃“鸣和鸾、逐水曲”等五种驾车技术。六书乃“象形,会意”等字形构造,九数乃是九种关于算术几何的问题。六艺的另一种含义是指“六经”。《史记·滑稽列传》载:“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礼》即“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三种古籍。《仪礼》有“士官礼”等五十卷,《周礼》有“天官”“地官”“春官”“秋官”等四十二卷,《礼记》有“曲礼”等六十三卷。“三礼”本为有关上古典章制度的文献,但其中也包括很丰富的美学和文艺思想,表现了儒家的文艺、美学观。如《礼记·经解》载孔子语“温柔敦厚,诗教也”。这便构成了儒家诗歌理论的核心,影响中国诗歌发展和人们的审美心理达二千余年之久。《乐》即《乐经》,为儒家音乐理论的总汇。《书》即《尚书》,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文章汇编。《尚书》虽为历史文献,其中亦有很丰富的美学文艺学观点。基本宗旨是儒家立场。如著名的“诗言志”之说,最早即见于《尚书·尧典》。它后来一直为儒家诗论奉为宗旨。又如“《诗经》六义”之说最早亦见于《尚书》。“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和原则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易》即《易经》,又称《周易》,传为周人所著,故名。《易经》分为“经”、“传”,其中有很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其中关于“象”及“象”与“意”之关系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兴象”说、“意境”说均可溯源于此。《春秋》是一部史书,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言简意赅,于记事中寓以微言大义。后代把在叙事中暗含褒贬的手法称为“春秋笔法”。
总之,“六艺”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因此其中美学、文艺思想流传很广,对中国古代美学、文艺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起巨大影响作用。

☚ 非乐   六义 ☛
六艺

六艺

西周时期教育内容所分的6大类别。《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 “以乡3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6艺: 礼、乐、射、御、书、数。” “保氏: ……乃教之六艺:一曰5礼 (吉、凶、宾、军、嘉),二曰6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三曰5射 (白矢、参边、剡注、襄尺、井仪5种射箭方法),四曰5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长、舞交衢、逐禽左5种驾车马术),五曰6书 (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六曰9数 (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腰等国家9个经济来源的数量)。”

☚ 六行   六宫 ☛
六艺

六艺Liuyi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设置的六门教学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用于祭祀、丧葬、军事、朝见和喜庆祝贺;乐为“云门”、“大咸”、“大韶”、“大受”、“大护”、“大武”六乐,系古乐名;射为“白矢”、“参道”、“刻注”、“襄天”、“井仪”五射,讲授的是射箭的要领、要求;御为“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五御,讲授的是驾车技巧;书为六书,供学童练习书写的材料;数即九数,九九乘法表,是古代学校的算术教材。六艺教育是依据学生年龄设置,逐步实施的。书、数为初级课程,向学童讲授一般文化和算术知识。礼、乐、射、御为高级课程。射、御是必学的两种武艺,当时的武器主要是战车,这就要求要学会驾车和射箭。礼、乐属意识形态,礼主要是对人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的约束。乐主要是配合礼,不同礼的场合用不同乐,其作用是调合感情。礼、乐和射、御相互联系,在进行射、御训练时,往往在前后进行一些礼乐活动。礼乐活动在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进行天地、鬼神的祭祀。礼、乐、射、御是为奴隶主培养军事、政治人才,驯服统治工具的目的服务的。

☚ 五经   论语 ☛

六艺

《六艺》Liuyi

中国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保氏掌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礼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有六乐: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射有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数有九数:方田、粟布、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六艺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为大艺;书、数为小艺。小学以书、数为主,大学以礼、乐、射、御为主。又:汉代以后将儒家六种经典也称为“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与前一“六艺”含义不同。

☚ 中国当代的语文教材   五经 ☛

六艺

❶中国西周统治者教民的六项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❷即“六经”。

六艺

六艺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六门教学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即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夏、商、西周的六艺基本属于军事技艺性,儒家六经主要是理论知识性的,六艺的另一种解释是指 《诗》、《书》、《礼》、《乐》、《易》、《春秋》 等“六经”。六艺与六经的混称,始见司马迁的 《史记·滑稽列传》。

☚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五经 ☛
六艺

六艺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六门教学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即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夏、商、西周的六艺基本属于军事技艺性,儒家六经主要是理论知识性的,六艺的另一种解释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 “六经”。六艺与六经的混称,始见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

☚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五经 ☛
六艺

六艺

❶即六经:《礼》、《乐》、《书》、《诗》、《易》、《春秋》。《史记·滑稽列传》中曾引孔子的话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节》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刘歆《七略》著录六经经籍时,称为“六艺略”。(见《汉书·艺文志》
❷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保氏》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包括“五礼”、“六乐”、“五射”、“六书”、“五御”、“九数”。

☚ 反求诸己   六行 ☛

六艺liu yi

six arts: rites,music,archery,charioteering,reading and writing,and arithmetic

六艺

❶“six classical arts”:(礼、乐、射、御、书、数)rites,music,archery,riding,writing,arithmetic
❷Six Classics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The Book of Songs,Collection of Ancient Texts,The Rites,The Book of Changes,The Book of Music,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六艺

原为古代贵族子弟在学校学习的六种科目,指礼(仪式规章)、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读书写字),见《周礼·地官· 保氏》。后亦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西汉董仲舒主张把“六艺”作为钦定的教育书目,禁止儒家以外的切学说的传播。《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六艺

❶商周时贵族子弟必须学习的六项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射为射箭;御即驾车;书是写字;数为计算。
❷指“六经”,即《礼》、《乐》、《书》、《诗》、《易》、《春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