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台

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中国的华北地台的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末期(约18亿年以前)。盖层沉积始于18亿年以前至新生代(距今260万年)。华北地台的范围大体在贺兰山—六盘山以东,秦岭—阴山之间,大别山以北,东至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面积约120万km2

地台

地台ditai

又称陆台。奥地利地质学家E·休斯于1885年首先提出,1900年,法国地质学家E·G·奥格首次明确地把地槽和地台看作是地壳的两个对立的构造单元。后来俄国地质学家A·Ⅱ·卡尔宾斯基等在对俄罗斯地台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才逐渐提出关于地台的系统理论。概括地讲,地槽旋回结束后变成褶皱带,由相对活动地带变成相对稳定的地带,地壳上这种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称为地台。地台的外形呈近似圆状,直径可达几千公里。
地台的运动形式不同于地槽,地台的升降运动幅度小,速度慢,差异性也小,其升降总幅度一般只相当于地槽的1/10,但地台的个别部分的升降幅度可以大于地槽的个别部分。在地台的一些部分下降时,可以发生海侵,形成地台浅海,在其中沉积碎屑岩、石灰岩等,盖在地台基底上面,所以叫作盖层。由于地台的下降幅度小,这些沉积盖层的厚度较薄,一般只有几十米、几百米,有的可达一、二千米或者更厚一些。但岩性、岩相比较稳定,横向变化不显著,沉积范围比较广。在同一地台上虽然有些部分下降,沉积了盖层,但也有些部分上升,始终未被海水淹没,这样的地方就没有形成盖层。因此,地台有的部分具有双层结构,下层称地台的褶皱基底,上层称地台的盖层,中间被一个不整合面(也是侵蚀面)分开。褶皱基底是在该地区形成地台以前的地槽阶段的产物,岩层褶皱复杂,变质强烈,主要由各种结晶变质岩所组成;地台盖层是褶皱基底形成以后在侵蚀面上堆积的新岩层,层次清楚,构造和缓,基本没有变质。此外,地台有的部分因长期上升,遭受侵蚀,只具单层结构,即只有褶皱基底,这样的部位称为地盾。如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巴西地盾、非洲地盾等,大面积古老的变质岩层暴露在地表,或上面只覆盖着较新的松散沉积物。根据褶皱基底的形成时代,可以分为古地台和年青地台。前者基底是在古生代之前形成的;后者基底是在古生代或更晚时代形成的,一般还处于年轻褶皱山脉的状态。因此,一般所说地台主要是指古地台而言。在一些文献中,把地台、地盾或地壳上已达到稳定并在漫长地质时代中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称克拉通(craton)。
在典型的地台上,因褶皱基底坚硬稳定,构造活动相对微弱,盖层褶皱不很强烈,多是一些平缓开阔的褶皱,如短背斜、短向斜、穹窿构造、构造盆地等。但有时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包括盖层断裂、基底断裂以及更深的断裂,并常形成地堑、地垒、阶状断层等。与此相应,岩浆活动也相对微弱,盖层中有时有中小型中酸性侵入体,如花岗岩、闪长岩之类;但沿着基底断裂常有大规模裂隙基性喷发活动,以玄武岩为主,形成大规模的熔岩流、熔岩被等。如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中国内蒙古汉诺坝玄武岩等。由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都相对微弱,所以地台盖层的变质作用也比较轻微,少有区域变质作用,多有局部的接触变质作用。
地台上的矿产包括盖层和基底中的矿产。因地台上进行着长期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缘故,盖层中沉积矿产较为丰富,经常富集铁、铝土、煤、石油、岩盐、石膏等矿产。由于穹窿构造、短背斜等构造比较发育,常形成良好的储油构造。但盖层中岩浆侵入体的规模和种类都远逊于地槽,所以与之有关的金属矿产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不过,有些活化地台如中国地台是例外,由于频繁的岩浆活动,金属矿产却十分丰富。至于地台基底,往往蕴藏着地台形成以前各构造旋回中所形成的各种矿产,特别是占世界总储量70%的铁矿都储藏在前寒武纪古老的变质岩中。

☚ 地槽   多旋回构造说 ☛

地台

又称“陆台”。地壳中自寒武纪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地构造单元。具有双层结构。下层为褶皱基底,上层为沉积盖层。

地台

platfor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