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彭莹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彭莹玉?—1353元末红巾军徐寿辉部将领。原名彭翼(一作彭国玉),人称彭和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自幼出家,在袁州南泉山慈化寺为僧。曾借治病为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宣传弥勒佛下生,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至元四年(1338年)与其徒周子旺曾发动五千余人起义,事败后,子旺被杀,他逃淮西。淮民争庇之,虽有司严捕,卒不能获。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在颍州发动起义,他与罗田徐寿辉、麻城邹普胜等起义于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以头裹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旋克蕲水(今湖北浠水),推举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莹玉任军师,确定分兵攻打州郡,以扩大影响。他率军攻占了湖广、江西的大片地区,军功卓著。次年,元江西行省左丞火你赤包围瑞州(治今江西高安),他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一说于至正十二年与元将董抟霄作战时,在杭州壮烈牺牲。 彭莹玉?—1353元末红巾军徐寿辉部将领。即“彭翼”,人称“彭和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自幼在袁州慈化寺为僧,后以白莲教宣传、组织农民进行反元斗争,于至元四年(1338年)与其徒周子旺领导起义,被元军镇压,子旺被捕牺牲,他避往淮西,继续秘密传教,组织起义力量。至正十一年(1351年)秋,响应北方红巾军起义,与徐寿辉、邹晋胜等聚众占领蕲水(今湖北浠水),建立天完政权,建元治平,任军师。后率红巾军攻克江州(今九江)、饶州(今波阳)等地。当彭莹玉分兵进攻浙西、浙东诸州县时,元军乘机突袭,后牺牲于瑞州(今江西高安)。一说牺牲于杭州。 彭莹玉?~1353元末红巾军将领。即彭翼,人称彭和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在袁州慈化寺为僧,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初与其徒周子旺发动起义。子旺被捕杀,他出走淮西。至正十一年(1351年)秋,与邹普胜、倪文俊等聚众响应刘福通起义,推徐寿辉为首领,于蕲水(今湖北浠水)建立政权,任军师,攻占湖广、江西等地。后在瑞州战死。 彭莹玉?—1353即彭翼,人称彭和尚。元末红巾军将领。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在袁州慈化寺为僧,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初与其徒周子旺发动起义。子旺被捕杀,他出走淮西。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秋,与邹普胜、倪文俊等聚众响应刘福通起义,推徐寿辉为首领,于蕲水(今湖北浠水)建立政权,任军师,攻占湖广、江西等地。后在瑞州战死。一说他于至正十二年攻克徽州,战死于杭州。 彭莹玉?—1353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又名彭国玉、彭翼,人称彭和尚、彭祖,袁州(江西宜春)人。在袁州南泉山慈化寺为僧时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劝人信弥勒佛,因会治病,农民“翕然事之如神”。后至元四年(1338),与其徒周子旺在袁州起义,从者五千余人。起义失败,逃匿淮西,继续宣传弥勒佛教。至正十一年(1351),其徒邹普胜复以“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相号召,与徐寿辉举红巾为号,在蕲州(湖北蕲春西南)发动起义。十二年,与项普略转战江西、安徽、江苏,任天完政权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他所率红巾军纪律严明,摧富益贫。十三年战死于瑞州(江西高安)。一说十二年战死于徽、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