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朝田亩制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把全部土地按人口全部分给农民。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男女都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减半。规定25家为一两,设两司马1人,总管行政、生产、分配、宗教、司法、教育等。两又是基层军事组织,每家设1人为任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平日则从事农桑生产。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大众“等贵贱、均贫富”的长期愿望变成一个系统、明确的纲领,反映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制度,渴望获得土地的要求,但它却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实际上也是不能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1853年(咸丰三年)下半年在天京(今江苏南京)颁布。以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规定一切土地和财富归上帝所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制订田分九等,计口授田,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所定乡官制度,县以下设各级乡官,其体制、称号与太平军相同。乡民以二十五家为一“两”,由两司马主持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等事务。每家农副业收获,除口粮外,余归“圣库”,凡婚丧弥月等项开支,均由“圣库”按定制发给。以求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理想。这个纲领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但因其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未能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前期制定和颁布的带有纲领性质的法律文件。1853年太平天国政权定都天京(今南京)后,立即加强立法活动,于同年3月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同时,也对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司法等制度作出了规定。主要内容: (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均归皇上帝所有。确定使用土地的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规定分配土地的办法是“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力图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理想。(2)规定农村以二十五家为一两,作为基层的社会单位,并各设一国库和一礼拜堂。每家农民除种田外,还要从事一定的副业。每家生产所得,除满足自己需要外,“余则归国库”。婚娶弥月喜事的开支,由国库按定额发给。鳏寡孤独废疾免除兵役,由国家供养。(3)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管理体制。规定太平天国县以下的政权组织为各级乡官,凡官吏遵守十款天条及命令,尽忠报国者提升;违犯者及受贿舞弊者贬黜。(4)太平天国的诉讼制度是:各家有争讼,上诉两司马,不能解决,逐级上诉,直至天王。天王降旨命调查,详核其事上报,然后处理。(5)废除封建婚姻,提供“凡天下婚姻不论财”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规定结婚由地方基层的官吏两司马主持,除了“祭告天父上主皇上帝”外,“一切旧时歪例尽除”,并给结婚男女颁发凭证——“龙凤合挥”。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较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对当时深受封建压迫的广大农民,有很大的号召力和革命作用。但是它的许多内容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很难付诸实践。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1853年 (咸丰三年) 建都天京 (今南京) 后颁布。主要内容: (1) 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规定 “凡田分九等”,“凡分田: 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2) 规定县以下行政制度,设立各级乡官,并规定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办法。凡居民25家为 “两”,设“两司马”负责管理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装等工作。(3) 规定余粮、余钱缴“国库” 的办法,每家农副业收获,扣除口粮外,其余送缴“国库”按制发给。(4)废除封建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虽多次颁布,但未实施平分土地的规定。 《天朝田亩制度》The Land System of the Dynasty of Taipin Heavenly King-dom1853年中国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不久颁行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内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法令。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最完整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但也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的幻想。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关系这一根本任务,阐明了完成这一任务的途径,描绘了农民理想中的太平天国状况。幻想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在土地问题上,规定把全国土地按单位面积产量多少,分为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十六岁以上的男和女分得全分,十五岁以下的减半,好坏搭配。此外,还规定了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政策。所施政策宗旨,采用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土地,企图在小农经营水平上,平分一切社会财富,废除私有制,达到“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的目的。实为农民小资产者幻想,不可能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中国近代太平天国1853年在南京定都后颁布的纲领文件。集中反映了洪秀全代表的农民阶级要求平等、平均的政治伦理思想。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天下婚姻不论财”等;提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理想。还提出把是否努力从事农业劳动作为划分道德上善恶的标准,“力农者则为贤为良”、“惰农者则为恶为顽”。文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1册。 天朝田亩制度land system of the Heavenly Kingdom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为上帝所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制度。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田分为九等,分田时照人口“好丑各一半”;不分男女,重新平均分配全部土地。除受田外,还规定每家栽桑养蚕和饲养家畜家禽数额。县以下设立乡官,其体制、称呼与军队相同:以家为基础,凡居民25家为一“两”,两司马是居民间最基层的乡官,负责管理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装等工作,每家农副业所得产品和银钱不得私有,除在乡官监督下留足自给部分外,其余全部送缴“圣库”;婚丧弥月等各额外开支都由圣库按规定发给,鳏寡孤独残者的生活费用,也由圣库支给。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太平天国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平分土地和推翻封建制度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势力。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经天王洪秀全批准颁布,1860年重刻刊行。主要内容:❶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凡田分九等,亩产600kg以上为上上田,依次每少50kg降一等,200kg以下为下下田”,“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杂以九等,好丑各半,15岁以下未成年者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 027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纲领。1853年颁布。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革命纲领。因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故名《天朝田亩制度》。(1)关于土地制度。取消土地私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受田人只有耕种权,而无所有权。平分土地。根据单位面积产量,把土地分为九等,按各户人口和年龄,把天下田平均分给各户耕种。“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坏田搭配,“好丑各半”。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减半。(2) 分配消费制度。25家为一“两”,每两“设国库一”。各户所产,“除留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鳏寡孤独残疾者的生活费,由国库支给。(3)维持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各户除耕种分得的土地外,都要栽桑养蚕和饲养家禽家畜。“陶冶木石等匠”,由不脱离农业的人担任,“农隙治事”,户户自给自足。(4)建立生产、军事、行政、宗教合一的“守土乡官制”。县以下设各级乡官。“两”是基层组织单位,负责一切生产、分配及社会生活等事项。往上依次为卒、旅、师、军,职务称呼与军队同,首领由本地人充任。对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都有规定。纲领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是不能实现的空想。从现有史料看,分田的规定并未实施。 ☚ 旗地 地主制经济 ☛ 天朝田亩制度 084 天朝田亩制度见05027条。 ☚ 清会典 钦定宪法大纲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Tianchao tianmu zhidu太平天国起义军的纲领性文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 洪秀全旨准颁布了反映太平天国基本国策的 《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全面的农民革命纲领和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其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 太平天国的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 太平军西征 圣库制度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以土地制度为基础的立国规划。颁刻于太平天国天历三年十月至十一月间(1853年11月至1854年1月间)。其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 ☚ 更名田 垦照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Tianchaotianmuzhidu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于1853年(咸丰三年)冬颁布的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平分土地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实现的办法是:“凡田分九等”,“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16岁以上受全份,15岁以下减半,土地“好丑各一半”。以期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规定军事组织:以5家为伍,设伍长;5伍为两,设两司马;4两为卒,设卒长;5卒为旅,设旅帅:5旅为师,设师帅;5师为军,设军帅。一军为13156家。军帅之上设将军、总制、监军以节制之。并设女军、童子军。规定地方组织:县以下设立各级守土乡官,其组织由伍至军,按照军事组织体系建立。以25家为农村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副业收获亦然。各家的婚丧、生育等额外开支均从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病残者,由国库供养。在天京设天朝圣库,总管全国财富。集中工匠,分别设诸匠营、百工衙,采用军事编制,进行集体生产。还宣布废除封建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个贯穿平等平均思想的蓝图,集中表达了当时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和美好愿望。但企图在小农经营的水平上平分一切社会财富。废除私有制,达到“处处平均、人人饱暖”,这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现有史料看,太平天国推行了作为基层政权的乡官制度,没有实施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而执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 拜上帝会 杨韦事件 ☛ 天朝田亩制度见“历史”中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以土地制度为核心,兼对军政体制,乡官制度,以及农村的军事、教育、选举、司法等制度作了规定。宣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辖区土地按产量高低分为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把农民按太平军的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每二十五家为一“两”,设两司马统管生产、分配、军训等;纲领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地主势力。但具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色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施平分土地的规定。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颁布的施政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规定把全国土地按单位面积产量多少,分为9等。16岁以上的男和女分得全分, 15岁以下的减半,好坏搭配。此外,还规定了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政策,企图在小农经营水平上,平分一切社会财富,废除私有制,达到“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的目的。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秋冬颁布,1860年重刻刊行。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的原则,把全国土地按产量分为九等,平均分给每个男女耕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政策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县以下设立各级乡官,其体制称呼与军队相同。凡居民25家为一 “两”,设两司马,负责管理生产、分配、教育、司法、宗教以及地方武装等工作。每家农副业生产的收获,扣除口粮外,全部归 “圣库”。各家婚丧弥月等项开支,都由圣库按制度供给,“通天下皆一式”。鳏寡孤独病残者,皆由圣库供养。目的是要使大家过着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幸福生活。还宣布“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对于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是一个在肯定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农民革命纲领,具有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对封建剥削制度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亿万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的愿望。但具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不可能实现,也不利于生产力发展。 ☚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军北伐 ☛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前期的施政纲领。1853年冬颁布。太平天国在反对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的农民战争中,曾设想了“地上天国”或“小天堂”的理想,作为这次革命的目标。这种理想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其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其中规定,遍天下土地全归以天王为代表的“上主”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好坏搭配,平均分配给每个成员。成员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种桑养蚕、喂猪、饲鸡、织缝衣裳等副业。并规定: 县以下设立各级乡官,其体制、称呼与军队相同;每25家构成社会基层单位——“两”。“两”中设一国库,各色手工匠人在“两”的范围内于农闲时统筹作业。社会成员耕种所得,除留足每家每人口粮外,全归“圣库”。副业收入亦然。“两”中成员遇有婚丧嫁娶等事时,从国库中获取全国一律的定量钱谷,以资应用。鳏寡孤独以及废疾者,由国库拨给钱谷赡养。太平天国领袖认为贯彻执行这个规划,就可以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应了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实际上是把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理想化。由于其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行,因此除最初靠政权力量在某些地区短暂推行过外,实际上并未真正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制发的“旨准颁行诏书”之一。颁刻于太平天国天历三年十月至十一月 间(1853年11月上旬至1854年1月上旬)。上列 “旨准颁行诏书” , 文末有“钦定”二字, 代表了洪秀全的思想。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诸如财产所有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收获物分配、交换、消费、经济和社会组织、政权与职官制度、职官的选举与奖惩、习法、宗教、教育、礼仪等, 作了具体的规定。核心部分是土地制度。它的全部规定与根据的出发点是从太平天国领导人创造的宗教教义中推演出来的: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 天下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 则主有所任用, 天下大家, 处处平均, 人人饱暖矣。”据此, 规定了“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的办法, 土地按可能产量分成九等, 以家为单位, 不论男女, 按人口平分, 并照顾劳动力的情况, 十六岁以上的比十五岁以下的多分二分之一。其出发点是用此土地制度代替旧有的封建土地制度。二十五家为一个经济和社会单位, 谓之两。每两设一国库,一礼拜堂,选出 一人为两司马。两司马督率大家耕田。每家都种桑养蚕, 喂五只母鸡和两头母猪。在秋冬间集体从事陶、冶、瓦、木等手工业。土地上的生产物及副业产品、收入, 除了留足各家的口粮外, 多余的归国库, 各家若有婚、丧事, 按统一的标准从国库领取钱米。鳏寡孤独残疾人由国家赡养。从此达到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目的。在这种家家过着一样生活的情况下, 男女婚姻不论财。小孩每天去礼拜堂读宗教书, 受教育。大人于礼拜日上礼拜堂敬上帝, 听两司马讲宗教教义及政策制度。人们若发生纠纷, 由两司马听取双方意见, 予以处理; 如果不服, 可以逐级上诉, 直至天王。每年要选举有才能的人出来做事。当官的三年考核一次, 好的提升, 差的回去种田。由这样的一个一个由二十五家所组成的社会里, 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 处处平均。这是封建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情况下,小生产者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案。基本特点是否定私有制和主张绝对平均。《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少数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在军队中及政权组织中实行的制度。至今没有关于太平天国将《天朝田亩制度》付诸实施的准确记载。它是太平天国领导人设计的未来的天国生活制度, 是研究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经济思想的重要的文献。 ☚ 原道醒世训 资政新篇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纲领。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 后颁布。其主要内容: (1) 土地和一切财物都归太平天国所有; (2) 以家为单位按人口多少不分男女重新平分全部土地。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15岁以下儿童减半。受田者只有土地耕种权而无所有权; (3) 农家所得产品和银钱不得私有,除留足自给外,全部上交国库; 婚丧喜庆特别支出,由国库均等发给钱、物; 鳏寡孤独残疾者的生活费用,由国库支给; ☚ 黄册 义仓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布。初刻本至今未见,现存有甲寅四年重刻本与庚申十年再刻本,为天王洪秀全“旨准颁行诏书”。文件对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社会生活及宗教活动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它的名称表明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改革土地制度。反映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对土地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土地制度方面,文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人同耕”和平分“天下田”的理想和办法。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按照土地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把天下田划分为九等,并按各户人口多寡,把天下田平分给各户。“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好田坏田搭配分配; 人多地少与人少地多的地区相互调剂; 15岁以上的大人分全份,15岁以下的减半,使天下各户所分土地在人平数量和土地质量上均等。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田规定,贯穿着不论男女人人平等的精神,不受旧的阶级、等级与旧的土地占有关系的束缚,实际上就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否定,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对平分土地后的社会生产,该文绘制了一幅小农自然经济的图景。规定: 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各户除耕种自己分得的土地之外,都要“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养“五母鸡,二母彘”。“陶冶木石等匠”,也由不脱离农业的人在“农隙治事”。户户自给自足,无生产分工和商品交换。关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消费,文中提出了“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的要求。规定: 25户组成一个叫做“两”的组织,每两“设国库一”,各户农产品,粮食除留足“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各户都有“耕田奉尚”的义务,“鳏寡孤独废免役,皆颁国库以养”。还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一切旧时歪例尽除”,“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这些规定,贯串着平均、共产、节用思想,反映了农民群众反对剥削和渴望以平均分配保证人人温饱的愿望。此外,还规定仿照太平军军制把农民组织起来,五家为一伍,五伍为一两,四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共13156户,是生产、军事、行政、宗教合一的社会组织,人们都生活在这种齐一化的组织之中。军以下首领由本地人充任,军以上官员由太平天国中央委派,天下人可以保举奏贬各级官员,但“功勋等臣,世食天禄”,从地方到中央都实行长官集权制,天王洪秀全拥有“降旨主断”一切的无上权威。《天朝田亩制度》鲜明、系统地表达了革命农民的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了农民群众反对封建剥削,要求获得土地与温饱生活的愿望,把以往中国农民革命提出的“均田”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有符合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一面。但是由于它企图废除财产私有,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要求在小农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平均分配,所以又是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落后空想。它没有也不可能真正付诸实施。这也说明,小生产者受历史局限,不能创造出比自然经济更先进的生产方式。 ☚ 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 天朝田亩制度tian chao tian mu zhi duthe System of Land Ownership of the Heavenly Kingdom,a programmatic document promulgated in 1853 which was to abolish feudal land ownership under the Taiping regime but was not put into practice 天朝田亩制度清代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清咸丰三年(1853)冬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内容。首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按亩产量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分田时不论男女,“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实际上宣布了土地所有权归太平天国,否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其次,还绘制了农村生活图案,规定农民按照太平军的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每二十五家为一“两”,作为太平天国的基层组织;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行政、生产、分配、司法、教育等。并规定“凡二十五家设国库一,礼拜堂一”,每家收获除留一年口粮外,“余则归国库”,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此外,还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对于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等都各有规定。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制度、渴望获得土地的要求,但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