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信息传播报道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信息传播报道业

信息传播报道业

信息从发生端到达接受端,必须经过一种或几种传输过程,这些传输过程都要应用一定的媒介(电子或非电子)。从事这项工作的行业,即是信息传播报道业。通过传输,实现信息合理的分布,为信息用户服务,使信息业发挥作用。根据传输媒介的类型,信息传播报道业分为两部分:报业、广告业、出版等非电子传输业; 广播、电视、通信业等电子传输业。但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使报业、出版业广泛采用了电子技术,广告业更是把广播电视作为主要媒介。因此用电子媒介作为区分行业的标志已不大相宜,但因为他们的社会任务不同,行业的区别还是明显存在的。
(1)出版业。出版最早是为读者服务的一种誉写业,公元前4世纪出现在希腊、罗马和中国。到19世纪,随着纸张、蒸汽机的使用和排版,出版、印刷、装订、销售才逐渐分离,出版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普遍支持和提携本国出版业,使西方出版业得到了又一次繁荣,出现跨国出版业进出口贸易额增大,其它地区的出版业也有了长足进展。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出版业规模扩大,现代化程度提高。激光照排以及数字模拟排版在加速推广,对复杂的汉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个人计算机的出现造就了一代软件出版业。英国现在有一百多家从事教学软件的出版社。其它形式的电子出版社也在迅速发展。如“视觉资料服务”以书面的形式提供信息资料库服务,当读者需要时,通过双向通讯网络即能把需要的资料调到自己的电视屏幕上。但图书作为一种出版物形式,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被完全取代的。一方面是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消遣的乐趣从屏幕上是得不到的,读书与读机器毕竟还有很大的差异。
出版业的业务主要有编辑、设计和生产、推销三部分,包括一部书从最初设想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编辑部门的职能是确定选题、编辑加工和编排; 设计部门的职能是负责确定书的外观式样; 生产部门的职能是按上述设计方案投产制作; 推销部门的职能是通过某一发行渠道将图书提供给读者。在大部分国家中,生产部门实际上都独立于出版社之外,一般是由出版社选定印刷厂印刷、排版和装订。主宰当今国际出版业的是一些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其它机构的大公司。这些公司不断地吞并小型出版社,扩大其出版范围。
我国的出版业历史悠久,从西汉到清末共出书181755部,流传至今的大约有2万多部。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共出书10万多种。建国后,我国的出版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图书出版总数从1988年起一直居于世界首位。1990年共有出版社462个,出版图书80244种,总印数56.4亿册,期刊杂志5751种,总印数17.9亿册。从建国到1991年,共出书115万种。计算机化在生产和管理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90年,计算机排版印刷的用纸量占40%。
(2)报业。报业是信息业中产生最早的行业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占据主要地位。17世纪,真正的报纸(近代报纸)基本定型。1609年,在德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 《通告——报道或新闻报纸》; 1660年最早的印刷日报 《莱比锡新闻》 在德国出版发行。从后报业逐渐与其它社会产生部门分离,有了固定的办报机构和发行机关,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独立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信息量猛增,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不论是发达国这还是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报纸版面增加,出版周期缩短,内容多样化,报纸与读者间的交流增加,服务性越来越强; 报纸的印刷、发行手段也日益现代化。世界报业规模越来越大,发行数量呈直线加速上升。近十几年发展更快,几乎每天都有新报问世,阅读报纸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因为经济和历史各方面的原因,整个世界的报业发展不平衡,普及程度也不相同。发达国家报业规模大,普及程度高,而经济落后国家规模较小,普及程度也较低。
报业的主要内容是报纸。它的任务是通过报纸这种新闻媒介来完成的,具有与社会制度有关的特殊功能和与社会制度无关的一般功能。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报业的哪个阶级、集团所掌握,就为哪个阶级或集团服务。它的一般功能是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都共同存在的,主要有传播新闻、引导社会舆论、进行知识教育、提供文化娱乐等。
西方国这在二战前后,出现了报系或报业集团,报业逐渐走向垄断;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报业垄断规模由国内向国际发展,报纸种数和报社的数字日渐减少,出现了国际报业大王。我国的近代报纸比西方国家晚,直到20年代初,报纸的内容和文体才定型。新中国成立后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90年,报数达1487种,总印数211.3亿份,年增长率为2.1%。
报业在很长的时间里,几乎独霸了信息传播报道业,但广播业,电视业异军突起,打破了报业大一统的局面,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速度,广度、感染力和形象性方面,报纸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广播电视。但报纸同广播、电视机相比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报纸的容量大; 二是从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看,通过报纸接受信息比从广播、电视接受信息具有更强的选择性; 三是报纸传播信息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版面; 四是由于报纸是通过印刷符号传播信息,所以它的信息内容便于保存,具有较强的文献价值。因此报业虽然失去了其霸主地位,但仍为传播报道业的一支生力军,是与广播业、电视业平起平坐的三大信息传播业之一。
(3)广播电视业。广播电视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大众传播工具,它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导线向公众传播声音和图象节目。最早开办广播电台的是美国。1920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工司正式营业,无线电广播业由此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播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大众传播工具,只有不丹、列支敦士登和圣马力诺没有开办。
1936年11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设立了一台电视台,正式播送电视节目。这是现代电视业发展的开端,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电视业的发展受到了重大的阻碍,40年代只有美、苏、英三国有电视,全世界电视总数不足500万台。50年代是电视业发展的黄金时间。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已有了电视,也有许多国家开办了卫星直播电视业务。
我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由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设立的。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电播电台”首次播音,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由此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经过40年的建设,广播已具有了相当规模。到1990年,全国已有广播电台600座,发射台673座。从1958年我国建成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到1990年已有510座电视台。
广播电视业是以电视广播为媒介,传播新闻消息、引导社会舆论、进行知识教育和提供文化娱乐。这些功能与报业是相同的,但电视广播作为电子传播媒介,又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迅速及时、对象广泛、渗透力强、感染力和传真性好,现场感强。而且作为娱乐性很强的传播媒介,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强。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视业以越来越多的物质技术保证,使其作用范围更大。有了通讯卫星之后,本国的广播电视业可扩展到其它国家以至全世界,影响面越来越大,使世界各国不再因距离而隔阂,整个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通畅、频繁、方便了。广播电视业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大众信息传播报道业,随着社会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将朝现代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4)通信业。通信业是利用电子手段(主要指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传输服务的行业。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日益结合紧密,促使通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通信传输向高速、高频、宽带化方向发展,通信业务从话音向数据、文本、图象等多种业务发展,通信业正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通信业的业务主要有电话服务、电报服务、数据传输、图象传输等。电报、电话服务由来已久,但其业务范围、业务能力已今非昔比。电话已在全世界联网,它作为用户传真、可视图文、电子邮件等新业务的基础设施,对用户使用新通信业务起着重要作用,受到各国的重视。1978年,法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成批数据传输网,它把电话和一个视频终端联接起来,用户可通过它把各种数据库及电子电话薄进行信息交流,而且西方二十多个国家将实现电信网互连,可实现国家间的数据库对话。为此,移动电话、城市寻呼也异军突起,几年来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业务,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数据传输和图画传输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通信业务。数据传输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通过公用数据通信网享用各种数据库资源。它把联机检索中心和用户联系起来,使数据交换业务更加实用化。它的业务主要有:
❶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
❷综合业务数字网。
❸网间互连。
❹数字数据业务。
❺电子邮件。
❻查号簿业务。
❼远程信息业务。西方国家数据通信网的开发,最终将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网络,即实现宽代业务数字网(ISDN)。
图象传输是通过电信网络把来自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象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也称可视图文。其服务内容有电缆电视和图象传送两种。
我国的通信业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市话网的自动率达96%,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被广泛采用。1993年建成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1994年底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及部分县城600多个城市,同时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开始营业。

☚ 信息传递模式   用户的信息需求 ☛
信息传播报道业

信息传播报道业

信息从发生端到达接受端,必须经过一种或几种传输过程,这些传输过程都要应用一定的媒介(电子或非电子)。从事这项工作的行业,即是信息传播报道业。通过传输,实现信息合理的分布,为信息用户服务,使信息业发挥作用。根据传输媒介的类型,信息传播报道业分为两部分:报业、广告业、出版等非电子传输业;广播、电视、通信业等电子传输业。但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使报业、出版业广泛采用了电子技术,广告业更是把广播电视作为主要媒介。因此用电子媒介作为区分行业的标志已不大相宜,但因为他们的社会任务不同,行业的区别还是明显存在的。
1.出版业
出版最早是为读者服务的一种誊写业,公元前4世纪出现在希腊、罗马和中国。到19世纪,随着纸张、蒸汽机的使用和排版,出版、印刷、装订、销售才逐渐分离,出版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普遍支持和提携本国出版业,使西方出版业得到了又一次繁荣,出现跨国出版业进出口贸易额增大,其他地区的出版业也有了长足进展。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出版业规模扩大,现代化程度提高。激光照排以及数字模拟排版在加速推广,对复杂的汉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个人计算机的出现造就了一代软件出版业。英国现在有一百多家从事教学软件的出版社。其他形式的电子出版社也在迅速发展。如“视觉资料服务”以书面的形式提供信息资料库服务,当读者需要时,通过双向通讯网络即能把需要的资料调到自己的电视屏幕上。但图书作为一种出版物形式,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被完全取代的。一方面是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消遣的乐趣从屏幕上是得不到的,读书与读机器毕竟还有很大的差异。
出版业的业务主要有编辑、设计和生产、推销三部分,包括一部书从最初设想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编辑部门的职能是确定选题、编辑加工和编排;设计部门的职能是负责确定书的外观式样; 生产部门的职能是按上述设计方案投产制作;推销部门的职能是通过某一发行渠道将图书提供给读者。在大部分国家中,生产部门实际上都独立于出版社之外,一般是由出版社选定印刷厂印刷、排版和装订。主宰当今国际出版业的是一些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其他机构的大公司。
2.报业
报业是信息业中产生最早的行业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占据主要地位。17世纪,真正的报纸(近代报纸)基本定型。1609年,在德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纸》;1660年最早的印刷日报《莱比锡新闻》在德国出版发行。以后报业逐渐与其他社会产生部门分离,有了固定的办报机构和发行机关,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独立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信息量猛增,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报纸版面增加,出版周期缩短,内容多样化,报纸与读者间的交流增加,服务性越来越强;报纸的印刷、发行手段也日益现代化。世界报业规模越来越大,发行数量呈直线加速上升。近十几年发展更快,几乎每天都有新报问世,阅读报纸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因为经济和历史各方面的原因,整个世界的报业发展不平衡,普及程度也不相同。发达国家报业规模大,普及程度高,而经济落后国家规模较小,普及程度也较低。
报业的主要内容是报纸。它的任务是通过报纸这种新闻媒介来完成的,具有与社会制度有关的特殊功能和与社会制度无关的一般功能。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报业的哪个阶级、集团所掌握,就为哪个阶级或集团服务。它的一般功能是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都共同存在的,主要有传播新闻、引导社会舆论、进行知识教育、提供文化娱乐等。
报业在很长的时间里,几乎独霸了信息传播报道业,但广播业,电视业异军突起,打破了报业大一统的局面,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速度,广度、感染力和形象性方面,报纸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广播电视。但报纸同广播、电视机相比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报纸的容量大;二是从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看,通过报纸接受信息比从广播、电视接受信息具有更强的选择性;三是报纸传播信息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版面; 四是由于报纸是通过印刷符号传播信息,所以它的信息内容便于保存,具有较强的文献价值。因此报业虽然失去了其霸主地位,但仍为传播报道业的一支生力军,是与广播业、电视业平起平坐的三大信息传播业之一。
3.广播电视业
广播电视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大众传播工具,它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导线向公众传播声音和图像节目。最早开办广播电台的是美国。1920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正式营业,无线电广播业由此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播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大众传播工具,只有不丹、列支敦士登和圣马力诺没有开办。
广播电视业是以电视广播为媒介,传播新闻消息、引导社会舆论、进行知识教育和提供文化娱乐。这些功能与报业是相同的,但电视广播作为电子传播媒介,又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迅速及时、对象广泛、渗透力强、感染力和传真性好,现场感强。而且作为娱乐性很强的传播媒介,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强。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视业以越来越多的物质技术保证,使其作用范围更大。有了通讯卫星之后,本国的广播电视业可扩展到其他国家以至全世界,影响面越来越大,使世界各国不再因距离而隔阂,整个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通畅、频繁、方便了。广播电视业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大众信息传播报道业,随着社会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将朝现代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4.通信业
通信业是利用电子手段(主要指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传输服务的行业。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日益结合紧密,促使通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通信传输向高速、高频、宽带化方向发展,通信业务从话音向数据、文本、图像等多种业务发展,通信业正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通信业的业务主要有电话服务、电报服务、数据传输、图像传输等。电报、电话服务由来已久,但其业务范围、业务能力已今非昔比。电话已在全世界联网,它作为用户传真、可视图文、电子邮件等新业务的基础设施,对用户使用新通信业务起着重要作用,受到各国的重视。1978年,法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成批数据传输网,它把电话和一个视频终端联接起来,用户可通过它把各种数据库及电子电话簿进行信息交流,而且西方二十多个国家将实现电信网互连,可实现国家间的数据库对话。为此,移动电话、城市寻呼也异军突起,几年来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业务,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数据传输和图画传输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通信业务。数据传输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通过公用数据通信网享用各种数据库资源。它把联机检索中心和用户联系起来,使数据交换业务更加实用化。它的业务主要有:
❶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
❷综合业务数字网。
❸网间互连。
❹数字数据业务。
❺电子邮件。
❻查号簿业务。
❼远程信息业务。西方国家数据通信网的开发,最终将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网络,即实现宽带业务数字网(ISDN)。
图像传输是通过电信网络把来自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像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也称可视图文。其服务内容有电缆电视和图像传送两种。
我国的通信业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市话网的自动率达96%,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被广泛采用。1993年建成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1994年底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及部分县城600多个城市,同时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开始营业。

☚ 信息传递模式   用户的信息需求 ☛
000003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