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楔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楔子 楔子见“戏曲”类。 ☚ 商谜 入话 ☛ 楔子 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过场戏。一般用在最前面,亦可用于折与折之间。除宾白外, 限于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 ☚ 元杂剧 折 ☛ 楔子 楔子戏曲术语。取木工加楔入榫,使其弥合牢固之意。元杂剧在四折之外增加的独立段落称为楔子,近似于“过场戏”,用于交待背景,衔接剧情等。楔子在元杂剧中或一或二,视剧情需要而定,在演唱体制上不受“一人主唱”的格局限制,多数由次要角色演唱。如《窦娥冤》、《陈州粜米》各由冲末扮的窦天章、范仲淹主唱。楔子中一般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第一、二曲子,不受套曲限制。 ☚ 折 四折一楔子 ☛ 楔子[仙吕·赏花时]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下) (卜儿云)窦秀才留下他这女孩儿与我做媳妇儿,他一径上朝应举去了。(正旦做悲科,云)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儿去也!(卜儿云)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当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着老身前后执料去来。(同下) 《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我国古典戏剧中的著名悲剧。全剧四折,开头有个《楔子》。全剧通过窦娥冤死和死后鬼魂复仇的描写,深刻地揭露和控诉了元代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表现了被压迫人民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窦娥的一生是很不幸的,她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窦天章因为借了蔡婆婆20两银子的高利贷,本利该还40两,却因家贫,无力偿还。加之又要上京赶考,没有路费,而高利贷者蔡婆婆,却看窦娥长得可爱,就想让窦娥给她儿子做童养媳,顶还债务。窦天章出于无奈,就把窦娥送给蔡婆婆,自己只身上朝取应,谋求功名。窦娥冤死三年之后,她的父亲窦天章终于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到楚州来审囚刷卷,纠察官吏的善恶、政治的得失和狱刑等。窦娥的鬼魂便前来托梦诉冤,要报仇雪恨。于是,窦天章第二天升厅,要山阳县火速拘解犯人,审明冤案,为窦娥洗刷了冤枉,祭奠了亡灵。关汉卿通过窦娥一生的悲惨遭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摧残、被迫害的妇女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千千万万被压迫人民强烈要求伸冤报仇的愿望。 《窦娥冤》的《楔子》是窦娥一生悲剧的开始,她仅七岁,就被父亲窦天章领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不仅结还了40两银子的高利贷,还得到10两银子做盘缠,只身上京赶考。这部分仅有一段曲子,是窦天章离别蔡婆婆家时唱的。全曲五句,本色自然,说明了自己出卖女儿的原因,抒发了自己离别时的悲伤心情。前两句说自己是个读书人,除了走科举这条道路外,就无计营生,这才家贫如洗,卖女还债,害得父女两分开。后三句说自己现在赴京赶考,谋取功名,不知道何日归来,所以就无语暗消魂了。词句明白如话,但却深刻地概括了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一是经济上的贫穷,二是封建思想的毒害,三是统治阶级政治上的迫害。因为如果不是贫穷负债,又无计营生,只能走科举这条道路,窦天章就不会卖掉窦娥,窦娥也就不会冤屈而死。所以[仙吕·赏花时]虽是《楔子》中惟一的一支曲子,但却提挈了全剧,不仅使整个剧蒙上悲剧气氛,而且提出了窦娥今后的命运问题,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使人们不能不切实关注了。 ![]() ![]() ![]() ![]() ![]() ![]() 楔子xiēzi❶ 〈名〉插在木器的榫缝中起固定作用的木片:钉上楔子。 楔子xiē zi❶田亩中的斜脚块地。 楔子 楔子即“序幕”,见该条。 ☚ 引言 绪论 ☛ 楔子←→尾声xiē zi ← → wěi shēng楔子:杂剧里加在第一折前头或近代小说加在正文前面的片段。 楔子 楔子加在元杂剧四折之首或折与折之间的一支或两支曲子。以用仙吕宫的“赏花时”和正宫的“端正好”为常,并可配以科白。加在全剧之首的,犹如序幕;加在折与折之间的,犹如过场。通常一剧只能用一个“楔子”,元杂剧中都要标明。偶有用两个楔子的(如无名氏《抢妆盒》),属于例外。 ☚ 煞尾 衬字 ☛ 书的各部分 书的各部分写在正文前的短文章:序(序言;序文;代~;大~;小~;自~) 叙(叙言) 绪(绪言;小绪) 前言 前记 弁言 弁语 缘起 说例 另见:排列 书 ☚ 书多 书的一部分 ☛ 木桩 木桩桩(桩子) 橛 灵丁 ☚ 木头 木材 ☛ 楔子xie zi❶wedge 楔子prologu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