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七会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共青团中央、军委、地方党委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共22人。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革命处在危急关头。“八七会议”坚决清算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成立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提出党在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组织湘鄂赣粤等省农民举行秋收起义。首次明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重要思想。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国革命最困难、最危急的紧急关头,坚持了革命的旗帜,对迅速扭转革命的危机局面起了重大作用,使党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反对“右”倾的同时,没有注意已经产生的“左”倾情绪,形成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八七会议 - 近代中国历史 - 可可诗词网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在讨论中,毛泽东强调今后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九人组成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困难、最危险的紧急关头,坚持了革命的旗帜,迅速地扭转了革命危机的局面,“使党大进了一步”。但会议在批判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倾向。

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以及其他方面的代表共22人。会议只开了1天,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选举了由9名委员和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政治局选举产生了由3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瞿秋白。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Baqi huiyi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毛泽东、李震瀛、陆沉。此外还有监察委员、团中央代表、两湖代表、军委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等,共20多人。会议由李维汉主持。会议只开了一天,主要议程是:
❶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报告;
❷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报告;
❸改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及《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重要文件。
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会议成立了以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常务委员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并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振奋了全党的革命精神,明确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斗争方向,开始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新时期。但八七会议也有不足,会议在反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没有注意防止党内已经开始滋长的“左”倾情绪,容许和助长了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倾向。会议的这些不足,为“左”倾冒险主义敞开了门户,不久就有瞿秋白发展成“左”倾盲动主义。

☚ 陈毅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Baqi huiyi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杨匏安、王荷波,青年团代表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代表彭公达,湖北代表郑超麟,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等。会议由李维汉主持,通过了瞿秋白代表中央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及《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系统地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制定了新的路线和工作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会议选举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等9人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等7人为候补委员。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投降主义,开始了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新时期。但是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没有注意防止“左”倾错误,以至“左”倾情绪在会议之后有所增长。

☚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李维汉担任会议主席,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了报告。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伟大的功绩。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最主要的任务。但在反对右倾时却为后来的“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

八七会议

亦称“中央紧急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湘、鄂、赣、粤等省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主要任务。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反对右倾的同时,没有注意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了“左”倾错误的出现。此后,中国共产党便开始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

八七会议

大革命失败后, 1927年8月7日,在瞿秋白主持下(一说李维汉主持),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共青团中央、军委、地方党委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等,共二十二人。会议主要内容是检查总结陈独秀及其领导下的中共中央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制定新的方针路线。这次会议,坚决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换了陈的领导职务,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以及农民斗争、职工运动、党组织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并决定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会议在反对右倾的同时,没有注意已经产生的“左”倾情绪,为“左”倾错误发展开辟了道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