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偏脸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偏脸城

位于吉林梨树长白山乡岫岩村东。城筑于西北高、东南低漫岗之上,由于方位偏斜,故名“偏脸城”。平面略呈方形,依山势夯土版筑,总计周长4318米;南墙遭破坏,东、西、北三面城垣保存尚好,最高处达7.4米。有四门,外有翁城,四隅筑角楼,城垣外有护城河痕迹。城内采集器物有提梁瓜棱瓷壶、黑釉玉壶春瓶、猫首埙、陶砚、双鲤鱼铜镜、铜风铃、铜造像、小铜人、鸱吻和兽面瓦当等,并有大量铁制生产工具等遗物。偏脸城乃辽代九百奚营故地;是宋金交通由汴京(河南开封)、经咸平府 (辽宁开原县城)、信州(怀德县秦家屯古城)、济州黄龙府(吉林农安县城),至金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县白城)的必经孔道。为金天德二年(1152)升咸平府为总管府时,将韩州州治从柳河县(辽宁昌图县八面城)迁居辽之九百奚营故地,所设新韩州的故址所在。1961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偏脸城

偏脸城

位于县城北4公里处昭苏太河北岸。亦称昭苏太王城。古城地势不平,顺山坡横下,西北高东南低,向东倾斜,有如歪偏之人面,故名。据出土文物考定,城建于辽代,金灭辽后继续使用,后毁于战火,元代已经废弃。原称九百奚营,属临津县管辖。金代韩州原在柳河县(今辽宁昌图县八面城),由于九百奚营地处交通要道,天德二年遂迁韩州治所于此,辖临津、柳河二县。北宋灭亡后,徽、钦二帝被俘北行,曾被囚禁于此达两年之久。古城仅存土筑城墙,每面长约千余米,宽一米,高约五、六米。四面有门,门外有瓮城,四角有圆形高台,为角楼遗址,西墙与北墙外有护城壕,城内已变成农耕之地。曾出土一批石器、陶器、瓷器和铜器,多为金代遗物。清末云广盛有《昭苏城》诗云:“浩浩长河春水涌,沉沉寒寺晓钟鸣。卧龙跃马终何用,犹说辽金十万兵。”

☚ 5. 梨树县   叶赫古城遗址 ☛
000011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