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公共工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公共工程

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对不动产所进行的工程活动,以及其他人为实现行政主体的意图对不动产进行的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工程活动。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1) 以不动产为对象。非物质的活动不是工程,不动产的范围包括按自然性质的不动产和按用途作用的不动产。(2)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而实施,具有特殊的权力。行政主体纯粹为了财政收入目的管理私产的工程,不是公共工程。(3)由行政主体自己实施或他人为行政主体意图而实施。他人实施,但以行政主体因此得到利益作为工程的目的,即为行政主体的打算而进行的工程。

公共工程Public Works

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对不动产所进行的工程活动,以及其他人为实现行政主体的意图对不动产进行的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工程活动。公共工程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❶ 以不动产为对象;
❷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公共工程

由政府直接投资和经营,或由政府为主资助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水利、通信等公共工程的建设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但私人无力进行或不愿进行。政府投资和经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则可以成为政府在克服经济衰退中所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公共工程投资,增加支出,刺激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公共工程

公共工程Public Works

公共工程是指一国政府资助兴建或由民间集资组织兴办的旨在改善基础建设和广大人民物质福利,提高环境质量的工程项目。人们普遍认为,兴办公共工程有利于缓解失业问题。纵观人类历史,从中世纪以来,数百年间各国政府资助的工程项目与日俱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史中,由经济学家来分析研究公共工程问题,则是当代才开始的。据考证,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在欧洲大陆出现对经济周期首次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经济学家才不再把失业看作主要应通过慈善救济的办法去解决的 “病理” 问题。甚至直到英国1909年公布的 《济贫法委员会的报告》,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失业问题不会给经济理论带来什么威胁: 从长期来看,如果经济理论运用得当的话,那么,价值和分配的正常规律就会导致失业问题的解决。
其实,早在19世纪早期,作为缓解失业的一种手段的公共工程问题就曾多次成为古典经济学家们论争的焦点。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如马尔萨斯 (Malthus) 及劳德达尔 (Lauderdale)、边沁 (Bentham) 和西斯蒙第 (Sismond)、杜尔哥(Turgot) 与斯密 (Smith) 等认为,储蓄就是投资,主张扩张信贷,利用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而有的人如李嘉图 (Ricardo)、詹姆斯·穆勒 (James Mill) 和萨伊(Say)等则反对公共工程的观点。李嘉图认为,利用资金来兴建公共工程时,其资金必然是从某些其他方面抽调得来的。而在19世纪80年代中一些经济学家再度对失业问题进行研究,如福克斯维尔 (Foxwell) 和霍布森(Hobson) 主张放弃把失业问题当作慈善及救济问题来看待,并主张把战胜失业转变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和大多数主要的经济学家不同的是,福克斯维尔主张采取轻微提高物价水平的政策以增加常规就业。而霍布森则主张通过收入再分配以鼓励“高消费”,防止作为失业根源的消费不足危机。
随着公共工程学研究的深入,拥护系统的公共工程的反周期政策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使公共工程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例如,悉尼·韦布(Sidney Webb) 和蓓特丽丝·韦布 (Beatrice Webb) 认为,利用投资可以平息周期波动并稳定就业及经济活动水平。庇古(Pigou) 指出,不必求助于预算赤字的观念,公共开支能增加就业的总量,其意义并不仅仅是把开支从私人部门转向公共部门。人们所支付的额外租税中可能只有一部分是从当时可能直接或间接要用于工资支付之途的基金中征收来的。因此救济工程等等的真正结果不会是使这个国家的失业总量无改变,而是会减少那个总量。按平衡预算乘数的现代说法,纳税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而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这样一种税收增加的净效应显然是扩张性的。他认为,即使在没有任何预算赤字的情况下,公共工程也可用以减少失业。他的这一学说观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赞同与支持,如罗伯逊(Robertson) 主张政府应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公共工程利用储蓄。
卡恩 (Kahn) 认为,政府投资的增加将会导致“第二次的就业”,他为公共工程提供了乘数效应的精确估计,并率先提出第二次就业对第一次就业的比例关系的表述形式。他认为,公共工程政策的要点就是它能够使国内投资率增加……利率不必下跌,而如果我们所依靠的是私人企业,这却是十分必要的。
凯恩斯在 《通论》 中指出了有效需求的原理,因而对卡恩的公共工程学说的乘数探讨在理论方面有所扩展。公共投资的增加不仅导致就业和产出的增长,而且还会导致高于消费所需的收入水平的超额部分(通过小于1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储蓄量将增长,直到储蓄与投资再度保持平衡。此外,既然储蓄与投资是通过收入水平的变动而趋于相等,不是由于利率的变化,那么,充分就业的条件就不必要。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公共工程和政府投资就不再被认为是对私人投资的周期性波动的临时补救措施,而被认为是总需求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总需求的不足,即使从长期观点来看,也不需要通过利率机制来自动地加以调节了。这样的命题(以及作为其基础的收入调节原理) 是对公共工程学的新发展。然而系统的短期反周期的公共工程政策很快就被主流经济学家们结合于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之中,并在战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政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50及60年代期间,这种凯恩斯派的公共工程学说十分盛行。可是到了70年代早期却成为其以前成功的牺牲品而陷入严重的实际的及理论的困境之中。随着公共部门规模的日益增长,主要由于过多地使用膨胀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浪潮,以及迅速增长的经济学界对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上的不满,在周期过程中调节政府开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

☚ 趋同假说   反托拉斯政策 ☛
公共工程

公共工程public works

指政府资助或政府直接从事的各项建设。包括政府所从事的公路建设、水利建设、住房建设等工程,或政府资助的地区性开发计划及其他工程。政府从事公共工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兴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而私人又不愿进行或无力进行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公共工程投资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因此,公共工程是西方各国财政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政府公共工程的支出一直是增加的。

☚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凯恩斯经济学 ☛
000005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