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卿zhèng qīng(字)雅琥,元代人,天历进士。 正卿zhèng qīng(字)冯可宾,清代人,明天启进士。 正卿zhèng qīng(字)张天纲,金代人,曾任御史中丞。 正卿zhèng qīng(字)段直,元代人,曾任泽州长官。 正卿zhèng qīng(字)宁正,明代人,曾任四川都指挥使。 正卿zhèng qīng(字)左揆,宋代文人。 正卿zhèng qīng(字)屈继平,元代学者,门人称北城先生。 正卿zhèng qīng(字)林学蒙,一名林羽,宋代文人。 正卿zhèng qīng(字)侯克中,元代文人。 正卿zhèng qīng(字)宋用臣,宋代人,迁蔡州观察使。 正卿zhèng qīng(字)田忠良,元代人,累迁昭文馆大学士。 正卿zhèng qīng(字)月乃合,元代人,曾官礼部尚书。 正卿zhèng qīng(字)沈清臣,宋代人,为国子学录。 正卿zhèng qīng(字)邓世昌,清代海军将领。 正卿 正卿见“杨果”条 ☚ 正斋 古山 ☛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元代散曲作家。金哀宗正大元年进士,曾为偃师县令。金亡,流寓河朔,曾任幕官、北京宣抚使。元世祖中统二年,拜参知政事,后出为怀孟路总管,卒。谥文献。著有《西庵集》。 正卿上卿,相当于相。《左传·宣公二年》:“子为~,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正卿 正卿官名。即指九卿。后因九卿之外亦有卿官,故称九卿为正卿。《资治通鉴·汉纪十》:: “公为正卿。”胡三省注: “汉官,9卿之外,又有列于9卿者,故谓9卿为正卿。” ☚ 正字 正言 ☛ 正卿 正卿即执政之上卿。《国语·鲁语上》:仲孙它谓季文子,“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左传·襄公四年》:“匠庆谓季文子曰:‘子为正卿,而小君之丧不成,不终君也’。”季武子继季文子为鲁上卿,臧武仲谓“子为正卿”。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 正夫 右师 ☛ 正卿zhèng qīng1、卿之正职,即执政之卿。古时卿有上中下之分,上卿执政的又称正卿。《左传·昭公元年》:"为晋正卿,以主诸侯。"《左传·宣公二年》:"赵盾弑其君......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2、 即汉朝的上卿。《史记·汲郑列传》:"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正卿指执政的九卿。 正卿官爵名。为春秋时列国执政首领。其时列国重要官职的担任者都居卿位,执政首领则称正卿或上卿。在平时是仅次于国君的最高执政官,在战时是最高的军事长官。如鲁的司徒、郑的当国、为政,宋的右师、左师,齐的“二守”,晋的中军将等均是。反映了当时军政相统一的特点。正卿在当时被看作是国君的副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国卿,君之贰也。”国君在发布重要命令之前,一般须同最高执政会商并征得他的同意。《左传·成公十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列国政令的完成都有最高执政者的参预。如果君主在发令前没有与最高执政者会商,而所颁命令又有错误,最高执政还可以根据“从其义不阿其惑”(《国语·晋语》)的原则予以驳正或者否决。最高执政对君统继承的监护,除了在娶夫人、定君主配偶班位、物色储君等问题上参预谋议之外,主要是发挥以下两种作用:其一,受遗命保护嗣君。如《左传·文公七年》载,赵盾受国君的托孤之命,但国君死后却听信先蔑的话,想迎立别人,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出了朝廷就抱着孩子到赵家,向赵盾叩头,说“先君捧着这个孩子嘱托你说:‘这个孩子如果成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材,我就非怨恨您不可,’现在国君虽然去世,言犹在耳。想丢弃遗命,意欲何为?”在穆公夫人的追问下,赵盾只得奉行遗命。其二,在国君对立嗣没有成命的情况下,独自作主拥立嗣君。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鲁襄公死后,立了胡国女人敬归的儿子子野,当年九月,子野突然死亡,季武子不顾穆叔的不满,终于又立了敬归妹妹齐归的儿子公子禂,就是后来的昭公。春秋时代,君位旷绝的现象甚多,上卿摄政的例子较为常见。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表示摄政的的特别称号——当国。如《左传·襄公二年》载:“于是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杜注:“当国,摄政。”孔疏:“子驷为政,已是正卿,知当国为摄君事矣。”在副贰制下,君主与最高执政除存在着主从尊卑的差别外,同时还存在着某种对等的敌体关系。这种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是贵族联合专政的事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