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俗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俗讲 俗讲说唱文学体裁名。古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流行于唐代。以佛教经义为根据,增加故事成分,以吸引听众。其所用底本,称“讲经文”。今存《维摩诘经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等,皆属此类。另有一种“押座文”,也用于俗讲,系正式开讲以前所唱,以使听众安静下来。主讲之人称“俗讲僧”,唐元和间著名“俗讲僧”有文溆。又据日本僧园仁《入唐求经巡礼行记》,唐代道士亦从事俗讲,但其底本尚未发现。 ☚ 变文 佛曲 ☛ 俗讲 俗讲唐五代佛徒用以通俗讲解佛经的说唱形式。多在寺院中由僧人演唱。据日本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唐会昌年间,长安(今陕西西安)有多处寺院“开俗讲”,僧人文溆讲《法华经》,“城中俗讲,此法师第一”。赵璘《因话录》、段安节《乐府杂录》等,均有关于文溆(文淑)演唱俗讲的记载。过去曾有把俗讲与转变视为同一形式的,实误。敦煌卷子有“俗讲仪式”,谓其演出顺序为“作梵”、“说押座”、“释经题”、“说经本文”等,间以念佛号。据此,其主要内容当包括押座文和讲经文两者。前者多为七言唱词,后者先念诵经文,然后以说唱讲解经文,与转变的演唱方式不同。又,《入唐求法巡礼记》并有“又敕开讲道教”的记载,韩愈《华山女》诗,也写女道士演唱道经与佛徒俗讲争夺听众的情况,则当时可能有道教的俗讲。 ☚ 变文 讲经文 ☛ 俗讲 俗讲南北朝至唐代寺院中的一种讲解经文的说唱形式。相对“僧讲”而言,指面向世俗之人的说唱。一般包括颂梵呗、唱释经题、谈经、说押座、唱经文、解说经文、论议等项目,由都讲、法师、维那、香火、梵呗等俗讲僧合作主持。它来源于晋宋之间的唱导,以因果报应为故事主题。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赵璘《因话录》和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都有关于唐代俗讲的记载。今存于敦煌写本中的许多讲经文、押座文,是俗讲所用的底本。 ☚ 话本 讲经文 ☛ 俗讲韩愈《华山女》说:“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这些诗句所咏的便是“俗讲”。俗讲是在佛教讲经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讲唱方式。因为把僧门以外的俗人作为宣讲对象而得名。在俗讲仪式中,一般有颂梵呗、唱释经题、谈经、说押座、唱经文、解说经文、论议等项目。“颂梵呗”即吟谒词,又称“歌赞”。“押座”是开讲前和终场时的吟唱,作用为“静摄座下听众”。“唱经文”便是转读。这些节目分别由都讲、法师、维那、香火、梵呗等人主持。因此,俗讲是一种集体性的讲唱方式。 俗讲 俗讲唐代佛教寺院讲唱经文的说唱形式。当时,长安城中保寿寺、菩提寺、景公寺、会昌寺、惠日寺、崇福寺等十几座寺院都设有俗讲场所,听众十分踊跃,很受欢迎。敬宗曾到兴福寺听过*文叙的俗讲,宣宗女儿万寿公主也曾到慈恩寺听过文叙的俗讲。俗讲的主讲人称俗讲僧,开讲时登上高座先作梵音,后念菩萨,再说押座文,然后讲唱经文。讲经文的体例与变文相似,也是散韵相间,说唱兼行,唱词多为偶句押韵,唱腔多变,悦耳动听。 ☚ 字舞 赋 ☛ 俗讲 俗讲唐代佛教寺院讲唱经文的说唱形式。当时,长安城中保寿寺、菩提寺、景公寺、会昌寺、惠日寺、崇福寺等十几座寺院都设有俗讲场所,听众十分踊跃,很受欢迎。敬宗曾到兴福寺听过*文叙的俗讲,宣宗女儿万寿公主也曾到慈恩寺听过文叙的俗讲。俗讲的主讲人称俗讲僧,开讲时登上高座先作梵音,后念菩萨,再说押座文,然后讲唱经文。讲经文的体例与变文相似,也是散韵相间,说唱兼行,唱词多为偶句押韵,唱腔多变,悦耳动听。 ☚ 字舞 赋 ☛ 俗讲 025 俗讲唐代一种说唱形式。用于寺院向善男信女宣讲经义。宣讲者称俗讲僧,能说善唱。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所记“长庆中,俗讲僧文叙”,就是一位“善吟经,其声宛扬,感动里人”的俗讲表演家。宝历二年(826),唐敬宗驾临兴福寺,曾亲自听其俗讲表演。俗讲所用底本称“变文”,文体一般是诗、文并用,说、唱相间,内容多由佛经故事演绎而成。如《阿弥陀经变文》、《大目乾莲冥间救母变文》等。1900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代变文中,也有讲唱世俗性题材的,如《舜子至孝变文》、《秋胡变文》、《王昭君变文》、《张义潮变文》等。这是俗讲原于民间说唱又走向民间的一个明证。 ☚ 跳月 鼓子词 ☛ 俗讲 俗讲东汉明帝10年,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徒们为了宣传教义,到东晋时便创造了“转读”(即咏经)、“梵呗”(意为歌赞)、“唱导”(一种面向群众的通俗讲经形式)。至唐代,在寺院中又出现了面对僧人逐句逐段、原原本本地讲唱一部完整经文的“僧讲”和面对世俗听众选唱佛经故事的俗讲。俗讲的出现是由于当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中形成了市民阶层,僧人为了吸引这批新的听众,便采用通俗的语言讲唱佛经本义或佛经故事,从而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有记载表明,六朝时梵呗的讲唱就已吸收、融入地方的民间曲调,唐代的俗讲则有更多的吸收。俗讲有着复杂的仪式,讲经由法师与都讲(配合法师讲经的人)两人合作进行都讲宣读经文,法师进行解释和演绎,而以法师讲唱为主。俗讲的底本称为讲经文,有的是俗讲现场的记录,有的是俗讲的提要。唐代最著名的法师是文溆僧。在唐代除佛教讲经外,道教讲经也很流行。俗讲与道讲互相争夺教徒,发展成为带有艺术成分的通俗讲经活动,这对曲艺形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 变文 说话 ☛ 俗讲古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流行于唐代。僧徒取佛经中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以说唱讲解,宣传教义。宣讲的人叫“俗讲僧”,其底本称“讲经文”。 俗讲唐时佛寺的一种通俗讲经活动,以佛教故事改编成浅显易懂的变文,用说唱形式来宣讲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