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好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父元德明以诗知名。八岁能诗。兴定五年(1221年)中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筑“野史亭”于家,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搜集,以辑存金代历史为己任。兼长诗词和散文,诗的成就尤高。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为当时文坛盟主。散文众体皆备。诗词苍凉沉郁,风格刚劲,颇能表现当时北方诗人的特色。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崇尚天然,反对柔靡、雕琢,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著有《遗山集》四十卷,又采录金代诗人作品,编有《中州集》。清施国祁有《遗山诗注》十六卷。 共9首 (词)金· 又东门送客,侧身西望长嗟。 算万里功名,几番风雨,何限云沙。 相看已过半百,甚年年、各在一天涯。 秋气偏催过雁,疏烟细点归鸦。 旌旗未卷鬓先华。 清泪落悲笳。 问蜀道登天,锦城虽好,得似还家。 关心老来婚嫁,要与余、邻屋共烟霞。 到□征西车马,轮他杜曲桑麻。 (词)金·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 几年飞去,澹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 慷慨缺壶声。 想酾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 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园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词)金· 赋招魂九辩,一尊酒,与谁同。 对零落栖迟,兴亡离合,此意何穷。 匆匆。 百年世事,意功名、多在黑头公。 乔木萧萧故国,孤鸿澹澹长空。 门前花柳又春风。 醉眼眩青红。 问造物何心,村箫社鼓,奔走儿童。 天东。 故人好在,莫生平、豪气减元龙。 梦到琅邪台上,依然湖海沈雄。 (词)金· 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 恨秋雁年年,长空澹澹,事往情留。 白头。 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 岩城笳鼓动高秋。 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 风流。 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 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词)金· 要新声陶写,奈声外有声何。 怆银字安清,珠绳莹滑,怨感相和。 风流故家人物,记诸郎、吹管念奴歌。 落日邯郸老树,秋风太液沧波。 十年燕市重经过。 鞍马宴鸣珂。 趁饥凤微吟,娇莺巧啭,红卷钿螺。 缠头断肠诗句,似邻舟、一听惜蹉跎。 休唱贞元旧曲,向来朝士无多。 按:以上十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四,间以南塘本校。 (词)金· 孟津官舍,寄钦若钦用昆仲并长安故人 流年春梦过,记书剑,入西州。 对得意江山,十千沽酒,著处欢游。 兴亡事,天也老,尽消沈、不尽古今愁。 落日霸陵原上,野烟凝碧池头。 风声习气想风流。 终拟觅菟裘。 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马,腾踏清秋。 黄尘道,何时了,料故人、应也怪迟留。 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 (词)金·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 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 台城。 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 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 惨澹入经营。 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 青青。 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 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词)金· 澹西园暮景,对别酒,惜临分。 爱襆被中台,挂冠神武,谁得如君。 纷纷道途鞍马,甚当时、王粲也从军。 处处惊乌夜月,年年落雁横汾。 菟裘老计在耕耘。 风□出尘氛。 记沁北丹东,松枯石润,菊秀兰薰。 林泉竟轮先手,漫回头、惭愧玉山云。 寄谢鸡豚社客,草堂未要移文。 (词)金· 拥都六冠盖,瑶圃秀,转春晖。 怅华屋生存,丘山零落,事往人非。 追随。 旧家谁在,但千年、辽鹤去还归。 系马凤凰柱,倚弓玉女窗扉。 江头花落乱莺飞。 南望重依依。 渺天际归舟,云间汀树,水绕山围。 相期。 更当何处,算古来、相接眼中稀。 寄与兰成新赋,也应为我沾衣。 共2首 (词)金· 群花烂漫,春色浓如酒。 芳草绿铺砌,正酴醾、牡丹时候。 佳辰协瑞,来降玉宫仙。 珠帘卷,画堂深,香雾腾金兽。 朱颜□□,不改长如旧。 金斝莫辞深,拚通宵、尽从银漏。 笙歌丛里,欢□度年华,看荣贵,有儿孙,永祝松椿寿。 (词)金· 梁州夏早,南浦荷花媚。 人月欲圆时,贺圣朝、生申名世。 桂枝香满,早夺锦标回,春光好,少年游,烂醉蓬莱里。 谒金门贵,小镇西南地。 品令贯三台,□雄望、江南江北。 归朝欢乐,好事近佳辰,风流子,玉团儿,为唱千秋岁。 共3首 (词)金· 玉京岩、龙香海南来,霓裳月中传。 有六朝图画,朝朝琼树,步步金莲。 明灭重帘画烛,几处锁婵娟。 尘暗秦王女,秋扇年年。 一枕繁华梦觉,问故家桃李,何许争妍。 便牛羊丘陇,百草动荒烟。 更谁知、昭阳旧事,似天教、通德见伶玄。 春风老、拥鬟颦黛,寂寞灯前。 (词)金· 半仙亭篮舆雪中回,黄绸日高眠。 儿婚女嫁,奴耕婢织,共有住山缘。 梦里松腴酿熟,竹港咽冰泉。 万古霜空月,此夜清妍。 不爱朝台暮省,爱渼陂鱼艇,杜曲山田。 更昭阳遗稿,有意续伶玄。 定谁共、旧家研削,要徘徊、观顾影烛花前。 西归好、春风未老,留待明年。 (词)金· 同张古人观许由冢,古人名潜,字仲升,燕人 许君祠、层崖上峥嵘,幽林入清深。 坐嵩丘少室,风烟浓澹,百态变晴阴。 山下一溪流水,不受是非侵。 寂寞悬瓢地,黄屋无心。 木杪巑岏石冢,见人闲几度,夕鼎朝鍖。 问五兵谁作,天地更生金。 百年来、神州万里,望浮云、西北泪沾襟。 青山好、一尊未尽,且共登临。 共3首 (词)金· 物外神仙风骨,人间富贵功名。 眉长新有秀毫生。 荡座酒光花影。 清暑玉壶昼永,少年金印身轻。 他年旌节看归荣。 笑傲五湖烟景。 (词)金· 骨相匿犀秀发,精神耸鹤孤高。 少年事业富伊皋。 便向中书书考。 肘后不传丹诀,眉间新长修毛。 一壶春色宴蟠桃。 □介归荣忠孝。 (词)金· 悬玉微风度曲,薰炉熟水留香。 相思夜夜郁金堂。 两点春山枕上。 杨柳宜春别院,杏花宋玉邻墙。 天涯春色断人肠。 更是高城晚望。 共3首 (词)金· 乙未三月,冠氏紫微观桃符上,开花一枝。予与杨焕然共叹,以为此亦当却一春耶,因取此意作此以自喻云 槐根梦觉,瓜田岁暮,白发新来无数。 长安迁客望朱崖,未唤得、烟霄失路。 西州芍药,南州琼树,香满云窗月户。 蒺藜沙上野花开,也算却、春风一度。 (词)金· 孤根渐暖,芳魂乍返,待吐檀心又懒。 未先拈出一枝香,算只是、司花会拣。 情缘未断,韶华易减,早去寻芳已晚。 东风容易莫吹残,暂留与、何郎慰眼。 (词)金· 梨花春暮,垂杨秋晚,归袖无人重挽。 浮云流水十年间,算只有、青山在眼。 风台月榭,朱唇檀板,多病全疏酒盏。 刘郎争得似当时,比前度、心情又减。 共4首 (词)金· 峥嵘秋气动千崖。 川平晚照回。 小桥流水送吟鞋。 无人觉往来。 欹乱石,坐苍苔。 一杯复一杯。 田家次第有新醅。 黄花细细开。 (词)金· 帝城西下望西山。 城居岁又残。 万家风雪一家寒。 青灯语夜阑。 人鲊瓮,鬼门关。 无穷人往还。 求官莫要近长安。 长安行路难。 (词)金· 别郎容易见郎难。 千山复万山。 杨花帘幕晚风间。 愁眉澹澹山。 光禄塞,雁门关。 望夫元有山。 当时只合锁雕鞍。 山头不放山。 (词)金· 谩郎活计拙于鸠。 闲中又过秋。 枕书眠了却登楼。 贫来颇自由。 书咄咄,赋休休。 西窗晚更幽。 诗家贫杀也风流。 家人不用愁。 共5首 (词)金· 暖日烘晴昼,轻寒护晓霜。 小春庭院绕天香。 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 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 要看鬓绿与瞳方。 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 (词)金· 粉澹梨花瘦,香寒桂叶颦。 画帘双燕旧家春。 曾是玉箫声里断肠人。 澹澹催诗雨,迟迟入梦云。 武陵流水隔红尘。 只怕翠鸾消息未全真。 (词)金· 画扇香微远,宫螺意自浓。 杏园憔悴五更风。 不道六朝琼树卷春空。 蝶近花疑笑,犀灵月易通。 襄王云雨梦魂中。 曾见芙蓉裙衩几多红。 (词)金· 阀阅真王后,衣冠上客中。 路人遥识紫髯翁。 争信旧来文赋动南宫。 得婿攀龙贵,生男射虎雄。 寿筵休放酒尊空。 且道几人全福与君同。 (词)金· 原误作南乡子,兹据律改 人日过三日,元宵便五宵。 共言今日好生朝。 皓月光辉,香动玉梅梢。 谢女工飞絮,周郎待小乔。 年年灯下醉金蕉。 鬓影苍球,金缕细鹅毛。 共5首 (词)金· 浓露堪秋容,凉生□晓。 斗帐葱葱瑞烟袅。 佩霞符梦,初诞灵妃娟妙。 冰姿和玉骨、天然好。 菊韵莲敷,翠眉年少。 消得相如共偕老。 深斟寿酒,惟愿早对新号。 更朝先插上、宜男草。 (词)金· 天外想春来,春来天上。 乐府垂杨动新唱。 扁舟西子,并与云帆无恙。 五湖将底用,黄金像。 水阁清深,晴楼萧爽。 丝竹留教助清赏。 松腴仙酎,万斛溪泉供酿。 寿杯先领取、山中相。 (词)金· 水上觅红云,云藏仙岛。 云外晴峰翠于扫。 东园行乐,一洗山林枯槁。 万金谁办得、安闲早。 石上玉芝,松间瑶草。 容易休教使君老。 寿杯宫袖,醉眼风荷翻倒。 锦堂花与月、年年好。 (词)金· 梦寐见并州,今朝身到。 未怕清汾照枯槁。 百年狂兴,尽与家山倾倒。 黑头谁办得、归来早。 梁苑绿波,长安春草。 惆怅行人暗中老。 故人相送,记得临行曾道。 故园行乐地、依然好。 按:末后乡人王怀玉乐府语也 (词)金· 金粉拂霓裳,凌波微步。 瘦玉亭亭倚秋渚。 澹香高韵,费尽一天清露。 恼人容易被、西风误。 微雨岸花,斜阳汀树。 自惜风流怨迟暮。 珠帘青竹,应有阿溪新句。 断魂谁解与,烟中语。 共5首 (词)金· 忆元龙、旧家湖海,不应年鬓衰槁。 翩翩竹马儿童喜,惊儿汉江归报。 归计早。 黄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 红云仙岛。 渺千里移春,浓薰细染,春意已倾倒。 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扫。 题诗曾许谁到。 溪亭未入奚奴锦,望断绿波春草。 君且道。 人间世、虚名得似欢游好。 风流未老。 约款段随车,鸱夷载酒,迎我霜陵道。 (词)金· 问楼桑、故居无处。 青林留在祠宇。 荒坛社散鸟声□,寂寞汉家箫鼓。 春已暮。 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 刘郎良苦。 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 登临感怆千古。 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 还自语。 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 征鞍且驻。 就老瓦盆边,田翁共饮,携手醉乡去。 (词)金·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苦。 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词)金·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清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叙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 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词)金· 正月二十七日,予与希颜陪冯内翰丈游龙母潭。韩吏部钓于龙潭,遇雷事,见天封题名,即此地也。既归,宿于近潭田舍翁家。是夜雷雨大作,望潭中火光烛天。明日,旁近言龙起大槐中。父老云,正月龙起,前此未见也。龙潭寺南洼尊,冯丈所名 笑青山、不解留客,林丘夜半掀举。 萧萧暮景千山雪,银箭忽传飞雨。 还记否。 又恐似、龙潭垂钓风雷怒。 山人良苦。 料只为三年,长安道上,来与浣尘土。 清阴渡。 渺渺风烟杖屦。 名山元有佳处。 山僧乞我溪南地,十里瘦藤高树。 私自语。 更须问、洼尊此日谁宾主。 朝来暮去。 要山鸟山花,前歌后舞,从我醉乡路。 共6首 (词)金· 离合悲欢酒一壶。 白头红颊醉相扶。 见说德星今又聚。 何处。 范家亭上会周吴。 造物有情留此老。 人道。 洛西清燕百年无。 六客不争前与后。 好□。 龙眠老笔画新图。 按:永宁范使君园亭,会汝南周国器,汾阳任亨甫、北燕吴子英、赵郡苏君显、淄川李德之、用东坡体。拟六客词 (词)金· 三乡光武庙,怀故人刘公景玄 熊耳东原汉故宫。 登临犹记往年同。 底事爱君诗句好。 解道。 河山浮动酒杯中。 存没悠悠三十载。 谁会。 白头孤客坐书空。 黄土英雄何处在。 须待。 醉寻萧寺哭春风。 (词)金· 白水青田万顷秋。 风烟平楚散羊牛。 莫放相公黄阁去。 留取。 笑谈尊俎也风流。 华表仙人人不识。 今夕。 鹿车也到百花洲。 好把襄江都酿酒,为寿。 寿星光彩动南州。 按:邓帅漆水公寿筵辽东大使君在焉大有道术时年九十三矣 (词)金· 小□香来醉梦中。 梦回幽赏惜匆匆。 只道南枝开未半。 谁唤。 等闲都逐晚云空。 潇洒小溪新雪后。 唯有。 萧萧霜叶卧残红。 几欲问花应有恨。 休问。 争教不肯嫁春风。 (词)金· 何处如今更有诗。 争教风鬓见横枝。 诗到梅边谁最似。 除是。 玉颜寂寞酒清时。 为向云间公子道。 闻早。 安排欢赏惜幽姿。 十日留花花未遇。 容我。 醉围红袖写鸟丝。 (词)金· 五色莲盆玉雪肌。 青搽红抹总相宜。 且道生男何足爱。 争奈。 隆颅犀角眼中稀。 六十平头年运好。 投老。 大儿都解把锄犁。 醉眼看花驴背上。 豪放。 阿龄扶路阿中随。 共6首 (词)金· 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 画堂环佩,瑞霭拥神仙。 天遣神清海字,亲曾受、黄石奇编。 兴王略,智名俱美,功业妙难言。 □翩。 □□立,香飘衮服,乡色映貂蝉。 有清诗千首。 美酒如川。 长与嫦娥共约,放飞轮、今夕先圆。 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词)金· 遇仙楼酒家杨广道赵君瑞皆山后人,其乡僧号李菩萨者,人颇以为狂。尝就二人借宿,每夜客散乃从外来,卧具有闲剩则就之。不然赤地亦寝。一日天寒,杨生与之酒,僧若愧无以报主人者。晨起持碗出,同宿者闻噀酒声,少之,僧来说云,增明亭前花开矣。公等往观之。人熟其狂不信也。已而视庭中牡丹,果开两花,是后僧不复至。京师来观者车马阗咽,醉客相枕藉,酒垆为之一空。赵礼部为雷御史希颜所请,即席同予赋之,时正大四年之十月也。 妆镜韶华,牙签名品,惯看培养经年。 何年曾见,槁叶散芳妍。 知是毗耶坐客,三生梦、犹有情缘。 熏香手,融霞晕雪,来占百花前。 嫣然。 谁为笑,珠围翠绕,且共流连。 待诗中偷写,画里真传。 绣帽拥霜凝紫塞,琼肌莹,春满温泉。 新声在,梁园异事,并记玉堂仙。 按:此下原附闲闲公同赋另录 (词)金· 腊雪融酥,春冰浮玉,素蟾三五才过。 晚来庭户,何事五云多。 尽道九天麟坠,锵环佩、声袅鸣珂。 风标爽,胸中嵬垒,豪气挽天河。 平生横槊志,指挥夷虏,平□干戈。 □他年功业,翠琰应磨。 福海寿山难老,金尊满、鲸吸沧波。 歌声溢,玉山扶起,拦取醉颜酡。 (词)金· 偃屈霜青,棱层烟碧,□□□古人间。 山光林色,常伴住人闲。 元有仙风道骨。 □心趁、玉笋朝班。 归来赋,不因五斗,谈笑挂衣冠。 九难。 谁不羡,商山橘弈,渭水渔竿。 引相君玉子,助发幽欢。 □□寿觞多少,南溟共北海波澜。 君知否,庙堂有意,相与□寒岩。 (词)金· 绛阙凌风,瑶池玩月,众仙侍立清班。 就中仙伯,乘兴到人间。 洒落襟怀万顷,词源壮、三峡波澜。 偏惟有,清游自适,不肯饵金丹。 清闲。 谁得似,轩名佚老,名利都关。 但梦中时到,方丈蓬山。 满泛杯中玉液,应知是、生长尧年。 凭谁劝,云璈度曲,醉□朱颜。 (词)金· 十里轻阴,一川新绿,不应春事来迟。 试探消息,犹未减罗衣。 谁信闺房秀色,倚风试、桃李先枝。 呈纤巧,吹香滴粉,漫放镜奁移。 芳时。 常在眼,歌清舞软,烟缕霏霏。 向金徽促柱,玉局弹棋。 尽待功成九转,蓬莱近、未肯升栖。 还应是,梁鸿举案,同作百年期。 共8首 (词)金· 旧家八月池台,露华凉冷金波涨。 宁王玉笛,霓裳仙谱,凉州新酿。 一枕开元,梦恍犹记,华清天上。 对昆明火冷,蓬莱水浅,新亭泪,空相向。 烂漫东原此夕,夜如何、高秋空旷。 一杯径醉,凭君莫问,今来古往。 万里孤光,五湖高兴,百年清赏。 倩何人唤取,飞琼佐酒,作穿云唱。 (词)金· 汉家金粟堆空,玉花惊见天池种。 并州画角,回肠凄断,清霜晓弄。 世事浮云,白衣苍狗,知谁搏空。 恨北平老守,南山夜猎,风雨暗,貂裘重。 总道烟霄失路,意平生、依然飞动。 高城置酒,汾流澹澹,无言目送。 宝剑千金,尽堪倾倒,玻璃春瓮。 问波神剩借,横江组练,挽青丝梦。 (词)金· 两年金凤城边,等闲又见东风菜。 侯门惯客,东园高宴,青云飞盖。 水上幽亭,恍然真似,兰舟同载。 望红楼翠壁,青田白鹭,谁信是,山阴塞。 郁郁林梢紫动,便安排、春来天外。 醉魂摇荡,尊前何恨,狂香浩态。 高枕吾庐,倒衣命驾,心期长在。 为使君料理,潘郎老鬓,尽花枝戴。 (词)金· 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 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 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 江淮草木,中原孤兔,先声自远。 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 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按:此下原附仲泽同赋另录 (词)金· 素丸何处飞来,照人只是承平旧。 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搔首。 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 料婆娑桂树,多应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昼。 寻常梦里,膏车盘谷,拿舟枋口。 不负人生,古来惟有,中秋重九。 愿年年此夕,团栾儿女,醉山中酒。 (词)金· 接云千丈层崖,古来此地风烟好。 青山得意,十分浓秀,都将倾倒。 可恨孤峰,几回空见,松筠枯槁。 自都门送别,膏车秣马,谁更问,盘中道。 我爱陂塘南畔,小川平、横冈回抱。 野麋山鹿,平生心在,长林丰草。 婢织奴耕,岁时供我,酒船花灶。 把人间万事,从头放下,只山中老。 (词)金· 玉梅含腊传香,瑞萱秀茁开三四。 莲花沈漏,熊罴占应,洛阳名世。 岁比甘罗,□□□□,累棋观志。 向修文寓直,仙楼侍宴,梁王宝,真难俪。 多少襟怀未试,暂超然、壶中游戏。 试看献策,归瞻旒□,太常勋纪。 歌遇巫云,舞回邹莞,金钗扶醉。 有阴功仙赐,丹砂十纪,寿祺全畀。 (词)金· 陈希夷睡歌,有契予心,因衍之 百年同是行人,酒乡独有归休地。 此心安处,良辰美景,般般称遂。 力士铛头,舒州杓畔,不妨游戏。 算为狂为隐,非狂非隐,人谁解,先生意。 莫笑糊涂老眼,几回看、红轮西坠。 一杯到手,人间万事,俱然少味。 范蠡张良,尽他惊怪,陈抟贪睡。 且陶陶兀兀,今朝醉了,更明朝醉。 共7首 (词)金· 烟草人西州。 暮雨千山独倚楼。 不似秦东亭上饮,风流。 翠袖春风两玉舟。 事去重回头。 却是多情不自由。 为向河阳桃李道,休休。 青鬓能堪几度愁。 (词)金· 风雨送春忙,烂醉花时得几场。 枝上桃花吹尽也,残芳。 一片春风一片香。 少日为花狂,老去逢春只自伤。 回首十年欢笑处,难忘。 一曲悲歌泪数行。 (词)金· 一雨浣年芳。 燕燕莺莺满洛阳。 梨雪渐空桃李过,风光。 恰到风流睡海棠。 何处最难忘。 杨柳高楼近苑墙。 唤取分司狂御史,何妨。 暂醉佳人锦瑟傍。 (词)金· 幽意曲中传。 总是才情得处偏。 唱到断肠声欲断,还连。 一串骊珠个个圆。 画扇绮罗筵。 韩马风流在眼前。 坐上有人持酒听,凄然。 梦里梁园又一年。 (词)金· 梅雪弄芳馨。 线日迎长□□蓂。 争看琴堂称贺处,娉婷。 满捧霞觞灿鲤庭。 鹤算更龟龄。 八十仙翁醉复醒。 好倩洛阳驰誉手,丹青。 画与人间作寿星。 (词)金· 少日负虚名。 问舍求田意未平。 南去北来今老矣,何成。 一线微官误半生。 孤影伴残灯。 万里灯前骨肉情。 短发抓来看欲尽,天明。 能是青青得几茎。 (词)金· 衰思怯登楼。 百感中来不自由。 天意时情谁解得,悠悠。 一片黄云画角秋。 汾水绕城流。 流尽朱颜到白头。 万事且休论一醉,都休。 前日黄花蝶已愁。 共10首 (词)金·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壁间得古仙词,同希颜钦叔谱词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于此。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龟玉笙蹄四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觅剑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鹿里俦。元鼎以来虚昆丘。东井徒劳冠带修。松餐竹饮度蜃楼。嵩顶坐笑垂直钩。只应惭愧刘幽州。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 何年鸾鷟同侣,清梦入真游。 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 坏壁涴风雨,醉墨失蛟虬。 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 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 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压嚣湫。 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 按:赵郡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将历嵩前诸刹,因过少姨祠,遂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于壁间。然其首章,直屋漏雨,为所漫剥殆不能辨。磴木石而上,拂拭淬涤,迫视者久之,始可完读。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汉,字画在钟王之间。东井又元鼎所都,幽州必贤子虞也。夫眷眷不忘幽州者,非吾田畴尚谁欤。田复所事之雠,却曹瞒之赏,衰俗波荡中,挺挺有烈丈夫语气,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观者不当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语也。噫,仙山灵岳,宜有闳衍博大真人,往来乎其间,而世人莫之识也。予三人者,乃今见之,夫岂偶然哉。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之末云。浑源雷渊题。 (词)金· 形神自相语,咄诺汝来前。 天公生汝何意,宁独有畸偏。 万事粗疏潦倒,半世栖迟零落,甘受众人怜。 许汜卧床下,赵壹倚门边。 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 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 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 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 (词)金· 牛羊散平楚,落日汉家营。 龙拿虎掷何处,野蔓罥荒城。 遥想朱旗回指、万里风云奔走,惨澹五年兵。 天地入鞭箠,毛发懔威灵。 一千年,成皋路,几人经。 长河浩浩东注,不尽古今情。 谁谓麻池小竖,偶解东门长啸,取次论韩彭。 慷慨一尊酒,胸次若为平。 (词)金·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词)金· 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置酒半山亭,有诗见及,因为赋此 相思一尊酒,今日尽君欢。 长歌一写孤愤,西北望长安。 郁郁阊门轩盖,浩浩龙津车马,风雪一家寒。 钟鼓催人老,天地为谁宽。 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 可能封塞包□,驱去复来还。 清庙千金康瓠,短褐连城双璧,行路古来难。 枯柏在南涧,留待百年看。 (词)金·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词)金· 苍烟百年木,春雨一溪花。 移居白鹿东崦,家具满樵车。 旧有黄牛十角,分得山田一曲,凉薄了生涯。 一笑顾儿女,今日是山家。 簿书丛,铃夜掣,鼓晨挝。 人生一枕春梦,辛苦趁蜂衙。 竹里蓝田山下,草阁百花潭上,千古占烟霞。 更看商于路,别有故侯瓜。 (词)金· 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 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 为问云间嵩少,老眼无穷今古,夜乐几人传。 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 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 王乔为汝轰饮,留看醉时颠。 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 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 (词)金· 少室玉华谷月夕,与希颜钦叔饮,醉中赋此。玉华诗老,宋洛阳耆英刘几伯寿也。刘有二侍妾,名萱草芳草,吹铁笛骑牛山间,玉华亭榭遗址在焉。金堂玉堂嵩山事,石城琼壁少室山三十六峰之名也。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 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 见说玉华诗老,袖有忘忧萱草,牛背稳于船。 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 坐苍苔,敧乱石,耿不眠。 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 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 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 (词)金·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两山绝胜处也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 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 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 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 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 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共14首 (词)金· 己亥春,济原奉先观赋杏花 小桥流水。 一径修篁里。 走马章台人未老。 只爱明窗净几。 杏花白白红红。 花时日日狂风。 不是碧壶香供,真成恼破春工。 (词)金· 光甫副使寿席,鹓雏指渠儿子阿咬 春风倾倒。 京洛春回早。 走马章台人未老。 金翠鹓雏更好。 安排美景良辰。 放教花柳搀新。 谁似君家池馆,又添丹桂灵椿。 (词)金· 娇莺娅姹。 解说三生话。 试看青衫骑竹马。 若个张萱许画。 西家撞透烟楼。 东家谈笑封侯。 莫道元郎小小,明年部曲黄牛。 (词)金· 离肠宛转。 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 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雨珊珊。 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词)金· 香凝娇聚。 玉立临春树。 细看司花留意处。 都在轻匀浅注。 相逢南陌东城。 有情只似无情。 说与新来憔悴,莺儿不解丁宁。 (词)金· 村墟潇洒,似是朱陈画。 神武冠须早挂。 可待儿婚女嫁。 山深水木清华。 渔樵好个生涯。 梦想平桥南畔,竹篱茅舍人家。 (词)金· 赠句龙英孺家小女阿金,张仲经二女,名兰兰楚楚 琼枝瑶草。 来自三山岛。 莫道生男堪慰老。 掌上金儿更好。 胭脂杏蕾生红。 绣襦学弄春风。 好共兰兰楚楚,画教乞巧图中。 (词)金· 江山残照。 落落舒清眺。 涧壑风来号万窍。 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 醯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词)金· 悲欢聚散。 世事天谁管。 梳去梳来双鬓短。 镜里看看雪满。 燕南十月霜寒。 孤身去住都难。 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词)金· 垂杨小渡。 处处归鞍驻。 八十田翁良愧汝。 把酒千言万语。 □□细侯竹马相从。 笑渠奔走儿童。 十里村箫社鼓,依然傀儡棚中。 (词)金· 香团娇小。 拍拍春多少。 一树铅华春事了。 消甚珠围翠绕。 生经闹簇枯枝。 只愁吹破胭脂。 说与东风知道,杏花不看开时。 (词)金· 溪头来去。 坐卧沿溪树。 管甚人间无著处。 已被白云留住。 生平不置肝肠。 只今物我都忘。 说与山中鱼鸟,相亲相近何妨。 (词)金· 夜宿奉先,与宗人明道谈天坛胜游,因赋此词。司马子微开元十七年中元日,藏金华丹经于天坛石室。中兴乱后人得之,字画如洛神赋,缣素亦不烂坏。予于山阳一相识家尝见之 丹书碧字。 细说金华事。 试问谁边堪举似。 除却青莲居士。 胎仙八表泠风。 争教低首樊笼。 梦里云装烟驾,倚天坛影西东。 (词)金· 兰膏香聚。 醉枕闻低语。 一刻春宵流水去。 诉得离情几许。 桃花红浅红深。 五年烟草归心。 留得一枝春在,争教绿叶成阴。 共16首 (词)金· 帘卷荷香,绮罗人在薰风里。 谢庭家世。 来作闺门瑞。 象服鱼轩,占尽人间贵。 应难比。 蟠桃花底。 一醉三千岁。 (词)金· 国艳天香,一丛百朵开来半。 燕忙莺乱。 要结寻芳伴。 买断春风,醉倒应须拚。 清尊满。 谢家池馆。 岁岁年年看。 (词)金· 连夜春寒,夜来好梦衾暖。 寺楼钟断。 却恨更筹短。 一点闲情,苦被离愁管。 西城晚。 雁飞天远。 草色归心满。 (词)金· 红袖凭阑,画图曾见崔徽半。 吹箫谁伴。 白地肝肠断。 未了尘缘,可道欢缘短。 云山乱。 武陵溪岸。 几误莺声唤。 (词)金· 梦里梁园,暖风迟日熏罗绮。 满城桃李。 车马红尘起。 客枕三年,故国云千里。 更残未。 夜寒如水。 茅屋清霜底。 (词)金· 十六芳年,锦儿娇小琼儿秀。 海棠红皱。 恰到愁时候。 天上歌声,未省人间有。 休回首。 渭城烟柳。 肠断离亭酒。 (词)金· 玉蕊轻明,洗妆偏费春风手。 韵香襟袖。 别是闺房秀。 锦瑟华年,□醉东园酒。 西归后。 旧家花柳。 谁得何郎瘦。 (词)金· 香冷云兜,后期红线知何许。 谢家儿女。 解得辞巢语。 画栋珠帘,恨不经年住。 匆匆去。 岸花汀树。 寂寞潇湘雨。 (词)金· 把酒留春,醉扶红袖花前倒。 落花风扫。 红雨深芳草。 又恨春迟,又恨春归早。 花应笑。 惜春人老。 枉被春风恼。 (词)金· 玉叶璁珑,素妆不趁宫黄媚。 谢家风致。 最得春风意。 手把青枝,忆得斜横髻。 西州泪。 玉觞无味。 强为清香醉。 (词)金· 绣佛长斋,半生枉伴蒲团过。 酒垆横卧。 一蹴虚空破。 颇笑张颠,自谓无人和。 还知么。 醉乡天大。 少个神仙我。 (词)金· 痛负花朝,半春犹在长安道。 故园春早。 红雨深芳草。 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 西归好。 一尊倾倒。 乞与花枝恼。 (词)金· 玉宇沈沈,绿窗珠户还相□。 碧池回绕。 全似蓬莱岛。 今夕笙歌,两两云鬟小。 炉烟袅。 寿觞倾倒。 长愿朱颜好。 (词)金·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 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词)金· 绿澹香浓,旧曾百子池边种。 碧筵孤耸。 惊堕钗头凤。 檀粉轻拈,若怕蜂腰重。 天花供。 一枝谁送。 寂寞南华梦。 (词)金· 生死论交,有情何似无情好。 满前花草。 更觉今年老。 塞上春迟,湖上春风早。 东州道。 几时飞到。 烂醉红云岛。 共18首 (词)金· 东原幕府诸公,送予西湖,行及阳谷,作此为寄 江山诗笔仲宣楼。 弊貂裘。 尽风流。 独恨烟花,三月出东州。 爱煞津亭亭□□,无一语,只相留。 来鸿去雁两悠悠。 别离愁。 几时休。 得似孤城,春水一沙鸥。 寄谢西湖追送客,分手地,莫回头。 按:以上十五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三,间以南塘本校 (词)金· 春风花柳日相催。 淅江梅。 腊前开。 开遍山桃,恰到野酴醾。 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 半山亭下钓鱼台。 拂层崖。 坐苍苔。 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 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 (词)金· 梅梅柳柳闹新晴。 趁清明。 凤山行。 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 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 赏心乐事古难并。 玉双瓶。 为冠倾。 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 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 (词)金· 旗亭谁唱渭城诗。 酒盈卮。 两相思。 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 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 鬓成丝。 更须辞。 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 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词)金· 吐尖绒缕湿胭脂。 淡红滋。 艳金丝。 画出春风,人面小桃枝。 看做香奁元未尽,挥一首,断肠诗。 仙家说有瑞云枝。 瑞云枝。 似琼儿。 向道相思,无路莫相思。 枉绣合欢花样子,何日是,合欢时。 (词)金· 二更轰饮四更回。 宴繁台。 尽邹枚。 谁念梁园,回首便成灰。 今古废兴浑一梦,凭底的,寄悲哀。 青天荡荡镜奁开。 月光来。 且徘徊。 何用东生,西没苦相催。 世事悠悠吾老矣,歌一曲,尽馀杯。 (词)金· 蜀禽啼血染冰蕤。 趁花期。 占芳菲。 翠袖盈盈,凝笑弄晴晖。 比尽世间谁似得,飞燕瘦,玉环肥。 一番风雨未应稀。 怨春迟。 怕春归。 恨不高张,红锦百重围。 多载酒来连夜看,嫌化作,彩云飞。 (词)金· 河山亭上酒如川。 玉堂仙。 重留连。 犹恨春风,桃李负芳年。 长记莺啼花落处,歌扇后,舞衫前。 旧游风月梦相牵。 路三千。 去无缘。 灭没飞鸿,一线入秋烟。 白发故人今健否,西北望,一潸然。 (词)金· 司花著意压春魁。 绿云堆。 拥香来。 冉冉红鸾,十步一徘徊。 花到扬州佳丽种,金作屋,玉为阶。 门前腰鼓揭春雷。 倚妆台。 尽人催。 莺语丁宁,空绕百十回。 不道惜花人欲去,看直待,几时开。 (词)金· 众人皆醉屈原醒。 笑刘伶。 酒为名。 不道刘伶,久矣笑螟蛉。 死葬糟丘珠不恶,缘底事,赴清泠。 醉乡千古一升平。 物忘情。 我忘形。 相去羲皇,不到一牛鸣。 若见三闾凭寄语,尊有酒,可同倾。 (词)金· 行云冉冉度关山。 别时难。 见时难。 怅望南风,早晚送云还。 心事情缘千万劫,无计解,玉连环。 夕阳人影小楼间。 曲阑干。 晚风寒。 料得而今,前后望归鞍。 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见,与谁弹。 (词)金· 草堂潇洒淅江头。 傍林丘。 买扁舟。 隔岸红尘,无路近沙鸥。 枕上有书尊有酒,身外事,更何求。 暮云归鸟仲宣楼。 敝貂裘。 为谁留。 千古书生,那得尽封侯。 好在半山亭下路,闻未老,去来休。 (词)金· 醉来长袖舞鸡鸣。 短歌行。 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 鬓星星。 竟何成。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按:钓坛见岩光传 (词)金· 内乡县廨芳菊堂前,大酴醾架香绝异。当年开时,人有见素衣美妇,迫视之无有也。或者以为花神,故并记之。 纤条袅袅雪葱笼。 翠阴重。 暖香融。 想是春工,满意与薰醲。 百畹种兰千亩蕙,都办作,一帘风。 花间人似玉芙蓉。 月明中。 下瑶宫。 只恐行云,归去卷花空。 剩著琼杯斟晓露,留少住,莫匆匆。 (词)金· 赋牡丹(原无题,据凌张诸本补) 姚家池馆魏家邻。 上番春。 姓名新。 倾国倾城,为雨复为云。 水北水南无别物,金屑粉,麝香尘。 折枝图上看精神。 见来频。 画来真。 办作黄徐,无负百年身。 也待不来花下醉,嫌笑杀,洛阳人。 (词)金· 河堤烟树渺云沙。 七香车。 更天涯。 万古千秋,幽恨入琵琶。 想到都门南下望,金缕暗,玉钗斜。 津桥春水浸红霞。 上阳花。 落谁家。 独恨经年,培养牡丹芽。 寒雁归时凭寄语,莫容易,损容华。 (词)金· 刘济川来别,同宿康庵,梦与予过田家饮,行及太原,作此为寄 来鸿去燕十年间。 镜中看。 各衰颜。 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 梦里邻村新酿熟,携竹杖,款柴关。 人生谁得老来闲。 记清欢。 见君难。 长路悠悠,回首暮云还。 断岭不遮南望眼,时为我,一凭阑。 按:济川阜昌诸孙,在濦上时,及与伯玉知几游从。 (词)金· 杏花开过雪成团。 惜朱颜。 负清欢。 只道今年,春意已阑珊。 却是地偏芳信晚,红数点,小溪湾。 碧壶香供挽春还。 一枝闲。 淡相看。 月落山空,谁与护朝寒。 传语春风留客好,莫容易,便吹残。 共1首 (词)金· 幕天度地。瑞脑香浓笙歌沸。 白纻衣轻。鹤发童颜照座明。 轻簪小珥。都是人间真富贵。 好倩丹青。画与人间作寿星。 共1首 (词)金· 宝靥留香,锦书封泪,要教恼乱愁肠。 恨镜鸾双舞,辜负欢狂。 日日东城望眼,但暮云、烟树微茫。 人何处,浓阴静院,明月幽窗。 东风万红千紫,算只有寒梅,瘦得何郎。 想淡妆无语,孤影昏黄。 好在蓝桥旧路,也便(下缺)。 按:下缺十六字□□以上十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一,间以南塘本校。 共1首 (词)金· 花中闲远风流。 一枝秋。 只枉十分清瘦不禁愁。 人欲去。 花无语。 更迟留。 记得玉人遗下玉搔头。 共8首 (词)金· 予年廿许,时自秦州侍下,还太原,路出乡绛阳。适郡人为观察判官祖道道傍。少年有与红袖泣别者,少焉车马相及,知其为观察之孙振之也。所别即琴姬阿莲,予尝以诗道其事。今二十五年,岁辛巳,振之因过予,语及旧游,恍如隔世,感念今昔,殆无以为怀,因为赋此 渚莲寂寞倚秋烟。 发幽思、入哀弦。 高树记离筵。 似昨日、邮亭道边。 白头青鬓,旧游新梦,相对两凄然。 骄马弄金鞭。 也曾是、长安少年。 (词)金· 东园歌管日相娱。 佳酿出兵厨。 陶写在桑榆。 便鹤到、扬州未如。 欹红浓露,绿阴清吹,长□下楼居。 高枕即吾庐。 更何待、将宫报书。 (词)金· 五云楼观日华东。 看天上、建章宫。 人海混渔龙。 比自古、中原更雄。 紫垣星月,禁阶灯火,朝马闹晨钟。 一梦转头空。 恍犹在、邯郸道中。 (词)金· 东原上清宫,同杨飞卿夜话汝梁旧游,追怀钦叔内翰。飞卿名鸿,有诗名东州 十年流水共行云。 相见重情亲。 沧海坐扬尘。 便疑是、前身后身。 风台月榭,舞裙歌扇,乐事几回新。 莫话洛阳春。 更谁似、金銮故人。 (词)金· 水光林影入凭阑。 花柳占春宽。 三月锦成团。 为洗尽、山阴暮寒。 玉峰诗老,为君吟啸,不醉有余欢。 人物后来看。 □画作、临流幼安。 (词)金· 寄酒泉帅张奥子明,子明鄠阳关去酒泉百里而远,故云 田园松菊自由身。 鞍马老红尘。 鹅鸭恼比邻。 算未羡、凌烟写真。 花时风雨,长年哀乐,白发为谁新。 休唱渭城春。 怕忆着、西州故人。 (词)金· 官街杨柳絮飞忙。 鞍马送年芳。 诗兴更教狂。 算能醉、花前几场。 满城桃李,一枝香雪,不属富家郎。 风雨没商量。 快来与、梨化洗妆。 (词)金· 为东原范尊师寿。范新得曹夫人,所画松上幽人图,上有曹道冲题诗 衣冠人物渺翩翩。 天地一臞仙。 来自范公泉。 管家在、三山洞天。 一簪华发,一篇秋水,得意已忘言。 图画看他年。 与松上、幽人并传。 共1首 (词)金· 清明夜,梦酒间唱田不伐映竹园啼鸟乐府,因记之 西斋向晓。 窗影动、人声悄。 梦中行处,数枝临水,幽花相照。 把酒长歌,犹记竹间啼鸟。 风流易老。 更常被、闲愁恼。 年年春事,大都探得,欢游多少。 一夜狂风,又是海棠过了。 共1首 (词)金·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共1首 (词)金· 水曲桥平双燕语。 密密层阴围绣幕。 梅姿不受暑光侵,携玉斧。 迎仙女。 为问乘鸾何处所。 杯酒流行无尽处。 绕膝花花前后舞。 笙歌移□下蓬壶,天付与。 凌云侣。 京兆近来眉更妩。 共1首 (词)金· 梦里十年心,情味梦回犹恶。 枕上数行清泪,被惊乌啼落。 西窗瓶水夜深寒,梅花瘦如削。 只有一枝春在,问东君留著。 按:以上彊村丛书本遗山乐府卷下 共1首 (词)金· 人见何郎新来瘦。不见天寒翠袖。 绣被熏香透。几时却似鸳鸯旧。 九十日春花在手。可惜欢缘未久。 去去休回首。柔条去作谁家柳。 共1首 (词)金· 画扇高秋,恨尘暗秦王女。 涉东城、春烟绿树。 燕子来时应解说,征鞍处。 记取。 未忘得、兰膏香聚。 枕上新声,断肠是江南句。 更行云无心也住。 未了情缘,算惟有、相将云。 □去。 枉轻负、梨花暮雨。 共1首 (词)金· 锦瑟花年燕子楼。 楚云湘雨等闲休。 留在贞元供奉曲,尽风流。 约略睡痕妆镜晚,留连香韵琐窗秋。 总道竹西歌吹好,去来休。 共1首 (词)金· 商于路,山远客来稀。 鸡犬静柴扉。 东家欢饮姜芽脆,西家留宿芋魁肥。 觉重来,猿与鹤,总忘机。 问华屋高赀、谁不恋。 美食大官、谁不羡。 风浪里,竟安归。 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 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 共1首 (词)金· 玉嫩红娇。 □花如月,斜袅金翘。 楚女腰肢,小乔风韵,难比妖娆。 当年约住蓝桥。 便回首仙凡路遥。 一曲清歌,千钟美酒,同庆生朝。 按: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间以南塘本及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校订。案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尚有诉衷情秋风吹绽一首,望仙门玉壶清漏一首,蝶恋花紫菊初生一首,少年游芙蓉花发一首,蝶恋花一霎秋风一首,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首,玉楼春紫薇朱槿一首,并晏殊词。朝措年年金蕊一首,千秋岁塞垣秋早一首,并辛弃疾词。又卷一尚有声声慢林间鸡犬一首,卷三尚有惜分飞人见何郎一首,乌夜啼花中闲远风流一首,卷五尚有鹧鸪天著意寻春一首,淡淡青灯一首,朝中措春闺寂寂一首,并已见彊村丛书遗山乐府三卷本。又石莲庵本后,附遗山先生新乐府补遗十八首,其中除小圣乐绿叶阴浓一首为北曲外,共余十七首并已见彊村丛书遗山乐府三卷本。南塘本后亦有补遗六首,除小圣乐绿叶阴浓一首为北曲外,其余五首亦并见三卷本。 共1首 (词)金· 楚云不似阳台旧,只是无心出岫。 竹外天寒翠袖。 寂寞啼妆瘦。 弦声宛转春风手。 殢得行人病酒。 明日西城回首。 肠断江南柳。 按:以上彊村丛书本遗山乐府卷中间以凌张诸本校订 共1首 (词)金· 绿华仙萼彩云间。 雪消残。 拥香□。 随意轻匀浅注尽高闲。 向道是梅刚不信,更谁占、东风最上番。 韵绝秀绝香又绝,恨□千山复□山。 才情似记何郎句,清泪斑斑。 寂寞孤村篱落小溪湾。 修竹萧萧霜月苦,好留与、青绫护晓寒。 共1首 (词)金· 泰和中,西州士人家女阿金,姿色绝妙。其家欲得佳婿,使女自择。同郡某郎独华腴,且以文采风流自名。女欲得之,尝见郎墙头数语而去。他日又约于城南,郎以事不果来,其后从兄官陕右,女家不能待,乃许他姓。女郁郁不自聊,竟用是得疾,去大归二三日而死。又数年,郎仕驰驿过家,先通殷勤者持冥钱告女墓云,郎今年归,女知之耶,闻者悲之。此州有元魏离宫,在河中潬,士人月夜踏歌和云,魏拔来,野花开。故予作金娘怨,用杨白花故事。词云,含情出户娇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郎中朝贵游,不欲斥其名,借古语之道。读者当以意晓云。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是崔娘书词,事见元相国传奇。 墙头红杏粉光匀。 宋东邻。 见郎频。 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 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 见说金娘埋恨处。 蒺藜沙,草不尽,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 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 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遥山入翠颦。 共1首 (词)金· 午醉醒来春欲去。 莺儿燕子都无语。 好个一春行乐处。 花无数。 宝钗贳酒花前舞。 十里驿亭杨柳树。 多情折断青青缕。 春到去时留不住。 留不住。 西城日日风和雨。 共1首 (词)金· 红叶翻阶,晚风微扇回轻暖。 群仙高跨紫云车,来赴蓬莱宴。 绣幕围香处远。 扬帘花、时时影转。 彩衣嬉戏,玉女回环,绿娇红软。 戛玉调丝,□音缭绕笙歌院。 蟠桃花发正当春,烟媚明霞脸。 休□飞琼女伴。 捧瑶觞、何妨屡劝。 百处偕老,五福齐眉,人间稀见。 共1首 (词)金· 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淅江归路杳。 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 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 白发又添多少。 共1首 (词)金· 月娥来自广寒宫。 步摇环佩丁东。 戏鸾双舞驾天风。 云满虚空。 一剪玉梅花小,九霞琼醴杯浓。 凤箫千载莫匆匆。 且醉壶中。 共1首 (词)金· 阿仪丑笔学雷家。 绕口墨糊涂。 今年解道,疏篱冻雀,远树昏鸦。 乃公行坐文书里,面皱鬓生华。 儿郎又待,吟诗写字,甚是生涯。 共1首 (词)金· 松液香凝。 澹幽姿一洗,若下宜城。 甘腴小苦中山赋,千古齿颊春生。 灯花喜,缸面清。 爱竹港、冰泉落枕声。 恰值刘纲夫妇、此日丹成。 云峰翠殿画屏。 更晴楼水阁,树拥烟横。 留连光景中年,要歌管淘写襟灵。 人间世,身外名。 笑朝马晨钟梦易惊。 且留看神仙,白昼地行。 共1首 (词)金· 罗衾薄。帘外五更风恶。 醉后题诗浑忘却。乌啼残月落。 憔悴何郎东阁。病酒不禁重酌。 袖里梅花春一握。幽怀无处托。 共1首 (词)金· 赴节金钗促。 爱弦间、泠泠细语,非琴非筑。 别鹤离莺云千里,风雨孤猿夜哭。 只雌蝶、雄蜂同宿。 汀树诗成归舟远,认宫眉、隐隐春山绿。 歌宛转,泪盈掬。 吴儿越女皆冰玉。 恨不及、徘徊星汉,流光相属。 破镜何年清辉满,寂寞佳人空谷。 人世事、寻常翻覆。 入塞新声愁未了,更伤心、听得开元曲。 呼羯鼓,醉红烛。 共1首 (词)金· 候馆青灯淡相对。 夜迢迢无奈。 掩泪惜分飞,好梦空回,留得闲愁在。 同心易绾双罗带。 只连环难解。 且莫望归鞍,尽眼西山,人更西山外。 共1首 (词)金· 儿家门户重掩,郎住墙东。 枉破春工。 万紫千红一夜风。 伯劳分背西飞燕,何日相逢。 纵得相逢。 海阔天高处处同。 共1首 (词)金· 银烛摇红,兽烟喷翠,正小春时候,爱日和融。 玉□法日生英杰,天付与、道骨仙风。 文章冠世,词倾峡水,笔扫秋虹。 更□福寿无穷。 喜克家有子,孙又英雄。 算人问何物,可以形容。 除非后夜团圆月,年年共、皎洁相同。 捧卮□寿,殷勤□□,满泛金钟。 共20首 (词)金· 与石子璋别,求作乐府,得麻字 惊弦裂石笔生华。 清兴入悲笳。 为爱南山夜猎,笑人杜曲桑麻。 高歌醉眼,千金骏马,八月仙槎。 都把平生湖海,看君咫尺龙沙。 (词)金· 綦君美东海名家,大父内翰海陵朝以文章显,出刺吾州。君美以荫补,尝令湖城,晚得儿子古桂,因为赋此 添盆瓣喜万家传。 满意掷金钱。 仙果休嗔生晚,灵椿最得春偏。 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玉润松坚。 看取翰林枝叶,却如东海当年。 (词)金· 樱桃花下玉亭亭。 随步觉春生。 处处绮罗丛里,偏他特地分明。 韶华似水,棠梨叶吐,杨柳新成。 不是低鬟一笑,十分只是无情。 (词)金· 连延村落泣阳崖。 川路到山回。 竹树攒成风月,溪堂隔断尘埃。 小亭幽圃,酴醾未过,芍药初开。 驴上一壶春,主人莫厌重来。 (词)金· 瑞云浮动酒波红。 一醉卷愁空。 昨日海棠窠下,今朝芍药香中。 蜂迎蝶送,珠围翠绕,尽谢春风。 管甚碧油堂印,且教临老花丛。 (词)金· 时情天意枉论量。 乐事苦相忘。 白酒家家新酿,黄花日日重阳。 城高望远,烟浓草澹,一片秋光。 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 (词)金· 春闺寂寂掩苍苔。 风雨卷春回。 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 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 料得酴醾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词)金· 金凤飘拂莹蝉光。 依约桂华香。 紫府云軿游冶,朱门锦乡高张。 笙歌丛里,霞杯潋滟,玉树芬芳。 共祝寿龄何似,□□松柏□长。 (词)金· 骊珠光彩照燕南。 喜气溢街谈。 未到灵椿丹桂,一枝先看宜男。 明年人日,探官贴子,已具新衔。 管甚犀郎小小,安排竹马青衫。 按:赵万里据翰墨大全丙集三补遗案赵万里据翰墨大全丙集十四,补感皇恩水上觅红云一首,已见五卷本一。又周泳先据明曹璇琼花集,补好问望江南维扬好灵宇看琼花一首乃宋韩琦词。 (词)金· 夹衣晨起怯新霜。 归路楚山长。 只道佳期相误,梦魂夜夜谁行。 镜中鸾舞,芝间鹊转,未抵欢狂。 都把而今烦恼,见时别与论量。 (词)金· 香轻红浅露梅腮。 江上早春来。 玉声朝丹阙,霓旌影下瑶阶。 朱门向晓,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碧海金鸾来报,蟠桃一夜花开。 (词)金· 醉来长铗为谁弹。 憔悴入函关。 一带秦川如画,夕阳仙堂空闲。 门边肮脏,胸中磈磊,何苦人间。 匹马明年西去,看君射虎南山。 (词)金· 年年重五近佳辰。 蒲艾一番新。 满酌九霞香酝,寿君两鬓长春。 闺中美秀,如何赋得,林下精神。 早办□□布袄,共为云水闲人。 (词)金· 芳苞初破紫霞杯。 香动绿云堆。 只道人间花尽,争知天上春回。 朝吟暮绕,使君情重,不厌频来。 好把韶华留住,莫教百朵齐开。 (词)金· 秋鸿社燕偶相逢。 鞍马又西东。 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 旧游新梦,绿波南浦,黄叶西风。 任是麒麟阁上,争如鹦鹉杯中。 (词)金· 御香新拆紫囊封。 苒苒绿云丛。 开晚只嗔寒勒,妆成又怕晴烘。 化工也为,花中第一,熏染偏浓。 谁有石家红锦,重重围住春风。 (词)金· 芦沟河上度旃车。 行路看宫娃。 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 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 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词)金· 帘旌烘日绣波翻。 霜晓试轻寒。 高宴黄堂初启,云外列仙班。 昼明丽锦,香浮宝鸭,身在蓬山。 三见扬尘沧海,春风一笑人间。 (词)金· 小儿子生,适有遗羽阳宫瓦者,因以羽阳字之 添丁名字入新收。 一长看过头。 拾得羽阳宫瓦,不愁撞透烟楼。 遗山野客,求田问舍,梦想南州。 说甚河东三凤,安排老□班彪。 (词)金· 良宵一刻抵千金。 孤负百年心。 好个一江春水,深来不似情深。 一天好事,还教容易,著甚消任。 烦恼直须宁耐,不成长似如今。 共21首 (词)金· 墙外桑麻雨露深。 堂前桃李有新阴。 高门因见古人心。 三世读书无白屋,一经教子胜黄金。 小雏先与唤琼林。 共21首 (词)金· 芳草垂杨长乐坡。 两行红粉一声歌。 淋漓襟袖酒痕多。 梦里翠翘惊堕枕,愁边罗袜见凌波。 春寒春瘦夜如何。 (词)金· 梦绕桃源寂寞回。 春残滋味似秋情。 多情翻恨酒为媒。 数点雨声风约住,一帘花影月移来。 小阑幽径独徘徊。 (词)金· 秋气尖寒酒易消。 秋怀元酒更无聊。 夕阳人影卧平桥。 菊就雨前都烂熳,柳丛霜罢便萧条。 夜来风色似今朝。 (词)金· 为爱刘郎驻玉华。 暗将心事许烟霞。 石田茅屋老生涯。 铁笛不须从二草,头巾长拟挂三花。 他年人说漫郎家。 (词)金· 相州西南善应,洹水所从出,风物绝似吾嵩山玉溪,但寒藤老屋,差不及耳 湖上春风散客愁。 芳洲烟景记曾游。 人家浑似玉溪头。 杨柳青旗酤酒市,桃花流水钓鱼舟。 红尘鞍马几时休。 (词)金· 万顷风烟入酒壶。 西山归去一狂夫。 皇家结网未曾疏。 情性本宜闲处著,文章自忖用时无。 醉来聊为鼓咙胡。 (词)金· 三台送客,作离合体 锦带吴钩万里行。 青云人物旧知名。 百壶春酒过清明。 渺渺荒陂冰井路,青青杨柳玉关情。 斜阳无语下西陵。 (词)金· 日射云间五色芝。 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按: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词)金· 方城仙翁山北水庄成,而良佐以事系狱,以此寄之 百折清泉绕舍鸣。 隔年杨柳绿阴成。 藕花多处一舟轻。 行处自由皆乐事,得来无用是虚名。 等闲荣辱不须惊。 (词)金· 琼压为浆作卮,使君真是吏民师。 碧桃仙酎饮乡期。 五马旌□浮喜色,南溪风月要新诗。 缓趋□□及瑶池。 (词)金· 芍药初开百步香,小阑幽径隔长廊。 好花都属富家郎。 此乐莫教儿辈觉,老夫聊发少年狂。 高烧银烛照红妆。 (词)金· 借守陪京尺五天。 碧油旆里地行仙。 政成多暇且同欢。 梅雨□江□□润,薰风高阁水晶寒。 长鲸饮罢玉壶乾。 (词)金· 一片青天棹过。 小舟无地受风波。 渔歌浑是太平歌。 乡社年丰寻酒易,陂塘春暖得鱼多。 百年闲过又如何。 (词)金· 一夜春寒满下厅。 独眠人起候明星。 娟娟山月入疏棂。 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 浩歌聊且慰飘零。 (词)金· 梦里还惊岁月遒。 鲤鱼风退不胜秋。 人生虽异水同流。 酒力有神工驻景,丹房无药可烧愁。 陶陶兀兀老时休。 (词)金· 一片烟蓑一叶舟。 梦中身世是沧洲。 鲤鱼风退不胜秋。 秋月春风行处有,苍苔浊酒醉时休。 人生虽异水同流。 (词)金· 欹枕寒鸦处处听。 花前雁后数归程。 小红灯影闹春城。 两地相望今夜月,一尊不尽故人情。 老怀牢落向谁倾。 (词)金· 修竹移阴未出墙。 好风斜绰露荷香。 壶中六月也清凉。 不放灵椿仙客□,要有丹桂满林芳。 天教光景为人长。 (词)金· 怀李彦深。李,济南人。绣江在长白山下 绿绮尘埃试拂弦。 今人谁与子争先。 相逢尊酒合留连。 金马玉堂梁苑客,岸花汀草绣江船。 旧游回首又三年。 按:此下原有后庭花破子二首及孙正卿和后庭花破子一首,以其均为曲调删去。 (词)金· 画出清明二月天。 山城三月只萧然。 闲门日日枕书眠。 川下杏花浑欲雪,山中杨柳不成烟。 春风回首又明年。 共22首 (词)金· 唐子西酒名齐物论,又曰养生主 谁唤提壶沽美酒,浮生多负欢游。 窗明窗暗百年休。 凉风催雁过,春水带花流。 仰视浮云空自诳,往还岁月悠悠。 三山那有凤麟洲。 一杯齐物论,千古醉乡侯。 (词)金· 壮岁论交今晚岁,只君知我平生。 六年相望若为情。 吕安思叔夜,残月配长庚。 济上买田堪共隐,嵩丘朝暮阴晴。 紫云仙季白云兄。 风流成二老,林下看升平。 共22首 (词)金· 西山同钦叔送溪南诗老辛敬之归女几,兼简刘景玄。敬之留别词,并录于此。谁识虎头峰下客,少时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自笑此身无定在,风蓬易转孤根。 羡君归意满离尊。 眼中茅屋兴,稚子已迎门。 回首对床灯火处,万山深裹孤村。 故人天末赋招魂。 新诗凭寄取,憔悴不须论。 (词)金· 连日湖亭风色好,今朝赏遍东城。 主人留客过清明。 小桃如欲语,杨柳更多情。 为爱暮云芳草句,一杯聊听新声。 水流花落叹浮生。 故园春更晚,时节已啼莺。 (词)金· 明月清风无尽藏,平生老子南楼。 阎闾谈笑说封侯。 谁能知许事,一笑去来休。 旧见辋川图画里,十年孤负欢游。 百金早晚得菟裘。 与君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词)金· 清晓千门开寿宴,绮罗香绕芳丛。 红娇绿软媚芳丛。 绣屏金翡翠,锦帐玉芙蓉。 珠履争持添岁酒,葡萄酒饮金钟。 人生福寿古难逢。 好将家庆事,□□□□□。 (词)金· 夏馆秋林山水窟,家家林影湖光。 三年间为一官忙。 簿书愁里过,笋蕨梦中香。 父老书来招我隐,临流已盖茅堂。 白头兄弟共论量。 山田寻二顷,他日作桐乡。 (词)金· 紫玉双华相照映,锦儿仍是琼儿。 天边谁与慰相思。 洗妆无别物,只有断肠诗。 水北水南浑一梦,眼中红袖乌丝。 春风同是可怜枝。 争教歌酒兴,不似洛阳时。 (词)金· 昨日故人留我醉,今朝送客西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青衿同舍乐,白首故山违。 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悔不卑飞。 回头四十七年非。 何因松竹底,茅屋老相依。 (词)金· 阿楚新来都六岁,掌中一捻娇春。 诗中有笔画难真。 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 旧说张门多静女,更和灵照情亲。 夸谈体遣孔兄瞋。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 (词)金· 杨柳池塘桃李径,华堂寿宴初开。 围春翠幕舞风回。 东山携妓女,北海整尊罍。 玉笋轻敲红象板,金荷潋滟传杯。 笙歌缭绕宴春台。 华山闲日月,□野醉蓬莱。 (词)金·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 买田何日遂归休。 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 故人多在玉溪头。 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 (词)金· 孟津河山亭同钦叔赋,因寄希颜兄 试上古城城上望,水光天影相涵。 都将形胜入高谈。 河山君与我,独恨少髯参。 造化戏人儿女剧,狙公暮四朝三。 百年都合付薰酣。 人家谁有酒,吾与典春衫。 (词)金· 相下与王以道饮,席间走笔为赋。王予东曹掾时同舍郎也 一段江山英秀气,风流天上星郎。 烟花故国五云乡。 只知心事在,争问鬓毛苍。 千古西陵歌舞地,兴来忘却悲凉。 相逢一醉莫停觞。 东山看老去,湖海永相忘。 (词)金· 邂逅一尊文字饮,春风为洗愁颜。 花枝入鬓笑诗班。 登临千古意,天澹夕阳间。 南去北来行老矣,人生茅屋三间。 何人得似谢东山。 紫箫明月底,高竹倚风鬟。 (词)金·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词)金· 饮昆阳官舍,有怀得新 世故迫人无好况,酒杯今日初拈。 昆阳城下酹苍蟾。 乾坤悲永夜,笳鼓觉秋严。 梦寐玉溪溪上路,竹枝斜出青帘。 故人白发未应添。 浩歌风露下,相望一掀髯。 (词)金· 世事悠悠天不管,春风花柳争妍。 人家寒食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千里故乡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 时光流转雁飞边。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词)金· 膝上添丁郎小小,鹓雏彩鹤初匀。 书堂合与孟家邻。 诵诗琴解□,论学墨沾唇。 头玉峣峣眉刷翠,更将秋水为神。 看花留待百年春。 金鞍南陌上,惊动洛阳人。 (词)金·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词)金· 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题。 放船直到淅江西。 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 外人初到故应迷。 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 (词)金· 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 一生心事杏花诗。 小桥春寂寞,风雨鬓成丝。 天上鸾胶寻不得,直教吹散胭脂。 月明千里少姨祠。 山中开较晚,应有北阴枝。 共2首 (词)金·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 行乐地,一凄然。 笙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 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 千古恨,再生缘。 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 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词)金· 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 兴与废,两虚名。 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 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 风云寤寐,鞍马生平。 钟鼎上,几书生。 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 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共2首 (词)金·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词)金· 重风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 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唯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按:案以上三首已见三卷本 共2首 (词)金· 双纹彩袖。 乍舞霓裳后。 香雾暖,□琼甃。 绿鬟蝉影动,小摺湘裙皱。 歌声断,彤云尽日□晴昼。 冰丝轻雪藕。 细酌鹅儿酒。 任醉拥,佳人手。 彩衣行乐事,莫惜杯如斗。 千万寿,愿如明月天边久。 (词)金· 玳筵晨启。 家庆堪图绘。 新杨弄暖帘栊邃。 捧觞罗补袖窄,叠板喉脆。 香云里,轻裘小帽仙翁喜。 簪玉宾亲至。 舞彩儿孙戏。 开口笑,扶头醉。 □□金穴富,岂在貂蝉贵。 只恁地,团栾共乐千秋岁。 共2首 (词)金· 云雷天造。 快嫖姚玉节,生平豪妙。 野宿貔貅,江横组练,画角一声霜晓。 鱼鸟简书知畏,草木威名先到。 更谁似,并虎头飞将,封侯差早。 谈笑。 尊俎地,兵卫画戟,燕寝凝香好。 伏枥雄心,缺壶高唱,意气不妨倾倒。 父子一门忠力,唯有君恩须报。 济时了。 看郎山长对,元勋难老。 按:以上十七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二,间以南塘本校 (词)金· 清和时序。 望桂影渐生,薰风微度。 拂□金枝,传芳玉叶,天下瑞麟重睹。 竞敕谢庭,兰□振振,西痈□鹭。 庆门里,把丹枝争折,青云平步。 声誉。 喧盛世,咏少□□,□□□□□。 □□□□,□□□□,□□□□□□。 今辰称美,愿与冈陵同固。 更著取。 继沂公勋业,东平茅土。 共2首 (词)金· 林间鸡犬,江上村墟,扁舟处处经过。 袖里新诗,买断古木苍波。 山中一花一草,也留教、老子婆娑。 任人笑,甚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不待求田问舍。 被朝吟暮醉,惯得蹉跎。 百尺高楼,更问平地如何。 朝来斜风细雨,喜红尘、不到渔蓑。 一尊酒,唤元龙、来听浩歌。 按:以上彊村丛书校明弘治高丽刊三卷本遗山乐府卷上 (词)金· 香浮椒柏,暖入酴酥,瑞气晓生帘幕。 绛阙真人,来自五云楼阁。 青霄路歧游偏,挂冠归、水晶□□。 逍散处,有壶中日月,放□龟鹤。 好是朱颜难□,嬉游处不减,少年行乐。 正好寻春,莫负燕期莺约。 沈沈洞天向晚,按宫商、重调音乐。 愿岁岁,听新声、笙歌院落。 共2首 (词)金· 秋风秋露清秋节。 秋雨过,秋香初发。 二仙生日好秋天,气节与、秋霜争裂。 秋宵开宴群仙列。 秋娘唱、秋云低遏。 寿杯双劝祝千秋,镇长似、中秋皓月。 (词)金· 绣帘高卷沈烟细。燕堂深、玳筵初开。 阶下芝兰劝金卮。有多少、雍容和气。 翠眉偕老应难比。效鸾凤、镇日于飞。 惟愿一千二百岁。永同欢、如鱼如水。 共2首 (词)金· 龙阁先分,凤毛荣继,当世英妙。 山岳储灵,长庚应梦,还订佳辰到。 黄花浥露,碧瓦凝霜,香馥郡斋清晓。 忆当年、青云平步,共喜骤跻华要。 阴功厚德,玉函金篆,锡与世间难老。 注意方浓,分符屡请,雅志人□少。 棠阴□讼,乐府新教,正好醉山频倒。 有谁似、莱衣游戏,萱堂寿考。 (词)金· 梦中有以王正之乐府相示者。予但记其末云,莫嫌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待明朝有酒如川,自歌自放。然正之未尝有此作也,明日以示友人希颜钦叔,谓可作永遇乐补成之。因为赋此,二公亦曾同作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忘。 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 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 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 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 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 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共2首 (词)金·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西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沈,枉笑人间儿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 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许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驴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词)金· 儿女篮舆,田舍老盆,随意林壑。 三重屋上黄茅,赖是秋风留著。 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 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 如昨。 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 叠鼓凝笳,几处银屏珠箔。 梦中身世,只知鸡犬新丰,西园胜赏惊还觉。 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 元好问/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 ☚ 镜铭 元好问 ☛ 元好问 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文学家。金兴定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其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 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文名早著,兴定进士,后漫游中原。历任镇平令、尚书省左司都事。金亡后隐居故乡,致力于搜集金代史料。为金代成就最大的作家,文备众体,在诗、词、文、歌、赋、曲方面都有成就。诗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亡国的哀愤情感,风格沉郁雄健,七律尤见功力,得杜诗之神髓。写景诗亦有自己特色。词被誉为“集两宋之大成”者,对宋代豪放、婉约两个词派都有所继承。散文内容充实,语言畅达。还写有《论诗绝句》三十首,表现了崇尚清新自然、刚健豪放风格的进步主张,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常为后人称引。有《遗山先生文集》。 ☚ 董解元 吴潜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一说太原秀水人。系出拓拔魏。幼从陵川郝经父郝天挺学。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任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员外郎、翰林院知制诰等职。金亡后,隐居不仕,以修金史自任,因故未果。元好问著作颇多,除隐居二十年所编纂的金诗总集《中州集》和《壬辰杂编》(又名《壬午杂编》)两部有关金国文献外,尚有《遗山文集》四十卷。其著作中诗文较多,风格慷慨悲凉,富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时代风云的记录与反映。散曲仅存九首,四首见于词集《遗山乐府》,五首见于元杨朝英编《太平乐府》。元徐世隆称其乐府“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即变民间通俗的旧调为适合文人雅士口味的新词,故广为流传。且因他是写作这种新兴歌词的最早的知名作家,并创制了《骤雨打新荷》、《三奠子》、《松液凝空》等新曲,而被奉为元文人散曲开路先锋。元好问还努力提携后进学子,为元代文坛培养出了诸如郝经、白朴等一代文学新人,不愧为十三世纪中国文坛的一代宗匠。《金史》有传。 ☚ 董解元 商道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父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能诗,有《东岩集》(不传)。好问出生七月,过继叔父元格。格历任掖县、陵川令,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卒于陇城。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纂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年六十八。《金史》卷一二六附传元德明。郝经撰《遗山先生墓铭》(《陵川集》卷三五)。年谱有:清翁方纲《元遗山先生年谱》三卷、《附录》一卷,凌廷堪《元遗山先生年谱》二卷,施国祁《元遗山先生年谱》一卷,余集《遗山先生年谱略》,李光廷《广元遗山年谱》二卷,今人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二卷。缪钺谓:“金自大定、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著有《遗山文集》四十卷,《遗山乐府》五卷,《续夷坚志》四卷。《全金元词》收录三百八十馀首,最为完备。好问“以丝竹中年,遭遇国变。……卒以抗节不仕,憔悴南冠二十余稔,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寄托于词”(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入汴京,好问以金朝官员被虏待遣时作《木兰花慢》(拥都门冠盖),金亡后重游故都时作《浣溪沙》(日射云间五色芝),即此类词中“丧乱”之作。《摸鱼儿》“问人间”“问莲根”二阕,“绵至之思,一往而深,读之令人低徊欲绝,同时诸公和章,皆不能及”(《词综偶评》)。《江梅引》(墙头红杏)等咏情名篇,亦为其诗中所未见。好问尝云:“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遗山自题乐府引》)其所自作,“亦浑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气象”(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深得稼轩三昧”,“竟是东坡后身”(吴梅《词学通论》)。然又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张炎《词源》下)。故刘熙载称:“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艺概》卷四)陈廷焯誉为“金人之冠”(《词坛丛话》)。 ☚ 李献能 李节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云,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先系出鲜卑族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元氏。北宋末,由河南迁居山西。生父元德明亦以诗文鸣,有《东岩集》。他自幼即过继于叔父格,幼年曾随其宦游于掖县、冀州、陵川、陇城诸地。他七岁能诗,称神童。十馀岁时,先后受教于当时的古文家路铎和学者郝天挺。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蒙古军南下,陷秀容,其兄好古遇难。好问举家南渡。曾先后迁居河南福昌之三乡、登封。兴定五年(1221),登进士第。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正大三年,出为镇平令。次年,改内乡令,一年后丁母忧去职。正大八年,出为南阳令。当年秋,受诏入汴京,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入汴京。好问随被俘官吏北渡黄河,被羁管于聊城。摆脱羁管后,曾移居冠氏,此后二十馀年中,过着遗民生活。五十岁时,回到故乡,筑野史亭,悉心著述,以传文存史为己任。在访诗和收集史料的过程中,曾往来于晋、豫、鲁、冀等地。蒙古宪宗七年(1257),卒于获鹿寓舍,终年六十八岁。好问有多方面成就。史学方面,著有《壬辰杂编》、《南冠录》、《金源君臣言行录》,均佚。今存之《中州集》以诗存史,后附《中州乐府》,与其已佚之《壬辰杂编》一起,为元人修《金史》提供了大量史料。文学方面,编有《锦机》、《杜诗学》、《唐诗鼓吹》、《东坡诗雅》、《东坡乐府集选》等书,除《唐诗鼓吹》外,均佚。好问一生,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一生作诗五千馀首,今犹存约四分之一。其大量作品反映所经历的时代动乱,著名的如《石岭关书所见》、《箕山》、《琴台》、《宛丘叹》、《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南冠行》、《续小娘歌十首》等,对其诗,历来评价甚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为“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清人赵翼赞其律诗云:“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瓯北诗话》)其词题材广泛,山河之痛、儿女之情,都是其内容。况周颐《蕙风词话》谓为“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寄托于词”。但也有如张炎《词源》所谓“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之作。其馀古文、散曲,亦均有可观。《金史》本传云:“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所著尚有志怪小说集《续夷坚志》四卷存世,内容皆“中原陆沉之事”(荣誉《续夷坚志序》),并非单纯为洪迈《夷坚志》之仿作。好问早年有志于文学批评。以诗论诗,尤为所长。《论诗三十首》、《论诗三首》、《自题〈中州集〉后五首》等,都集中反映了其诗歌批评的见解。其馀衡文品诗,尚可见于《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及《中州集》诸小传中。他把诗歌美学的核心归结为“诚”,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说:“唐诗所以绝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尔矣。何谓本?诚是也。”认为诗歌的特质,在于真情实感,表现出“天然”与“真淳”,因而强烈反对诗歌美学上的形式主义和模拟复古。他的许多真知灼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宝贵遗产。其诗、文、词、曲均收入《遗山先生文集》。《全金诗》录其诗一千三百八十三首。生平事迹见其自作《南冠录引》、元郝经《遗山先生墓铭》、《祭遗山先生文》、清翁方纲《元遗山先生年谱》、凌廷堪《元遗山先生年谱》、施国祁《元遗山先生年谱》、余集《遗山先生年谱略》、李光廷《广元遗山年谱》、丁晏《元遗山年谱》等。今人缪钺有《元遗山年谱汇纂》。《金史》卷一二六有传。 ☚ 陈赓 杨弘道 ☛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北魏拓跋氏。金代文学家。定兴五年进士。历任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吏部主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金亡不仕,隐居乡间二十余年,专力著述。有《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其《论诗绝句三十首》,较系统地评论了汉魏以来的诗歌。又编有文献《中州集》。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北魏拓拔氏。兴定五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专事著述。著有《遗山集》,诗论有《论诗三十首绝句》。 ☚ 朱熹 王若虚 ☛ 元好问 金代诗人。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工诗、词、散文,诗的成就最高,能反映现实。有《遗山集》。 元好问 金末文学家,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字裕之,号遗山。父元德明,鲜卑拓拔氏。好问七岁能作诗。十四岁,跟从陵川郝晋卿学习。六年学业完成。作《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认为近代无此作品,于是好问名声大震京师。兴定五年(1221)考中进士,历任内乡县令。正大中期,为南阳县令。天兴初年,提拔为尚书省椽,不久,授为左司都事,后转为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朝亡后,不再作官。好问的文章有章法,他的诗奇崛而绝没有雕饰的痕迹,巧缛而不绮丽。五言高深古奥沈郁。七言乐府不用古代题目,文采华美为一代宗匠,各方的碑板、铭志大都请他书写。诗文颇多,有《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𥘌》一卷,《诗文自警》十卷。晚年尤其善著作,凡金朝君臣遗言和行迹,总要记录。今所传者,有《中州集》及《壬辰杂编》若干卷。后人撰修《金史》,多依据他的著述。 《元好问》金朝在北方,也有进士的考试制度,也有文人如赵秉文、王若虚辈,只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提出的是金末的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别号遗山,太原秀容人。是金末诗人,与姜夔同时。能古文,能诗,是金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古文继承韩愈、欧阳修,诗歌学韩愈、苏轼,不重色彩的华丽,反映了金代的社会现实,以七古最好。 他有《论诗绝句三十首》,是模仿杜甫的《戏为六绝他有《论诗绝句三十首》,是模仿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而作,实则是诗歌的批评,比如: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前一首论《敕勒歌》,赞自然、淳朴诗风,后一首说明诗的意境是无穷的。他反对江西诗派,指明其借李学杜并未学到杜诗的风貌: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做江西社里人。 元好问辑金人诗为《中州集》十卷,辑金人词为《中州乐府》。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北魏拓拔氏。兴定五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著有《遗山集》,诗论有《论诗三十首绝句》。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金代著名文学家、文学评论家。《金史》有传。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字裕之,号遗山。系出北朝鲜卑贵族拓跋魏,为唐诗人元结后裔。七岁能诗。年十四从师郝天挺学习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以诗为赵秉文所赏,名震京师。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中进士,历内乡令。正大(1224—1231)中为南阳令。天兴元年(1232),擢尚书省掾,顷之,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二年(1233)正月京城降,被羁于聊城。天兴三年(1234)金亡,不仕,以著作自任。纂金诗总集《中州集》10卷、金词总集《中州乐府》。并构野史亭于家,采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虽所著《壬辰杂编》、《金源君臣言行录》今已无传,但元人修《金史》多本其作。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于获鹿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州韩岩村)。元好问是金代成就最高的作家,在文学批评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论诗绝句三十首》最有代表性。他标举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反对模拟因袭、绮靡纤丽的诗风。对历代作家都有公允的评价,犀利而精辟,对后世有广泛影响。他的创作被称为“巧缛而不见斧斤,新丽而绝去浮靡,造微而神采粲发”(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在诗、词、赋、文、散曲、小说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赋今存《秋望赋》、《蒲桃酒赋》并序、《新斋赋》并序、《行斋赋》并序共四篇。《秋望赋》抒发了“念世故之方殷,心寂寞而潜惊”的抑郁之气,《新斋赋》和《行斋赋》表达了读书人安贫乐道自进不息的精神。其风格清新而流转,语句变换多姿,毫无板刻之病。散骈相济,富有抒情性。他的诗在金代成就最高,现存1360余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金元之际人民所受之苦难,表现了祖国山川之美。兴象深邃,风格遒上。词现存377首,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足可与两宋词家并比。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张炎在《词源》中论及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它如散文、散曲、笔记小说等,均被称为一代宗工,“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高古沈郁”、“慷慨挟幽并之气”。所著诗文有多种刊本。清光绪间有读书山房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今有山西人民出版社《元好问全集》,所收所校最为完备。 ☚ 王骥德 尤侗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于当时著名的学者郝天挺,学六年而业成,名震京师。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后历官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尚书左司员外郎。天兴三年(1234),金亡不仕,回乡发愤著述,致力于金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著有《遗山集》、《金史》(未完成)、笔记小说《续夷坚志》等;编有《壬辰杂编》、《中州集》10卷,保存了金代许多作家的作品,也为元代编修《金史》提供了诸多可靠资料。 ☚ 李俊民 耶律铸 ☛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1217~1222年 (兴定) 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晚年从事著作,长于诗文。家藏医书甚多,集亲自应用有效的医方数十首,于1242年(淳祐二年) 汇编为《集验方》一卷。 元好问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鲜卑族。32岁中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后回乡专事著述,编《中州集》、《壬辰杂编》等书。他对诗、词、古文均有评论,以《论诗绝句三十首》最有代表性。今存诗1360余首,词377首,散曲9首,文26卷以及笔记小说集《续夷坚志》。 元好问 109 元好问1190—1257金代作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出自拓跋魏,为唐人元结后裔。兴定五年(1221)进士。在金历任南阳等地县令,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收集,纂成金诗总集《中州集》、金词总集《中州乐府》。创作上,他擅长古文、诗词、曲等。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以反映国破家亡的现实之作成就最高。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词被誉为“集两宋之大成”者,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散文内容充实,清新雄健。论诗提倡建安以来的优良传统,认为应以清新自然、刚健慷慨的风格来表现高情壮怀。其《论诗绝句》30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有 《遗山先生文集》。 ☚ 王若虚 赵孟頫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Yuan Haowen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客(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为唐代诗人元结的后裔。元好问从小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27岁时,蒙古军南下,他从家乡流亡到河南宜阳。兴定进士,曾任南阳、内乡县令以及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蒙古灭金以后,回乡从事著述,致力于金代文化的保存工作。元宪宗七年九月,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 ☚ 王若虚 全辽文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字裕之,自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三十二岁中进士,曾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后入朝为左司都事、尚书省左司员外郎。他的诗在金元之际为一大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以反映国破家亡的现实之作成就最高,如《丧乱诗》等。他的词被誉为“集南宋之大成”者。词作明快,艺术上兼有豪放与婉约多种风格,一些描写北国风光和感伤时事的词较有特色。其散文内容充实,语言平易畅达,继承了欧阳修以来的优良传统。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评论了自汉魏迄于宋代的许多重要诗人和几个诗歌流派,颇有见地。著有 《遗山集》(四十卷)。 ☚ 姜夔 文天祥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Yuanhaowen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金兴定三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末,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回乡从事著述,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整理工作。他编纂的《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书不仅保存了金代许多作家的作品,也为后来修金史者提供了诸多可靠的资料。元好问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工诗词,善散文,尤其以诗的成就为高,是金元之际最优秀的诗人。由于元好问生在金元之际,和人民共同饱受艰难,感受深切,因此,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清代赵翼在 《题遗山诗》中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说出了元好问的诗在内容上的特点,也道出了他的诗成就之所在。元好问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自建安至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雄健苍凉的风格。他的诗以七古、七律成就为最高,七律尤见功力。赵翼赞美他的古体诗说: “构思盲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又说: “七律则更沉挚悲凉,自成声调。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数十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瓯北诗话》)元好问有《元遗山全集》行世,以清人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 收诗最为完备。 ☚ 格萨尔王传 全相平话五种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有名的作家、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原系出自北朝魏代鲜卑族拓跋氏,是唐代诗人元结后代。他父亲元德明因屡试不中而放浪山水,他在师父郝天挺引导下专心经传、刻苦学诗。宣宗兴定五年(1221)中进士,由县令到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攻陷汴京,金灭亡,元好问被俘困于聊城,后辗转回到故乡专心著述,再没有当官。他的文学评论涉及诗、词等多种文体,如《论诗绝句三十首》、《杜诗学引》、《新轩乐府引》等。他标举建安优良传统,崇尚诗真淳自然,反对模拟因袭。他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7岁能诗,被看作“神童”;前期的诗就有关心人民的感情之作;后期目睹艰辛,亲历动乱,诗歌记述了金灭亡的历史、百姓的悲惨遭遇和元军的野蛮凶残,如《歧阳三首》、《读小娘歌》很有代表性,情感悲愤,格调悲凉沉郁,有史诗价值。他的词在金朝成就最高,今存377首,多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另有散曲9首、文26卷流于世。他还编有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代遗事杂集《壬辰杂编》。 ☚ 辽金 元 ☛ 元好问1190—1257金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兴定进士,曾任行尚书省掾、左司都事等职。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工诗文,于金、元两代颇负声望,后世评价亦高。多伤时感事之作,风格沉郁。论诗崇尚“天然”、“真淳”,反对浮靡雕琢,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著作。著有《遗山集》四十卷,编有《中州集》、《壬辰杂编》,又撰志怪小说《续夷坚志》。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金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出自北朝魏代鲜卑族贵族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为唐诗人元结后裔。他7岁能诗,人称“神童”。其师郝天挺引导他饱览经传百家,刻苦学诗,后又以诗受知于赵秉文。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在金历任镇平、南阳等地县令,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回乡主要从事搜集整理金代史料文献和著述。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词总集《中州乐府》,保存了大量金代作家的作品,使不少作家的作品因而能得以传世。元好问诗学杜甫,词学苏、辛,文学韩、欧,尤以诗成就最高,是金代文坛的代表和唯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揭露了元军的残暴罪行,情感悲愤深挚,具有诗史的意义,是杜甫之后少见的杰出作品。他各种诗体都有创作,以七古、七律最富特色,风格沉郁悲凉,自成格调。其词亦为金代之冠,被誉为“集两宋之大成”者。词风多样,气魄宏大,格调高亢。散文有欧阳修之风,内容充实,语言平易畅达,各体均工。他曾写有《论诗绝句三十首》,纵论汉、魏以来诗人的诗歌创作,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他标举建安风骨,否定齐梁诗风、西昆体和江西派,主张诗歌创作要自然真淳,反对虚伪矫饰、华艳浮靡,主张诗歌创作要有独创性,反对模拟因袭,提倡刚健豪放的诗风,反对浮丽纤弱。这些见解切中当时诗坛之弊,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对名人影响很大。有《元遗山先生全集》。 ☚ 王若虚 全辽文 ☛ 遗山集/遗山先生文集/元遗山先生集/遗山集补遗/元遗山先生集考证/元遗山先生文选 ☚ 滹南遗老集补遗 遗山集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代文学家、史字家。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充国史院编修。后数年,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正大八年秋,受诏入都。天兴元年(1232),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天兴三年,金亡。此后20余年,他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纂有金诗总集《中州集》,金词总集《中州乐府》等。元好问论文学涉及诗、词、文多种文体,而以《论诗绝句三十首》最具代表性。诗中标举建安的优良传统,提倡诗应真淳自然、不因袭模拟,亦反映了他对其他文体的认识。其创作则涉足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各个领域,以诗的成就最高。其词能溶汇婉约、豪放诸家风格,堪称金词之冠。他的散文承继韩愈、欧阳修传统,风格清新雄健,语言平易自然,亦可卓然成家。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 ☚ 李纯甫 段克己 ☛ 不事举业/构亭著史 ☚ 义不写颂碑 不事举业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北魏拓跋氏。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曾任镇子、南阳、内乡县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隐居著书。有《遗山先生文集》40卷、《续夷坚志》,另编金诗总集《中州集》等。他工诗文词曲,尤以诗成就为大。其诗很多篇章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特别是在金元易代之际所作的丧乱诗,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惨状,如《岐阳三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雁门道中书所见》、《续小娘歌》等,颇具诗史意味。而且情感真挚深沉,风格悲凉沉郁,感染力很强。其抒怀咏物之作也大都悲愤慷慨,激昂跌宕,如《蛟龙引》、《赤壁图》等。写景诗亦多佳作,《台山杂咏》、《游黄华山》等,都构思奇特,气势开阔,生动描绘了山川之美。《论诗绝句三十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对诗歌创作的看法,理论与形式都对后世深有影响。其词效法苏轼、辛弃疾,多吊古伤时、豪放昂扬之作,如《木兰花慢·游三台》等。散文小说中亦有不少造诣精深的优秀篇章。 ☚ 辽金元文学 关汉卿 ☛ 元好问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自号遗山山人,世称元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兴定年间进士,历任南阳等地县令。金亡不仕,以修史、著述为事。工诗、词、曲、散文。他的 “丧乱诗” 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现实的悲愤之情。是金末诗风变革的代表作家。词被誉为 “集两宋之大成” 者。诗词所选择的题材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其风格沉郁雄健,苍凉遒劲。他提倡建安以来的优良传统,认为好诗应该清新自然,反对雕琢,其《论诗绝句》30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地位。著有 《遗山先生文集》 。另撰志怪小说《续夷坚志》 。编有金代文献 《中州集》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金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县),元德明之子。7岁能诗,从陵川郝天挺学,6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写《箕山》、《琴台》等诗,赵秉文以为近代无此作,由是名震京师。兴定进士。仕至左司都事员外郎,入翰林知制诰。天兴元年(1232年),曾因避蒙古军之乱,迁羁山东聊城。曾两度游济南,留有《济南行记》文及题咏多处。金亡,不仕,筑亭于家,著述其上。又就顺天张万户家,取金源历代实录,晨夕钞集,欲成一代信史。至百余万言,未成而卒。好问多豪侠之气,又怀亡国隐痛,诗多慷慨悲凉。所作有《遗山诗集》20卷,乐府5卷,《续夷坚志》4卷,《壬辰杂编》若干卷。所纂《中州集》,后附《中州乐府》,都是金人的诗词。所作曲殊少见,《太和正音谱》评为“如孤松绝壑”。 ☚ 王统照短篇小说选 元嘉体 ☛ 元好问1190~1257Yuan Haowenfamous man of letters of the Jin Dynasty,also called Yishan,meaning Remained Mountain.Works: Thirty Poems on Poetry,Continued Records of the Listener,Recommend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ry,A Collection of Zhongzhou,Ballads of Zhongzhou,Complete Collection of Sir Yuan Yishan,etc. 元好问1190—1257金杰出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出自拓跋魏。兴定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筑亭于家,著述其上。工诗文,为当时文坛盟主。散文结构严密, 众体皆备。诗词苍凉沉郁,风格刚劲,颇能表现当时北方诗人的特色,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著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1190—1257金代爱国诗人、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北魏拓跋氏后裔,太原秀容(山西忻县)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任县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七岁能诗,年十四从陵川郝晋卿学,淹贯经史百家。未第时,尝作《箕山》、《琴台》等诗,赵秉文以为“近代无此作也”,因而名震京师。其诗奇崛而不雕琢,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词作揄扬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金亡后,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晚年任职于史馆,以修金史为己任,著《野史》。记金代君臣遗言住行、典章法度百万余言,元修《金史》,多本其著。有《遗山集》、《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唐诗鼓吹及笺注》等。(参考图458)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