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偶蹄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奇蹄目←→偶蹄目jī tí mù ← → ǒu tí mù

奇蹄目:哺乳动物中有蹄类的一目,后肢三趾,前肢三趾或四趾,有的前肢后肢各有一趾,趾端形成一个较大的圆蹄,不反刍,盲肠大,如驴、马等。
偶蹄目:哺乳动物中有蹄类的一目,四肢各有四趾,趾有蹄,如牛、猪等。
【例】 偶蹄目:都是大中型兽类。前后肢长大,第一趾完全退化,第二、五趾不发达,或退化,仅第三趾和第四趾发达,同形且对称,趾端具坚硬的蹄,蹄为偶数,故称偶蹄。(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基础知识》编写组编: 《生物基础知识》)奇蹄目:体大、中型,第三趾特别发达,其余不发达或完全退化,趾端亦具蹄,以蹄行走,如马、驴、骡、犀牛等。(同上)

偶蹄目Artiodactyla

足趾成双数的大中型有蹄哺乳动物。如猪、牛、羊、骆驼以及鹿、黄羊、河马、长颈鹿等。其中以鼷鹿最小,体重仅2~5千克;河马最大,可达3 600千克。
特征 第三、四趾明显较其他趾发达,趾端有蹄,身体重量主要由此两趾承受。鹿和牛、羊等皆有角,但其形态和发生各不相同。鹿角由真皮骨化而来,分叉,每年定期脱换; 新生鹿角外被皮肤,称为鹿茸; 牛羊的角在骨角外面套有从表皮特化而成的角质鞘; 叉角羚的角也由骨质角心和角质鞘组成,角心不脱换,而其角质鞘却定期脱换, 而且也分叉。 猪、 西䝎、河马、骆驼和鼷鹿皆无角。很多偶蹄类的上门齿多退化或消失,由下门齿行切割功能,其下犬齿也往往形成门齿的形状。反刍类的胃有3~4室,如牛胃可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部分。其复胃十分膨大,几占腹腔的3/4,动物在短期内吞食大量食物之后,常在安全地带进行反刍,并可借助微生物消化植物纤维。猪形类多为杂食性,单胃; 河马主食水生植物,它与西䝎皆有三室胃,但不反刍。繁殖季节和怀孕期因种而异。产仔数除猪科及西䝎科外,每窝以1~2仔较为普遍(见表)。
分类 偶蹄目可分2亚目,9科,75属,185种。猪形亚目(Suina), 有猪科(Suidae)、西䝎科(Ta-yassuidae)、河马科(Hippopotamidae)。
反刍亚目(Ruminantia),有骆驼科(Camelidae)、鼷鹿科(Tragulidae)、鹿科(Cervidae)、长颈鹿科(Giraffidae)、叉角羚科(Antilocapridae)、牛科(Bo-vidae)。中国的偶蹄目有5科,约42种。
猪科(Suidae) 吻部延伸,末端鼻孔处有软骨垫。雄性犬齿成獠牙状。四肢较短,各具4趾,仅三、四趾着地。如野猪,广布于欧、亚、非三洲,是家猪的祖先。其吻比家猪长,耳直立。


几种鹿科动物的繁殖

种 名性成熟年龄繁殖季节怀孕期(天)每窝仔数
驼鹿(Alces alces)1.5~2.5年9~10月240~2501~2
麅(Capreolus,apreolus)2年7~8月140~2802
马鹿(Cervus elaphus)♂3.5
♀2.5年
9~10月234(225~
246)
1
坡鹿(C.eldi)18月3~5月1831
梅花鹿(C.nippon) 9~11月2401
水鹿(C.unicolor) 全年2401~2
麋鹿(Elaphurus davidinanus) 6~7月2501~2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1年1月1601
赤麂(Muntiacus muntjak) 全年1831~2
驯鹿(Rangifer tarandus)♂2年
♀1.5
9~10月2401(1~2)

骆驼科(Camelidae) 头细颈长,四足均具2趾,趾背有甲状蹄,脚下有宽大的角质皮层垫衬,称胼胝体。上颌仅在两侧保留一对犬齿状的上门齿。胃分三室,第一、二胃的内壁附有许多水囊。红细胞椭圆形。现存3属、6种。中国产一种——双峰驼。野生种类体形较小,驼峰较矮,颈部有鬣毛,前肢无胼胝体; 分布于柴达木和塔里木两盆地之间和甘肃等地,现已濒临灭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单峰驼分布于阿拉伯及北非。
鹿科(Cervidae) 体形大小不一。 除麝和(Hy-dropotes inermis)外,雄性都有分叉的角;但驯鹿两性都有角。鹿茸是名贵药材。本科除麝外皆无胆囊。现有17属,38种。除南极、澳洲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之外,其他各地皆有分布。中国约20余种,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麝腹部有麝香腺,麝香是贵重药材。麅是北方林区的重要狩猎资源。麂是华南地区的中型鹿类,麂皮柔韧,可制高级皮革。梅花鹿是鹿茸的主要来源,已广为驯养; 野生种仅存于东北、长江中下游南部山区以及台湾等地。与它同属的尚有马鹿、白唇鹿、豚鹿和坡鹿等。麋鹿又称四不像,原产于黄河下游诸省,现仅人工放养的有限数量。驼鹿 (Alces alces)亦称麋,或误称四不像,为鹿科中较大形的种类,体重可达700千克,产于大兴安岭一带。驯鹿(Rangifer tarandus)野生种主要分布于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等地。中国东北有半驯化的驯鹿群。
牛科(Bovidae) 亦称洞角科。角不分叉,外包角质鞘,内有与额骨相连的骨质角心。本科为偶蹄目中最大的一类,现存约45属,128种。中国约有17种。如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秦岭一带; 印度野牛(Bos gaurus)即野黄牛,分布于云南西部。以上两种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羊(Procapra gutturosa)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是草原上重要的狩猎资源,羚羊 (Ga-zella subgutturosa)与黄羊相似而尾较长,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及青海、甘肃等地的荒漠草原。青羊(Naemorhedus goral)亦称斑羚,为贵重毛皮动物,分布于内蒙古、山西,向南一直到福建、广东等地山区。产于中国的野生牛科动物还有盘羊 (Ovisammon)、岩羊(Pseudois nayaur)、北山羊(Capraibex)、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藏羚 (Pantho-lops hodgsoni)以及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u-sis)等。野水牛(Bubalus bubalis)是家水牛的祖先,产于尼泊尔、印度及马来西亚等地。绵羊 (Ovis ovis)、山羊 (Capra hircus)和牦牛 (Bos grunniens)也都是牛科中的家养种类,现在西藏仍有野生牦牛。
鼷鹿科(Tragulidae) 小型偶蹄类,重约2~5千克。无角。无上门齿,上犬齿成獠牙状。胃三室。栖息于森林、灌丛或河边草丛中。以青草为食。中国产一种——小鼷鹿(Tragulus javanicus),大小如兔,体重2千克左右,仅见于云南南部。

偶蹄目Artiodactyla

哺乳纲。足趾成双数的大型有蹄哺乳动物。第3、4足趾特别发达,长短相等,并以此负担体重,第1趾缺失,第2、5趾不发达或缺失,因趾端有蹄,又为双数,故名。胃单室或复胃(3~4室)。除少数杂食性外,多数为草食性。包括许多重要的家畜。野生种类分布极广,除澳大利亚外,各大陆均有。现存9科185种,中国有42种。分两亚目:
❶不反刍亚目,如猪、西貒、河马等;
❷反刍亚目,如骆驼、羊驼、鹿、长颈鹿、羚羊、牛、羊等。

偶蹄目

哺乳纲的一个目。现存10科75属184种,包括野猪、河马、骆驼、鹿、叉角羚、长颈鹿、麝和鼷鹿等。其中长颈鹿是最高的动物,头顶距地面5~5.4m。最矮小的是鼷鹿,高0.5m。本类动物以趾端的蹄着地而行,通常由粗大的第3、4趾均衡地承担体重,第2、5趾小而呈悬蹄,或空缺。胃的构造复杂,呈4室。河马科、野猪科和西科不反刍。胃1~3室。

偶蹄目

偶蹄目outimuArtiodactyla

脊椎动物,哺乳纲的1个目。多为大型、中型的草食性陆生有蹄类哺乳动物。世界上现有171种,由于第3和第4趾(指)特别发达,长短相等;第1趾完全退化,第2和第5指(趾)不发达或缺如,因指(趾)为双数,指(趾)端又有鞘状蹄,故称为偶蹄目。除澳大利亚外,野生的偶蹄类遍布世界各地。依动物的消化方式和胃的结构,可分为2个亚目:不反刍亚目(如猪、河马等)和反刍亚目(如骆驼、羊、鹿、长颈鹿、牛、羚羊、驼羊等)。本目动物经济意义很大,有的种类为重要的家畜,如牛、羊、驯鹿、骆驼、牦牛等,有的种类为著名的药用动物,如麝、梅花鹿。现约有百余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 白犀   猪 ☛
000028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