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疗
光疗是一种应用光线照射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改变胆红素性质,使其由脂溶性Z-Z型结构胆红素分解为水溶性双吡咯(E-E型结构胆红素)和氧化为胆绿素,然后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近年多采用蓝色荧光灯,氧化分解不结合胆红素,使变为无毒性。日光照射也可产生一定疗效。
光疗的指征为:
❶血清不结合胆红素增高达12mg/dl以上者;
❷出生后不久出现黄疸且已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者;
❸未成熟儿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大,故血清胆红素超过10mg/dl即有光疗的指征;
❹对进行换血疗法的病例,于换血前后均可采用光疗,以提高换血疗效,减少换血次数。
光疗的光源:
❶以420~470nm波长的蓝色荧光灯较为常用。单面光疗,可用20瓦24英寸灯管5~10支,平排成弧形;双面光疗,光疗箱上下各装一排灯管数支。以双面光疗疗效较好。灯管与皮肤的距离为35~50cm。
❷若无蓝色荧光灯,可用白色荧光灯代替。光疗前准备好光疗箱或床,注意室温暖和,暖箱温度30℃,湿度50%左右。患儿应裸身(会阴及肛门部用月经带式小尿布,用黑纸遮盖两眼,以保护视网膜)。单面光疗者,每1~4小时翻身一次。于光疗过程中,应记录体温、黄疸程度、患儿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大便性质。按常规喂养。由于光疗可增加不显性失水、应多补充水分。疗程长短取决于黄疸轻重、血清胆红素高低。一般光疗时间持续24小时以上,直到皮肤黄疸基本消退或血清胆红素降至12mg/dl以下。持续48小时者少见黄疸反跳现象。
光疗副作用较少见。经皮肤失水增多,若不注意供给水分可导致轻度脱水。有时大便绿色,稀薄,次数增多,偶有皮疹。若伴有结合胆红素增高者,于光疗数日后皮肤及内脏呈青铜色或黄绿色,乃由于胆绿素的蓄积(称为青铜症)。光疗可增加血小板产生的速度和缩短血小板寿命,故有时皮肤出现瘀点。光疗有时能引起暂时性核黄素缺乏,影响婴儿早期生长发育,故光疗时宜补以核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