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免疫系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由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负责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稳定平衡的重要生理系统。
免疫器官 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器官,包括: 一级免疫(淋巴)器官和二级免疫(淋巴)器官。
一级免疫器官 也称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它们在胚胎早期出现,为淋巴样上皮结构,是形成、诱导和分泌淋巴细胞的器官。
骨髓 分散在骨组织中,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支架,在网眼中含有循环中所有的血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出生后一切血细胞均起源于此。为重要的造血器官,其总重量超过最大的实质器官——肝脏。
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前体细胞,然后进入二级免疫器官、血液循环和其他组织中进一步诱导、分化、成熟为各种免疫细胞。对小白鼠的实验证实,干细胞可以在骨髓内诱导并发育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所以有人主张骨髓是哺乳动物的类腔上囊器官。此外,骨髓中还含有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 (主要为B细胞)、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浆细胞,也是抗体产生的重要器官。
胸腺 由第三咽囊分化而来,由二叶形成,其形状和部位视动物种类不同而异。人的胸腺位于胸腔前纵膈,呈三角扁片; 猪、马、牛等动物胸腺可伸展至颈部,直达甲状腺,呈带状; 鸟类胸腺在颈静脉一侧,呈多叶排列。胸腺大小视年龄不同而异,就胸腺与体重的相对大小来说,在初生时最大,但就其绝对大小来说,则在青春期为最大,成年后胸腺停止生长,老年则退化萎缩。
胸腺包被有结缔组织被膜,并深入内部将其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外缘为皮质,深部为髓质,相邻小叶的髓质彼此相通。皮质由稀疏的网状细胞和充满网孔的大量胸腺细胞组成,胸腺细胞来自骨髓干细胞,在形态上属于淋巴细胞。浅层淋巴细胞形态大,为原始淋巴细胞,转入深层形态逐渐变小,表现出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过程。髓质中淋巴细胞较少,网状细胞较多,且富含胞浆,其内有泡状结构,是分泌胸腺素的细胞,髓质内还有由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的胸腺小体,其功能不完全清楚。
淋巴干细胞进入胸腺后,在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诱导下,分化成熟为T淋巴细胞,由髓质经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血液和二级免疫器官,参与细胞免疫。
胸腺活动的高峰在幼年期,此时切除胸腺会引起严重的T细胞免疫缺陷,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腔上囊(法氏囊) 为鸟类所特有的淋巴器官,形似樱桃,位于泄殖腔背侧的上方,并有短管与其相连。腔上囊内层的上皮和固有膜突向腔内,形成12~14条纵向皱褶,其上有大量淋巴小结,紧密排列。淋巴小结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由网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髓质网眼中的淋巴细胞较大,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此诱导分化,迁入皮质形成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淋巴和血液循环进入二级免疫器官,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哺乳动物没有腔上囊,肠道的集合淋巴结、肠淋巴滤泡、阑尾和扁桃体等曾被认为是相当腔上囊的类似组织,但均未获得证实,多数学者认为,哺乳动物并不存在独立的囊类似器官,相当于腔上囊的功能由骨髓兼管。
二级免疫器官 亦称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淋巴小结,起源于中胚层,在胚胎晚期形成,并持续存在一生,它们是T、B淋巴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 呈圆形、豆状或条状,遍布于淋巴循环的各个汇合点,由网状细胞构成支架,其内充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状突细胞,外有结缔组织包膜。淋巴结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被膜下为皮质浅区,被膜向内延伸将其分隔成若干小区,形成淋巴小结,在未接触抗原前称为初级淋巴小结,由密集的小淋巴细胞所组成。接触抗原刺激后,小结增大,小结外缘为浓染密集的小淋巴细胞,中间为浅染区,由网状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和少量T细胞组成,称为二级淋巴小结,亦称生发中心。淋巴小结和髓质之间为副皮质区,为T细胞的主要集中处,故又称胸腺依赖区。髓质分髓索和髓窦两部分,髓索是B细胞分布区,并见有许多浆细胞、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在被膜上有若干输入淋巴管,髓质部有一输出淋巴管。淋巴液由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的髓窦,流经淋巴窦的抗原可被窦内的巨噬细胞捕获,带抗原的巨噬细胞迁入皮质的淋巴小结内,刺激相应淋巴细胞增生,形成生发中心,使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不成熟的浆细胞,随即又迁移到髓索部位,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产生抗体细胞可释放到流出的淋巴液内,进入其他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内。在接触引致细胞免疫的抗原时,可在副皮质区见到淋巴母细胞,并进一步分化增殖成为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它们可以随着循环进入抗原所在部位,发挥细胞免疫功能。
脾脏 动物脾脏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哺乳动物多呈扁平的饼状或条状; 鸟类多为豆状,其外有被膜,实质由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组成。白髓是包围在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淋巴鞘),在某些部位可膨大成结节状,构成淋巴小结(脾小结)。淋巴鞘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为T细胞聚居的地方,是脾的胸腺依赖区。脾小结中可见散在的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生发中心。
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除网状细胞和B细胞外,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各种血细胞。血液中抗原进入脾脏后,为红髓窦状隙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捕获,携带抗原的巨噬细胞迁入脾小结处,形成生发中心,产生抗体潜能细胞,然后再迁入红髓,发育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红髓还有贮存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在胎儿时期还有生成红细胞的功能。
扁桃体和遍布全身的淋巴组织也都具有二级免疫器官的功能。骨髓既是一级免疫器官,又是最大的二级免疫器官,对于某些抗原,骨髓所产生的抗体可占抗体总量的70%。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免疫细胞,包括: 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过渡型细胞及终末细胞。它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为清除异物而共同发挥作用。
淋巴(样)细胞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其过渡性细胞和终末细胞。
T细胞和B细胞 为小淋巴细胞。分别由胸腺和腔上囊(或骨髓)诱导成熟后,分布在全身淋巴组织和血液、淋巴液中。二者在形态上难以区别,呈球形,直径5~7μm,核大均质,胞浆少,染成浅蓝色,在核的一侧呈新月形,细胞膜不平滑,有不同程度的突起,扫描电镜下可见膜表面有微绒毛,T细胞绒毛较少、B细胞绒毛发达,呈毛球状。
T、B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分别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浆母细胞,均为过渡型的大淋巴细胞。其形态可数倍于小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后的终末细胞为致敏淋巴细胞,其形态与未活化的T细胞无法区别,为具有细胞免疫潜能的效应细胞,再次与抗原接触时,能发挥细胞免疫效应。B细胞分化后的终末细胞为浆细胞,呈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丰富,含有大量核糖核蛋白,除充满于内质网外,还成群地游离于胞浆中,核偏于一侧,呈车轮状,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均较发达,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T、B细胞在淋巴组织中的分布各不相同,淋巴结中以T细胞占多数,脾脏和骨髓中主要为B细胞,胸腺依赖区主要为T细胞,生发中心和髓质(红髓)部则多为B细胞和浆细胞。这些定居的淋巴细胞,其中一部分可进入血液循环,经过再循环回到淋巴组织,参加再循环的大多为T细胞,约占80~90%,这对广泛地接触抗原更为有利。
淋巴细胞可分长寿和短寿两类,前者分裂间隔期可达数月之久,后者多在2周以内,一般为4~6天。T细胞多为长寿细胞,T、B细胞活化后均有一部分细胞转化为记忆细胞,此记忆细胞均为长寿细胞。
T、B细胞表面均带有不同的表面标志(表面抗原和受体)。B细胞上的重要标志为表面免疫球蛋白(SIg),是一种抗原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决定簇,T细胞
上也有相似的抗原受体,它主要识别抗原的载体部分。
成熟的T细胞根据功能可以区分为: 杀伤性T细胞(TK)、辅助性T细胞(Th)和抑制性T细胞(Ts)三个亚群,TK细胞也称细胞毒T细胞,能特异性地杀伤带相应抗原的靶细胞,Th细胞和Ts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杀伤细胞 亦称K细胞,具有Fc受体,能特异性地杀伤与抗体结合的靶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亦称NK细胞,不需要与抗体结合就能杀伤靶细胞,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骨髓中的干细胞通过前单核细胞演化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流,在血中停留一至数天后,进入全身各组织中,分化成各种类型的巨噬细胞。包括肝脏中的Kuffer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肺的尘细胞、皮肤的朗罕细胞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及树状突细胞等。
单核细胞一般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5~25μm,常有伪足伸出而呈不规则形态。核呈肾形或马蹄形,胞浆丰富,并见有分散的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均较发达,进入组织后的巨噬细胞体积增大,大者可达80μm,伪足增多,溶酶体和线粒体均增多,吞噬活性亦相应增强。
巨噬细胞视其功能可以分为两个亚群,一群专司吞噬、捕获和清除异物,消灭病原体,被活化和武装后能杀伤带抗原的靶细胞。另一类为抗原提呈细胞,将捕获的抗原消化处理后传递给T、B细胞,启动免疫应答,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粒细胞 胞浆中含有颗粒的白细胞的统称。包括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圆形,直径8~10μm,核从肾形、杆形到分叶状,胞浆微嗜酸性,有粉红色细小颗粒,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在抗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较中性球略大,直径10~14μm,胞浆内含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存在于血液中,在组织中的称为肥大细胞,大小不等,直径6~30μm,胞浆中充满嗜碱性颗粒,二者均具有IgE的Fc受体,能与IgE结合,带IgE的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后,立即引起细胞脱粒,释放组织胺等介质,导致过敏反应。
嗜酸性细胞 胞浆含有嗜酸性颗粒,能破坏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抑制肥大细胞脱粒,对减轻过敏反应的病理损害起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IS)是机体内复杂而不可缺少的重要系统。没有免疫系统的胎儿是不能成活的。因为IS的生理功能是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以维持自身动态平衡,排斥外界形形色色入侵的病原体,监视与杀伤有害物质,为人体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不容讳言,免疫系统的功能即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只有保护功能,而不存在损伤机制。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缺损或异常不仅涉及母胎的健康,而且在免疫功能产生进行性生理性衰退后,可导致早衰而不利于优生,更有甚者一旦母体因严重免疫缺损,常可导致癌症的高发率,反复感染,患自身免疫病或心血管疾患。例如,最近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生命的结束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连续数年下降,密切相关。再如,患艾滋病的妇女中,优生与优育的严重问题,已提到日程。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 免疫缺损与优生   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损与胎儿发育 ☛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系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的总称。免疫系统是实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物质基础。在细胞中凡是能吞噬异物、细菌或产生溶菌物质的细胞均有免疫功能,如各种白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能与某些抗原相结合或发生使抗原作用减弱或消失的物质亦有免疫功能,如各种免疫球蛋白,体内各种液体、分泌液、酶类及某些分子等;凡是能生成免疫细胞、活化免疫细胞及参与其作用的组织或器官均有免疫作用,如全身淋巴组织、脾、肝、骨髓及网状内皮组织等。免疫系统是布满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系统。近年认为红细胞系统亦有强大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immunity system

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1)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分化、增殖或定居的场所,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如胸腺和骨髓)和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淋巴集结和阑尾)两部分。(2)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抗原递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3) 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4) 与免疫有关的基因结构。

☚ 半规管   生理与心理功能 ☛
000037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