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曲艺说唱艺术
甘肃曲艺历史悠久, 唐代有“转变”,在敦煌石窟中发现“转变”底本即变文,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以后的各个时期,甘肃曲艺不断发展变化。具有地方色彩的曲种主要有:兰州鼓子、兰州太平歌、宝卷、贤孝、河州平弦、河州大调、秦安老调、酒泉老曲子、裕固族弹唱、藏族折嗄、陇南说书、民勤小曲、玉垒花灯、天水平腔、宁州竹鼓、陇东老曲子、陇东道情、文县琵琶、敦煌曲子、兰州快板等约30多个, 以及广为流传的曲种相声、评书、故事、快板、河南坠子等。曲艺作品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曲目,以历史故事,爱情故事为多;第二类是劳动人民以口头创作为主的民间说唱; 第三类是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创曲目。曲艺的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走唱、彩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曲艺得到较大普及和提高, 一些曲种的演唱陆续由地摊走进剧场、广播、电视。成立了曲艺专业团体。业余曲艺演出十分活跃。曲艺创作、表演、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涌现一批成绩突出的曲艺作者和演员, 不少作品在全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