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信南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信南山 信南山《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三家《诗》义未阐。此非刺诗,理由同《楚茨》。盖为周王烝祭(即冬祭)之乐歌。诗言“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谓西周时代的井田制。又云“中田有庐”,自来说者纷纭,亦皆涉及井田制,故此诗别具史料价值。全诗六章,每章六句。从地利、天时、黍稷、瓜蔬等说起,然后乃及祭祀正事。较之《楚茨》之详密严整,此诗稍为简略,布局亦加跌荡,多闲情别致,显出别一种格调。 ☚ 楚茨 大田 ☛ 《信南山》信彼南山,(一) 南山原野远又长, 维禹甸之。(二) 夏禹这儿来开荒。 畇畇原隰,(三) 高田低地垦得光, 曾孙田之。(四) 曾孙这儿来种粮。 我疆我理,(五) 察土地,划田疆, 南东其亩。(六) 南边东边田地一方方。 上天同云,(七) 冬季天,云多阴郁, 雨雪雾雾,雪花纷纷地飞出, 益之以霢霂。(八) 加着那小雨来润物。 既优既渥,(九) 雨水多,雨水沃, 既霑既足。(十) 雨水润,雨水足。 生我百谷。生长我们的百谷。 疆埸翼翼,(十一) 田塍上呀多整齐, 黍稷彧彧°(十二) 黍米高粱长满地。 曾孙之穑,曾孙收来的庄稼, 以为酒食。做酒做饭都用它。 畀我尸宾,(十三) 献给尸神和宾客, 寿考万年。长寿万年多康乐。 中田有庐。(十四) 田地里,有萝卜。 疆埸有瓜。田塍上,有菜瓜。 是剥是菹,(十五) 削了它,淹了它, 献之皇祖。皇祖面前献上它。 曾孙寿考,曾孙获得了长寿, 受天之祜。(十六) 受着老天的保佑。 祭以清酒,(十七) 祭祀的时候用清酒, 从以騂牡,(十八) 献上一头大红牛, 享于祖考。老祖宗呀来享受。 执其鸾刀,(十九) 操着那带铃的尖刀, 以启其毛,(二十) 拨开那红牛身上毛, 取其血膋。取它的鲜血和脂膏。 是烝是享,(二十一) 这样捧上,这样献上, 苾苾芬芬。香喷喷,喷喷香。 祀事孔明,敬神祭礼多堂皇, 先祖是皇。(二十二) 祖宗对这来赞扬。 报以介福,给你大大的福气, 万寿无疆。又使你呀“万寿无疆”。 注 释 (一)马瑞辰:“按‘信彼南山’与‘节彼南山’、‘倬彼甫田’的句法相类,节、倬,皆为貌,则信亦为南山貌也。古伸字借作信。……信为南山之野长远貌,犹畇畇为原隰垦辟貌也。信当读伸。” 朱熹:“南山,终南山也。” (二)毛亨:“甸,治也。” (三)郝懿行:“《释训》畇者,均之或体也。《释文》引《字林》云:‘均均,田也。’《夏小正》云:‘农率均田。’《释诂》云:‘均,易也。’《孟子》易其田畴,是均以平治为治。” 毛亨:“畇畇,垦辟貌。” (四)朱熹:“曾孙,主祭者之称。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 (五)严粲:“曹氏曰:‘疆者,正其经界。’苏氏曰:‘理者,分其土宜。’” (六)林义光:“亩有东有南,从土宜也。一亩之田,广六尺,长六百尺。” 何楷:“说田事喜阳而恶阴,东南向阳则茂盛,西北背阴则不实。” (七)何楷:“《尔雅》:‘冬为上天。’朱子云: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陆佃云:夏则天降而下,冬则天升而上。燠则云阳而异,寒则云阴而同。” 陈乔枞:“《韩诗外传》:……雪云曰同云,自上而下曰雨雪。乔枞谨案:《初学记》云:同云谓阴云,竟天同为一色。……纷纷,毛诗作雰雰。” (八)毛亨:“小雨曰霢霂。” (九)马瑞辰:“按优者,瀀之假借。《说文》:‘瀀,泽多也。’引《诗》既优既渥。又曰:‘渥,霑也’。” (十)孔颖达:“既已沾润,既已丰足。” (十一)毛亨:“埸,畔也。” 朱熹:“翼翼,整饬貌。” (十二)毛亨:“或或,茂盛貌。” (十三)朱熹:“畀,与也。……于是以为酒食,而献之于尸及宾客也。” 惠周惕:“尸者,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立尸而事之,则意主于尸,犹主于亲也。尸必筮于庙,求神意之所属也。……尸必以昭穆,孙可为王父尸,子不可为父尸也。……孝子以人道事神也。人之饮,非主不行,非宾不欢,故祝以导尸,侑以贰尸,宾以酬尸,而尸安也。则宾为尸立也。” (十四)郭沫若《由周代农事诗论周代社会》:“中田有庐与疆埸有瓜为对文,可知庐必然是芦字。(《说文》:‘芦,芦菔也。’)……其实这犹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一样,台与莱为对文,是莎草,并不是亭台楼阁的台,这儿的庐,也断不是房屋庐舍的庐啊。” (十五)严粲:“剥而削治之,菹而淹渍之。” (十六)郑玄:“祜,福也。” 严粲:“令君得寿考之福也。” (十七)严粲:“丘氏曰:‘清洁之酒也。’” (十八)朱熹:“騂,赤色,周所尚也。” (十九)孔颖达:“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 (二十)严粲:“以开其牲之皮毛,以告纯也。又取其血以告杀,取其脂膋,以升臭也。” (二十一)毛亨:“烝,进也。” (二十二)孔颖达:“毛以先祖之精魂,于是美大之。” 注 音 甸dian佃 畇yun云 隰xi席 霢mai脉 霂mu木 渥wo握 場yi易 彧yu域 畀bi必 菹zu租 祜hu户 騂xin辛 膋liao辽 苾bi必 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①畇畇原隰,曾孙田之②。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③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④既优既渥, 既霑既足,生我百谷。⑤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⑥曾孙之穑,以为酒食。⑦ 畀我尸宾,寿考万年。⑧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⑨是剥是菹,献之皇祖。⑩ 曾孙寿考,受天之祜。(11)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12)执其鸾刀, 以启其毛,取其血䒿。(13)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14)先祖是皇,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15) 【注释】 ①信(shen 申):通“伸”,长而远的样子。南山:终南山。禹:大禹。甸:治理。②畇(yun 匀)畇:平整的样子。原:高地。隰 (xi 席):低洼地。曾孙:犹言后代子孙,是周王对自己先祖的自称,也是祭祖时主祭人的代称,义略同《楚茨》中的“孝孙”。田:耕种。③疆:大田界。理:小的田界沟洫。东南:此举东南以兼赅四方。④同云:同时被云遮住,雨:落。雰雰:意同“纷纷”。益:加。霡霂(mai mu卖木):小雨。⑤优:《说文》引作“瀀”,雨水多。渥(wo 握):湿。霑(zhan 沾):字同“沾”,沾湿。⑥疆埸(yi 义):田界。翼翼:整齐的样子。黍稷:见《楚茨》注。或(yu玉)彧:茂盛的样子。⑦穑(se色):收获庄稼。⑧畀(bi 毕):给与。尸:见《楚茨》“皇尸”注。宾:客。考:寿。⑨中田:田中。庐:借作“芦”,古又称“芦菔”、“莱菔”,即萝卜。⑩菹(zu 租):腌菜。皇祖:对先祖的美称。(11)祜(hu 户):福。(12)从:接着,随后。骍(xin 辛)牡:赤黄色公牛。骍,赤黄色牛或马。牡,雄性牲畜,这里指公牛。享:献飨。祖考:先祖。(13)鸾(luan 銮)刀:一种带铃的刀。启其毛:剥开它的毛皮。启,开。其,指代公牛。䒿(liao聊):肠脂。取血䒿是祭礼的一部分。(14)烝:冬祭。苾苾:浓香。孔明:很齐备。(15)皇:借为“往”。报:祭名。介:求。 【译文】 绵延广阔的南山之地,大禹治水开辟治理。高原洼地平平展展,曾孙耕种就在这里。划分田界治理沟渠,四方纵横整治田亩。 阴云弥漫遮住苍穹,雪花飘落扬扬纷纷,又加上春雨细蒙蒙。上天已降充足雨雪,土地潮湿又滋润,天时保我百谷茂盛。田界土埂齐齐整整,黍苗谷苗郁郁青青。曾孙把庄稼来收获,美酒饭食用它做成。供奉皇尸招待宾客,求神赐我万年康宁。地里萝卜碧绿盈盈,田埂瓜菜生长茂盛。将它剥皮把它腌渍,要用它把祖先供奉。曾孙周王寿考无限,福禄来自皇天神灵。 首先用那醇酒清清,赤黄公牛再当牺牲,先祖灵前祭祀供奉。操起带着鸾铃的刀,剥开上供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脂膏。冬祭开始献上酒食,各色供品香气浓郁,祭祀诸事全准备齐。祖先前往接受祭飨,报祭求神赐我福禄,保佑我王万寿无疆! 【集评】 清·姚际恒:“冬雪春雨写景皆入微,后世不能到。”“牲酒之前先及献瓜为一章,甚雅甚闲。”“此篇与《楚茨》略同。但彼篇言烝尝,此独言烝,盖言王者烝祭岁也。……上篇铺叙闳整,叙事详密,此篇则稍略,而加以跌宕,多闲情别致,格调又自不同。”(《诗经通论》卷十一) 清·方玉润:“前三章因祭祀而推原粢盛所自出,与《楚茨》同意而较详。……四章,至此可入祀事矣,而未言牲酒先及献瓜,看似闲笔,乃文章中养局法也。”(《诗经原始》卷十一) 清·牛运震:“起法妙,意高而神远。一‘信’字得叹想明德之神。‘我疆我理’二语简到,田制水道如画。”“‘益之以霡霂’,所谓‘润物细无声’也。雨泽苗情,体贴恰合。”“此篇所述推本田事以孝享祖考也。平直之调整练有节。”(《诗志》卷五) 【总案】 这首诗也是写祭祀祖先的。但它不像《楚茨》那样周详地描写祭礼的过程,而是用灵活的笔调反应出一种起伏跌宕的风格。而且这首诗对自然风景的描写语言简练,线条粗犷,气势宏伟,不愧大手笔。 信南山信彼南山, 维禹甸之。 畇畇原隰, 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 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 雨雪雰雰。 益之以霢霂。 既优既渥。 既沾既足。 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 黍稷彧彧。 曾孙之穑。 以为酒食。 畀我尸宾, 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 疆埸有瓜, 是剥是菹, 献之皇祖。 曾孙寿考。 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 从以骍牡, 享于祖考, 执其鸾刀, 以启其毛, 取其血䒿。 是烝是享。 苾苾芬芬。 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延伸很长的那一带南山哟,是大禹治水开辟过的田地。开垦过的原野是多么的平坦整齐,曾孙们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收获。我划分田界,我整理沟塍,一律使其变成或南或东方向的田块。 冬日的寒空阴云密布,雪花纷纷扬扬同时还夹加着小雨。雨水充足,大地滋润,风调雨顺正适合我五谷的生长。 田中疆界是那样的整齐划一,小米高粱长得多么茂盛。曾孙周王又获大丰收,酿酒做饭香喷喷。献给我们的神尸和来宾,祭神求福就会长寿万年。 旱田里有便庐,道路边有瓜蔬。切开瓜儿把它腌起来,把它献给皇祖。曾孙周王就可长生不老,永远受到天神的赐福保佑。 献祭用的是清酒,接着献上的是黄公牛,为的是让祖考来享受。拿起那带铃子的鸾刀,去剥开黄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血和脂膏。 于是冬祭,于是献享。各色祭品香气浓郁,祭祀备办得周详漂亮。先祖欣然前往,神明酬报你大福气,并赐你万寿无疆。 全诗六章,每章六句。此诗主旨与前首《楚茨》略同,都是表达周王祭祖祈福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本诗专为冬祭之乐歌,《楚茨》则兼秋祭、冬祭之乐歌。《毛诗序》云: “《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此与《楚茨》的题解犯了同样的牵强附会的错误。这已为后人所纠驳。 全诗重在写实,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了主祭者们对土地、自然的热爱以及丰收后的喜悦之情,制造出一种古朴醇厚、自然优美的意境。同时又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简笔勾勒与细节描绘,十分准确地传达出人们对祖先与神明的无比虔诚之情怀。故此诗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在结构安排上,本诗的层次极为鲜明,且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首章写垦田疆理,突出地利之优势,既表明先祖拓荒之艰,又体现后世子孙守业之难,抚今追昔,给人造成了一种源远流长、旷古辽阔的审美意象。二章写雨雪丰沛,突出天时优势。如果没有充足的雨水条件,光有好的土地,在那水利极为落后的时代,是根本不能获得丰收的。故此章极写雨水之足。三章写黍稷茂盛及准备祭品的情况,突出丰收景象。以上三章内容,由田地而雨雪而丰收而祭祀,层层深入,有条不紊,显示了较强的逻辑力量。而第三章又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下面四、五、六三章便专写祀事,由祭瓜而牲酒而祈福。祭物只写了三种,即: 田瓜、清酒和骍牡(赤黄色的大公牛)。整个祭祀场面的描写都十分简洁、疏朗和淡远。不像《楚茨》篇那样繁复、密致和宏阔。但所呈祭物虽简,却简中有细。其中第五章屠牛的描写就极为细腻生动,宛如一组具有古朴趣味的宰牛镜头。“执”、“启”、“取”三个动作,将宰牛的过程一一分解出来,而周王祭祀祖先的虔诚之情便在这一个动作之中得到了最为形象的展示,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此诗内容在详略的处理上与《楚茨》颇有不同之处。《楚茨》诗写黍稷丰收情景仅为一章,其余五章全写盛大隆重的祭祀场面,可谓详于后而略于前;而此诗却先用三章写田地、气候与黍稷丰收情况,不厌其烦;后三章描写祭祀情况非常简略,可谓详于前略于后。二诗各有侧重,但都各得其所,各臻佳境。 在写景造境上,此诗亦别具魅力。首章开头二句“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气势磅礴,背景阔大,给人以深远的历史想象。二章写雨水情景如在眼前,那密布的云,轻盈的雨,纷飏的雪,分明又是一幅风调雨顺图。至于“疆埸翼翼,黍稷彧彧”,“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显然又是一幅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了,充满着美好的自然情趣。 信南山
【注释】①信:形容山势起伏绵延。南山:终南山。②甸:治理。③畇(yún)畇:平坦而整齐貌。④曾孙:指周王。⑤疆、理:划田界、修沟渠。⑥南东其亩:整理田亩。东西向耕,称东亩;南北向耕,称南亩。⑦同云:被云遮住。⑧益:加上。霢霂:小雨。⑨优:充足。渥:润湿。⑩疆埸(yì):田界。翼翼:整齐。(11)彧(yù)彧:茂盛貌。(12)穑(sè):收获谷物。(13)畀(bì):献给,给予。尸宾:神灵、宾客。(14)剥:切开。菹(zū):做菜。(15)祜(hù):福。(16)骍牡:毛色赤黄的公牛。(17)鸾刀:对刀的美称。(18)膋(liáo):脂膏。(19)烝:蒸。享:烹,煮。(20)苾苾 芬芬:香气四散。(21)皇:往,前来。 【鉴赏】这是周天子祭祀先祖之诗。 全诗六章。此诗与《楚茨》题旨相近,而风貌不同。《楚茨》用笔较繁,描写密致,风格宏丽典雅。而此诗用笔较简,描写疏略,风格淡远明朗。 首章写治理田亩。绵延的南山,大禹曾治理过。起伏的田地,曾孙曾耕种过。划定田疆,整治田亩,使那田亩成为南向或东向。 次章写雨雪及时。上天阴云密布,瑞雪纷纷扬扬。加之连下小雨,雨水已多已厚,已沾已足,百谷长势兴旺。 三章写黍稷茂盛。田界整齐,黍稷茂盛。曾孙收割庄稼,用来做成酒食。献给神尸和来宾,神灵将会赐给长寿。 四章写菜蔬具备。田中有萝卜,田畔有菜瓜。于是削它腌它,把它献给皇祖。曾孙获得长寿,受到老天保佑。 五章写牺牲肥美。祭祀时供以清酒,还献上一头大红牛,请先祖前来享用。操着那带铃的尖刀,割开红牛身上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末章写祭祀获福。蒸祭品煮祭品,祭品的香气芬芳扑鼻。祭典非常堂皇,于是先祖神灵到来。先祖赐予洪福,并使周王万寿无疆。 《诗序》说:“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王思古焉。”这种“陈古以刺今”的说法与诗意不符。高亨《诗经今注》说是“贵族祭祀祖先”也欠切当。 信南山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京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既优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 疆场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 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 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 徒以牡, 享于祖考。 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这是一首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诗的次章说:“雨雪雰雰”,这是冬祭的时节。冬祭是一年最后的而且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以后的一次盛典。作品确切的创作年代已不可考,通常都认为是西周以后的作品。西周时期,我国已进入比较发达的农业社会。周代统治者继承了原始社会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原始图腾崇拜的巫术仪式至周代已演变为奢华的祭祀盛典。祭祀活动已成为维护氏族贵族统治集团利益的工具。氏族贵族统治者通过这一仪式来宣扬自己治国治民的伟烈,寄托理想,祈告未来。这就是一首用于冬祭,求告丰收的乐歌。这类应制之作,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有着明显的阶级烙印和浓厚的原始宗教迷信色彩,从思想倾向上看,其可取之处是不多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首叙事诗来读却收益颇丰,其中对土地、耕作、祭祀活动的描写,记录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浓缩了西周的社会经济形态,提供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具体插图,为我们了解认识三千年前的人和社会,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 就构思和表现手法而言,这首乐歌很有值得拈出品味之处。全诗旨在祈告,重在写实,把对土地、自然、丰收的赞颂融入到作品的总体构思之中,制造出一种古朴醇厚的气韵。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细节描绘,把享神的虔诚渲染得有声有色,寓无形之意于有形之景中,使诗情显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诗分六章,以兴起句,“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极有气势 (信,通“伸”,长而远的样子; 甸,治也)。首章六句,博览古今,既有对奠基立业的氏族先祖的缅怀和膜拜,更有对继往开来的当世权贵的推崇和颂扬。先声夺人,给人造成了一种源远流长、旷古辽阔的审美意象。次章“移物换形”,从“天”落笔: 乌云层层,雨雪纷纷,雪兆丰年,万物滋润。此章连用四个“既”字: 既优既渥,既霑既足 (优,充足; 渥,湿;霑,沾; 足,浞的假借字,润湿的样子)。重词叠句,笔墨酣畅地涂染了一幅大地喜受甘霖的图画,使人仿佛嗅到了一般湿润清凉的泥土芳香。不是吗? 天公给了地母最慷慨的赐与,大地已饱含了雨露,只等新春播种,王吾竟事! 冬日阴霾的背景,却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对丰收的祈告被如此委婉地表述出来,写得曲尽情致,意脉相连。诗的三章则畅想了一幅丰收的景象,移情于景,妙合无垠。 诗的后三章专述祀事,先及祭瓜,后官牲酒,未章点明何祭何求作结。虽言祭祀,笔墨却倾注在对祭物的描绘上。作者紧紧地扣住了富有表现力的景物刻画,开掘了祭祀活动中的民俗生活内涵,且妙于结构安排,从实写到虚,又从虚写到实。诗的第四章,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 丰饶的大地,阡陌纵横,农家的小屋,包围在瓜棚豆架之中; 采摘下最鲜最嫩的,精心泡制成享神的佳肴……在这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香烟冉冉的祭案,而是作者从生活素材里撷取的一个平实亲切的画面,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很有意境。然后,诗人自然地融入了祈告之情,请皇天先祖同享这美好的人间世俗生活,转换之间,委婉自如,把物境和心境衍接融合为一体浑然托出。下一章里,祭牲宰牛的场面更是绘声绘色,充满了动感。献酒祭牲,是古代祭祀活动中降神的主要仪式,作者铺叙了这一典型的场景,抓住了屠牛的细节着力渲染,通过三个动词“执”“启”“取”,把宰牛的过程勾连成一个连动的画面,气韵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 整首乐歌以四言为主,节律整饬,句式中使用了许多叠音词,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美感。文风淳朴,直而不野。全篇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典型的场景,分明的层次把祈告的主题表达得和谐自然,自有其动人之处。 信南山 信南山〔原文〕 ☚ 楚茨 甫田之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