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艺文志 元史艺文志断代书目。又称《元史艺文志补》。四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一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县诸生,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庶吉士、编修、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少詹士等职。他的著作有:《廿二史考异》一百卷、《元诗纪事》五十卷、《潜研堂诗文集》七十卷、《金石跋尾》二十五卷、《金石文字目录》八卷、《天一阁碑目》二卷等。 《元史艺文志》是钱大昕为《元史》补修的书目。在《二十四史》中,艺文志或经籍志著录一代典籍以及以前文献在这一代的存佚情况,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状况。但只有西汉、隋、唐、宋、明六史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因此,清代不少学者从事正史艺文志的补修工作,著名学者钱大昕就是其中之一。在钱大昕撰《元史艺文志》之前,黄虞稷在编修《明史艺文志》的初稿时,将宋咸淳以后的著作和辽、金、元的著作都收入,附于明人著述之后。但王鸿绪编《明史艺文志》时,将这部分著录删去,仅载明人著作。黄虞稷有关宋辽金元的书目载于他的《千顷堂书目》中。此后,卢文弨从《千顷堂书目》中摘出有关的内容,成《宋史艺文志补》一卷,《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收入《群书拾补》中。金门诏撰《补三史(辽金元)艺文志》一卷。钱大听撰的《元史艺文志》有两个特点。第一,在收录范围方面,广征博采,是当时修补《元史》诸书中收书最多的。他从“元、明诸家文集、志乘、小说无虑数百种”(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四:《元艺文志》)中搜索材料,“但取当时文士撰述,录其都目,以补前史之阙”(《元史艺文志·序》)。该书目共收图书三千二百三十一部,三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卷(来新夏《古典目录学》中华书局版),比黄虞稷、卢文弨、金门诏的有关书目所收书多,“为补修《元史》各书中收书最多者”(同上)。而且,该书目还将辽金的著作作为“附见”收录,因而《元史艺文志》实际上是辽金元史艺文志。第二,在体例方面,该书目分类详明,著录简明扼要。该书目按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分类,有四十八个子类。其分类既继承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传统,又力图反映元代图书内容特点。例如,经部设“译语”类,史部设“故事”类,收会要、钱法、水利、交通类著作,子部设“经济”类,收有关吏学、治道著作,集部设“科举”和“词典”类。在图书著录上,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间有解题及作者籍贯仕履,而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和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均无考释。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则在书下注有撰者籍贯、仕履和图书存佚状况,为后人提供可资考辨的材料。 《元史艺文志》以其较高的质量享誉学术界。张旭光编著的《文史工具书评价》指出:“黄虞稷、倪灿所补的《宋辽金元艺文志》、孙德谦所补的《金史艺文志》、钱大昕所著的《元史艺文志》等,都是花费多年功力的不朽著作,值得我们善为利用的。”(齐鲁书社,1986年版) 有开明书店《二十五史补编》本、中华书局1955年《二十五史补编》本、商务印书馆1958年《辽金元艺文志》本。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校雠通义 ☛ 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 (生平详见《元史氏族表》)撰。《元史》成书仓促,未修艺术志。大昕有志续补,广罗当时文士撰述,录其书目,以补 《元史》之阙。以四部分类,凡经类有十二: 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小学、译语;史类有十四: 正史、实录、编年、杂史、古史、史抄、故事、职官、仪注、刑法、传记、谱牒、簿录、地理;子类有十四:儒家、道家、经济、农家、杂家、小说家、类事、天文、历算、五行、兵家、医书、杂艺、释道;集类有8: 别集、总集、骚赋、制诰、科举、文史、评注、词曲。兼采辽金著述。集部制诰后增科举类,书名下题撰人字贯略履。为《元史》的重要参考书。通行有《二十五史补编》本。 元史艺文志书名。清钱大昕撰。4卷。分经、史、子、集4部,每部各为1卷,内再分子目若干。是作者鉴于《元史》不列艺文志一门,参照前史体例,取元人学者文士著述,录其都目,以补《元史》所未备之作。举凡元人著作之可传者,悉皆选取。其搜集之广,审订之精,体例之完备,远远超出同类著作。书后尚附有辽、金作者之著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