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免役收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免役收庸

免役收庸

役法名。西魏时即有丁庸的记载。至隋开皇三年( 583 )始令不役者收庸。开皇十年( 591 )规定:人年五十,免役收庸(又曰输庸停防),以宽民力。输庸代役之法自此始。至唐时进一步制度化。无事则收其庸,每日绢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 枉役   输庸停防 ☛
免役收庸

免役收庸

汉以后历代政府以钱物代役的制度。汉代的更赋是代役金制度的开端。北周时,政府征收“丁庸”。《周书·裴侠传》:“肥鲜不食,丁庸不取。”隋文帝开皇十年 (590年) 规定丁男50岁免役收庸,允许交布帛以代替力役。至唐代,“有身则有庸”。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年) 规定:“凡丁,岁役2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3尺。庸是不服役者的一种折纳。宋神宗熙宁二年 (1068年) 王安石废差役,改为收免役钱、助役钱,实行雇役; 并收免役宽剩钱,留作后备金。这是免役收庸制度的发展。元世祖时初行助役之法。元英宗至治三年 (1223年)四月推行助役法,助役人出一定田亩,由应役人掌管,以田亩的收入充役费,也称助役粮。明代的力差也是雇人充役,称为“银差”。

☚ 常平仓   免役法 ☛
000108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