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官 候官官名。南北朝时期的魏国置。掌探察百官过失。《资治通鉴·宋纪》: “(魏主)增置内外候官,伺察诸曹及州、镇,或微服杂乱于府寺间,以求百官过失,有司穷治,讯掠取服,百官赃满二丈者皆斩。” 胡三省注:“魏自道武帝以来有候官,今增其员。” ☚ 候 候人 ☛ 候官hòu guān 候官不是一官,候、候丞、候吏、候长、候史、斥候、亭燧等都是候官。 1、汉朝边郡都尉属下的候官,掌侦察报警敌情。见《后汉书·郡国志·上郡》。参看"候"、"候丞"、"候长"、"候史"。 2、即"候人",掌迎送宾客、稽查行人及道路治安。参看"候人"和"候3"。 3、掌领兵的武官,参看"候1"。 4、掌守护京都城门的武官,又称门候。参看"候4"。 5、北魏置内外候官,掌伺察诸曹及州镇官员,微服于府寺,寻百官过错。 候官又称候、军候。官名,古代迎送宾客的候吏,负责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均有此称。简牍中出现的候官,多为边郡塞上警戒之官,隶属于都尉。 候官官名。❶汉代边境戍所官员,掌候望敌情,燃放烽火。每百里设一候官。
❷北魏时置,掌伺察内外,巡逻街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