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克拉考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克拉考尔 克拉考尔189?—1966Kracauer,Sigfried德国美学家、社会学家、小说家、著名电影理论家、与巴赞齐名,是“真实电影”、“纪实美学”、“电影本体美学”的始作俑与集大成者。于上世纪90年代末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出于古怪的念头,他从不透露自己出生的年月。早年曾在柏林和慕尼黑攻读哲学和社会学。20年代是其卓有成效的文学活动时期,写作了他最早的关于社会学的理论著作《作为科学的社会学》(1925)、《公务员》(1930),出版了长篇小说《金斯特》(1928)。其后20年间,他以《法兰克福报》的影评人身份发表评论文章。纳粹上台后,他被迫移居巴黎。法西斯入侵法国后再度移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受聘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负责研究纳粹的战争宣传片。此间的著作有《宣传和希特勒的战争片》(1944)与《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1947)。后者从政治、社会、心理方面研究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是关于德国电影艺术的一本重要专著。战后,他长期在美国应用社会研究局和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研究工作,经常在美国各理论刊物上发表关于社会学与电影美学的论文,多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电影理论。1960年,他的主要电影理论著作《电影的本性——物质世界的复原》在美国出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基本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录功能,认为“当影片纪录和揭示具体的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认为“电影是依附于事物表面的。一部影片越少直接接触内心生活、思想意识和心灵问题,它就越富于电影性”。其理论对60年代以后的电影理论与创作产生了历史性影响。 ☚ 巴赞 让·米特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