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狄哈明时朝鲜对图们江以北诸女真部落的泛称。即“乌底改”或“兀的改”,女真语为“野人”之意。包括骨看(阔儿看)兀狄哈、速平江(今绥芬河)兀狄哈、具州(今黑龙江省宁安一带)兀狄哈、火剌温兀狄哈以及深处兀狄哈等。各部发展不平衡,经济生活大多以渔猎为主,兼事农业。明朝在这些地区先后设置了喜乐温河卫、速平江卫、阿速江卫等众多的卫分。 兀狄哈部族名。满族的先世,明代东海女真的一支。其先人即辽代的乌惹,居住在图们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金代称乌的改部,元末明初称为兀狄哈部。根据其分布地域,又分为骨看兀狄哈、具州兀狄哈、速平江兀狄哈、火刺温兀狄哈等部。经济以渔猎为主,农业尚处原始阶段。明末清初,各部族已分化组合,骨看兀狄哈被称为库尔喀或库雅喇,后加入满洲,编为佐领,称“库雅喇满洲”。具州和速平江兀狄哈则称为窝集部或瓦尔喀部。至努尔哈赤、皇太极时被招服编入满洲旗籍,成为满族共同体之组成部分。 兀狄哈见“窝集部”(22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