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八邦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八邦寺藏传佛教噶举派在四川康区的主寺,与后藏楚菩寺同为藏区噶举派两大圣地。在德格县。“八邦” 意为集祥之地。清雍正七年 (1729年) 德格土司曲加·登巴泽仁迎请大喇嘛司都却吉穹乃创建,居土司五大家庙之首。以学问、医学、唐卡著称。兴盛时寺僧众有800余人,辖寺80余座,分布在西藏、云南、青海等省、区和甘孜州内的10余县。民改 “四反” 后,为全省噶举派唯一保留寺庙,内存镀金菩萨、铜铸菩萨近万尊,唐卡1万多幅,经书3.24万部,经版12.9万多块,佛县3000余套。1981年批准为开放寺庙。1991年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八邦寺噶玛噶举派(白教)寺庙。又称“土登清可领”、乾隆时称“巴尔绷寺”。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东南八乌乡八邦村。约宋宁宗时,都松钦巴将噶举派自西藏传入康区,元、明两代得以发展。第一代活佛德格土司之弟斯笃却吉迥乃于雍正五年(1727)始建时有一座经堂和16间住房,后逐渐扩大。第二代活佛白马尼西修建了印经院及一些小经堂,印经书一百余卷。至第四代活佛白马汪求大兴土木,修建经堂、住房12年之久。在噶玛噶举派中地位仅次于主寺西藏粗布寺,为该教派在康区之东部“圣地”。该寺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德格土司的扶持,清乾隆平定金川之役,该寺派喇嘛至清军营中念祈“得胜真经”,受到清朝厚赏。乾隆三十九年(1774),又赐保护该寺之诏书。该寺占有大量土地、牲畜,享有派差、派款等各种特权,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辖有70至80座分寺,分布于德格、邓柯、康定、丹巴、稻城及云南丽江、青海等地。由该寺派代表去解决分寺重大问题。活佛为最高等级,总揽寺内一切权力,设有堪布、铁棒、翁则、格雍、管家等执事喇嘛,分管寺内教务、纪律、领经、经济收入等事宜,并设若干杂职人员,分管农村或牧场。内设一个喇嘛扎巴学校,凡康属噶玛噶举派门徒赴藏受戒深造,须先在此寺学经三年,方能办理手续赴藏学经。有自己的武装,将喇嘛、扎巴组成军队,维护其统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