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保靖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同治)保靖县志湖南地方志。清林继钦、龚南金修,袁祖绶等纂。十二卷,首一卷。继钦,江苏无锡人。官保靖知县。南金字谱香,广西临桂人。举人,官保靖知县。祖绶字予文,湖南石门人。廪贡,官训导。首任知县王钦命,于九年创修县志,后有罗氏续修。该志为奉府檄续纂,袁氏秉笔,搜考前志,兼收合纂,于同治十年(1871)成书,约二十三万字。正文分天文、星野、舆地、食货、学校、武备、祀典、职官、选举、人物、列女、祥异、艺文十三志。内含七十五目。资料侧重山川概貌、人口增殖。山川记该地山、峰、岭、岗七十余座;更始水等江、河百余条。户口记事始于雍正八年,止于咸丰十年。风俗目除记当地习俗,并及方言苗语,颇为有识。武备志收录营制,并苗防征调故实,附有土司考及历朝土司事。仿《史记索隐》赞例,为四言韵文,体例不纯,且嫌繁琐。有同治十年刻本。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可供参考。 保靖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林继钦修,袁祖绶等纂。林继钦,无锡人,曾任宝靖县知县。袁祖绶,石门人,保靖县训导。保靖县志,创修于雍正九年(1731)。其后一百四十余年间,屡经采辑,迄无所就。后邑举人罗经番有续辑志稿之作,亦不免于疏漏。林继钦任县令后,奉大府檄饬续纂,乃聘袁祖绶为之秉笔,搜考前志,兼修合纂,期年而成此篇。《保靖县志》同治十年 (1871)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首为序、新旧姓氏、凡例、目录。分为:卷一,天文志、星野志。卷二、舆地志。卷三,食货志。卷四,学校志。卷五,武备志。卷六,祀典志。卷七,职官志。卷八,选举志。卷九,人物志。卷十,列女志。卷十一,祥异志。卷十二,艺文志。此志星野略为图考,不事摭拾夸多,可谓得体。山川能悉其形势源委,风俗详及方言苗语,颇为有识。武备详述苗防征调之故实,其所附土司考记述历朝土司叛服史事,有裨史要。杂识亦多苗防逸事,非徒铺陈荒诞野语者可比。 保靖县志 (同治) 保靖县志12卷,首1卷。清林继钦等修,袁祖绶编纂。林继钦字晓霞,江苏无锡人,监生,同治九年(1870)任保靖知县。袁祖绶字子文,石门人,廪贡生,保靖训导,纂有《石门县志》。是志上承清雍正九年 (1731)《保靖县志》,参阅同治八年 (1869) 邑人罗经畲纂修的《保靖县志稿辑要》,纪事止于同治十年 (1871)。分天文、星野、舆地、食货、学校、武备、祀典、职官、选举、人物、列女、祥异、艺文13纲75目,约19万字。沿革纪保靖自汉代迄清雍正四年 (1726) 改土归流置县的建置发展历史; 风俗纪方言苗语; 艺文录《详清疆界》、《详议义学》、《示禁火床同居》等疏、议、告示等,保存了保靖改土归流后百废待兴的景观; 纲前小序为四言韵语,雅洁清朗; 虽体例欠妥,文辞稍杂,但补遗增新,瑕不掩瑜。始修于同治九年,次年成书付梓。现存同治十年刻本。 ☚ 龙山县志 保靖概览 ☛ 保靖县志 保靖县志保靖县征史修志领导小组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精装16开本,50万字。该志如实记载保靖县258年的历史,突出民族特点,浓墨重彩辑录了各族人民反对掠夺,抵御外侮的斗争史实。上限1727年,下限1985年。全志分志、记、述、传、图、表、录7种体裁,志为主体,以记为纲、按照 “事以类从、横排纵述、图表穿插、文影结合” 的体例进行编纂。分为大事记、地理、政治、经济综述、农业、工交等11篇,共41章168节。凡重大政治运动,均列入大事记,在有关篇章中从略。 ☚ 益阳市志 慈利县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