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儒林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儒林郎 儒林郎晚唐五代敦煌归义军政权中主管学校教育的专职官员。《新定吉凶书仪》(P.2556 )题: “河西节度使掌书记儒林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张敖撰。”张敖曾任其职。 ☚ 礼生 敦煌童蒙读物 ☛ 儒林郎 儒林郎官阶名。金国置。从七品下阶。《金史·百官志一》: “文官九品,阶凡42: ……从七品上曰承务郎,下曰儒林郎。” ☚ 孺人 儒学教授 ☛ 儒林郎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置为文散官,正九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置为职事官,隶秘书省,置员十人,官正七品。掌明经待问,唯诏所使。唐复置为散官,官仍为正九品上。 儒林郎(1)官名。隋炀帝于秘书省设儒林郎十人,正七品。《隋书·百官志下》谓其“掌明经待问,惟诏所使。”唐代废。(2)文阶官名。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置,秩正九品上。炀帝时改为职官。唐复为文阶官,秩正九品上,宋初同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改为从八品。金升为从七品下。明为从六品升授之阶,清为从六品。 儒林郎文散官名。隋置散官,取前朝正史中有儒林传之义。唐贞观中列入文散官。宋因之,为北宋前期文散官二十九阶之第二十六阶。正九品上(资料出处参“开府仪同三司”条)。 儒林郎选人阶名。北宋徽宗崇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由选人七阶之第二阶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防御、团练判官(属两使职官)改名。从八品(资料出处参“承直郎”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