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傅庚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傅庚生1910—1984

辽宁辽阳人,祖籍山东蓬莱。
曾任西北大学教授,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常委等职。著有《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文学赏鉴论丛》等。
字:萧岩
笔名:齐争、更生、萧严、萧岩、筱岩

傅庚生

傅庚生自传(附著作目录)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2辑第344页

傅庚生1910——

字肖岩,曾用筆名傅肖岩、肖嚴、筱岩、更生、齊争等,祖籍山東蓬萊,五世祖遷遼寧瀋陽。1910年(清宣統二年) 生。6歲入吉林省立模範小學。1922年畢業。1923年春,考入瀋陽第三中學。1926年轉入東北大學國文系預科。1927年冬,升入東北大學本科哲學系。翌年春,被派任東三省特别區 (哈爾濱)教育會编輯,並轉學法政大學經濟系。數月後,調任東三省特别區 (哈爾濱) 教育廳第二科科員。九一八事變後赴北京,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寄讀生。翌年暑假,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三年級。1932年兼任北京弘達學院語文教員。1933年加入東北行健學會兼民友書局编輯。193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任弘達學院專任教員。1937年兼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東北青年教育救濟處第二组组長。抗日戰争爆發後,赴武昌任湖北省教育廳秘書; 同年7月,赴四川萬縣。1939年起,任東北協會第一组幹事、主任幹事、秘書。1941年9月,擔任東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並兼校長辦公室秘書。1943年冬,離開東北大學,至四川金堂銘賢學院任教。1945年8月抗戰勝利,入成都華西大學任副教授,並在成都市第一中學、市女子中學及甫澄中學等校兼課。1946年10月,任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師。1947年離北大,任東北中正大學、東北女子文理學院兩校中文系教授,兼任遼東學院中文系教授; 同年10月,還兼任瀋陽益華公司總務部經理。1948年4月,至西北大學任教授。1949年5月後,被選為西北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並兼任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 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後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陝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顧問,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陝西省分會理事,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著有《中国文學欣賞舉隅》、《中國文學批評通論》、《杜甫詩論》、《国語選》、《杜詩散繹》、《文學賞鑒論叢》、《杜詩析疑》。

傅庚生1910—1984

字肖岩,祖籍山东蓬莱县。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先后在弘达学院、东北大学、华西大学、北京大学、辽东学院等校任教。生前任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文学赏鉴论丛》、《杜诗析疑》、《杜甫论集》(与傅光合著)等。
傅庚生在《杜甫诗论》一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杜甫诗歌的创作成就、自树一家之言。指出杜甫“真心地为人民而歌唱,为人民而战斗,讽刺奚落着当时的王朝统治阶级”,“以号称‘诗史’的横扫千军的诗笔暴露现实的丑恶;总汇古昔诗歌创作的经验,熔于一炉;又多方面地尝试,独树一帜,以‘诗圣’的尊严威临着封建社会的诗坛”。概括杜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在《杜诗析疑》中傅庚生提出对李杜的评价,认为,李白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杜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李白“诗风清新俊逸”,不易学到,故议论也少;杜甫“诗法谨严,为后世尊尚”,故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绝大多数人都推重杜诗,但不能因此就“抑李扬杜”或“扬李抑杜”。在对杜诗《咏怀》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阐释中,傅庚生批驳了古人“自伤其穷”、“动人主侧隐”论和胡适的“弹劾时政”说,认为“《咏怀》写出人间的不平,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尤其创造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震撼千古的名句,这些都是唐代以来的诗人望尘莫及的,应该首先肯定下来。”同时指出,这两句实际上是从儒家的“民本”思想中蜕化出来的,“其思想内容,追到底还是儒家忠君思想的另一种表现。”书中对长期以来杜诗注家聚讼纷纭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审的辨析,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作者几十年潜心钻研杜诗的结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