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倒糖饼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倒糖饼儿民间糖艺。又称“倒糖巴巴儿”、“倒糖灯影儿”。1986年成都市东城区糖画协会成立,把 “倒糖饼儿” 规范称为 “糖画”。四川何时开始制糖,已无从查考。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说: “糖霜 (一名冰糖) 制法是唐代宗时人邹和尚所传,原料用甘蔗,四川遂宁产的最有名。” 邹和尚是四川遂宁僧人。唐代以前,四川就开始栽种甘蔗制糖。北宋 《太平寰宇记》记载,北宋初年,甘蔗已成为四川内江地区三大土产之一。沱江两岸千里蔗林,土法制糖随处可见。从那时以来,四川糖制品也逐渐增多。一些农家逢年过节也熬一点红糖或饴糖,给孩子们浇注、制作一些好玩可口的糖食。最初只是将糖液倒在木板上,冷凝成饼; 后来先制模具,再将糖液浇在模子里,铸成各种动物形象。当时人们把这种糖食叫 “糖饼儿”,并沿用至今。这种糖食再经人们的巧手不断改进,发展成用糖线直接制作,并形成行业化。另外,明代时有人用糖液做成各种人物、动物来祀神。熔糖印铸成各种动物 (狮、龙等) 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当时人们戏称这些糖人为 “糖丞相”。至清咸丰、同治年间,“倒糖饼儿” 已在四川城镇盛行。制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如龙、凤、鱼、鸟、牛、猴、虫等,都铸得极为优美生动。后来,又吸收皮影、剪纸、雕塑等艺术的造型手法,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四川糖画。倒糖饼儿的手法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丝,即用粗、细糖丝线条表现图案,行话叫丝丝货; 一类是拓,即搪,先制成块状的薄片再加线条,组合成图案,行话叫支皮子; 一类是制成一种图案的主体,将中空部分用糖丝、片填满,再加其他部分,行话叫板板货。旧时川西坝子上的糖画艺人数 “太阳会” 会首蔡建成技艺最高,能统帅川西丝丝派、支皮子派、板板货派三派糖画艺人,人称 “蔡糖饼”。现著名艺人有蔡树全、徐淑华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