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侵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小学生词语 > 侵略侵略的意思,侵略的近义词,侵略的反义词,侵略的造句 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对别国的领土、主权进行武装入侵、政治干涉、文化渗透,非法掠夺并奴役别国人民的行为。 [近义]侵犯 进犯 [反义]保卫 抵抗 [造句]1937 年,日本军队大规模侵略中国。 侵略的意思,侵略的近義詞,侵略的反義詞,侵略的造句 指一個國傢(或幾個國傢聯合起來)對別國的領土、主權進行武裝入侵、政治幹涉、文化滲透,非法掠奪並奴役別國人民的行為。 [近義]侵犯 進犯 [反義]保衛 抵抗 [造句]1937 年,日本軍隊大規模侵略中國。 Qin Lve De Yi Sai ,Qin Lve De Jin Yi Ci ,Qin Lve De Fan Yi Ci ,Qin Lve De Zao Gou Zhi Yi Ge Guo Jia (Huo Ji Ge Guo Jia Lian Ge Qi Lai )Dui Bie Guo De Ling Tu 、Zhu Quan Jin Hang Wu Zhuang Ru Qin 、Zheng Zhi Gan She 、Wen Hua Shen Tou ,Fei Fa Lve Duo Bing Nu Yi Bie Guo Ren Min De Hang Wei 。 [Jin Yi ]Qin Fan Jin Fan [Fan Yi ]Bao Wei Di Kang [Zao Gou ]1937 Nian ,Ri Ben Jun Dui Da Gui Mo Qin Lve Zhong Guo 。
侵犯;侵略;侵占qīnfàn qīnlüè qīnzhàn【同】 都是动词;都有以势力和手段危害别人利益的意思;都含贬义;都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都没有重叠形式;都能作带宾谓语。 侵略qīnlüè以武力等方式侵犯别国利益 侵略qīnlüè〈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侵犯别国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人民:侵略行径│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侵略qīnlüè一个国家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人民。 侵略qinlue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的人民:~战争|~行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疯狂地~中国|中国人民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 侵略qīn lüè动词。指无理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的人民,用于贬义。 侵略(同)侵犯 侵害 侵吞 侵占 侵略qīn lüè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的人民。1898年5月30日《时务报》:“夫满洲果为俄人所侵略乎,防之法如何,盖无有焉耳。”1902年麦鼎华译《欧洲十九世纪史》第一编:“拿破仑欲侵略此国,闭锁半岛之港湾。” 保卫、保障;践踏、破坏、侵犯、侵害、侵略、危害○保卫bǎo wèi(动)保护使不受侵犯:~和平|~家园|~祖国|~领土完整|~人民的生命财产。 ○保障bǎo zhàng(动)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自主权|~人权|~人民利益|~儿童福利|~言论自由|~地方安全。 ●践踏jiàn tà(动)摧残:~主权|任人~|受到亡命之徒的~。 ●破坏pò huài(动)损害:~和平|~家园|~殆尽|~活动|教堂被~了。 ●侵犯qīn fàn(动)非法侵入别国领域或损害其权利:~主权|~领空|领土神圣不可~|~人权|互不~|~公民利益。 ●侵害qīn hài(动)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百姓|~版权|~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游戏程序受到病毒~|病毒~了磁盘|合法权益受到~|遭受暴力~。 ●侵略qīn lüè(动)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的人民:~战争|经济~|~的野心|反对~|谴责~行为|粉碎他们的~计划。 ●危害wēi hài(动)使受破坏;损害:~生命|~社会秩序|~公共卫生|~公共利益|~革命|~治安|~农作物。 侵略 侵略侵掠 侵盗 寇掠 寇略 蹂躏 另见:侵犯2 占据 领土 ︱保卫 ☚ 劫掠 偷盗 ☛ 侵略qīn lüè侵犯,掠夺。《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 侵略aggression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的行为。侵略的内容和范围本来不太明确。以前,曾经有对侵略作出定义的尝试,例如1923年《互助公约草案》、1924年《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等。1933年,苏联曾与一些国家订立关于侵略的定义的条约。为了明确侵略的定义,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12月14日通过含有《侵略的定义》的决议。《定义》由序文和7条规定组成。序言说明,侵略是非法使用武力的最严重、最危险的形式,特别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存在的情况下,充满着可能发生世界性冲突及其一切严重后果的威胁,再次确认了侵略是危胁和平的非法行为的现代国际法原则。《定义》第1条规定:“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第2条补充规定,一个国家违反《宪章》而首先使用武力,即构成侵略行为的明显证据,但安全理事会可以按照《宪章》,根据其他有关情况包括其后果不甚严重等事实确定尚不足以证明发生侵略行为。根据序言及上述两条的规定,构成侵略行为包括下列几个要素:(1)非法使用武力;(2)侵犯了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3)造成事实上的严重后果。另外,一个国家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略的最后决定权在联合国安理会。《定义》第3条对侵略行为明文列举如下:在遵照上述第2条的情况下,任何下列行动、不论是否经过宣战,都构成侵略行为,即:(1)一个国家使用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因这种侵入或攻击而造成的任何军事占领,不论时间如何短暂,或者使用武力对另一个国家领土的任何吞并;(2)一个国家使用武装部队对另一个国家的领土进行轰炸或使用任何武器;(3)一个国家使用武装部队封锁另一个国家的港口或海岸;(4)一个国家使用武装部队攻击另一个国家的陆、海、空军或商船和民航机;(5)一个国家违反其与接受国签订的协定所规定的条件,使用其在另一个国家领土上的武装部队,或在协定终止后,延长该武装部队的驻扎期间;(6)一个国家允许另一个国家使用其领土对第三国进行进攻;(7)一个国家或以其名义派遗武装小分队、武装团队、非正规军或外国雇佣军,对另一个国家进行其严重性相当于上列各项行为的武力行为,或者该国实际上卷入了这些行为。上述行为都构成侵略,但明文列举的不能被认为是详尽无遗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还可以根据《宪章》的有关规定确认哪些其他行为是侵略行为。同时,《侵略的定义》还规定,以上各项都不能解释为在任何意义上扩大或缩小《联合国宪章》的适用范围,包括《宪章》中合法使用武力的条款,也不得妨碍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其他外国统治下的人民和民族行使自治和寻求和接受援助的权利。 侵略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的行为。具体包括:(1)以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别国领土,或因此种侵入或攻击而造成的任何军事占领; (2) 以武装部队轰炸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对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使用任何武器;(3)以武装部队封锁另一个国家的港口或海岸;(4) 以武装部队攻击另一个国家的陆、海、空军或商船和民航机; (5) 违反其与另一个国家订立的协定所规定的条件,使用其根据协定在接受国领土内驻扎的武装部队,或超越驻扎期限的继续驻扎;(6)以其领土供另一个国家使用,让该国用来对第三国进行侵略行为;(7)派遣武装分队、武装团体、非正规军或雇佣兵对另一个国家进行相当于上述严重性质的武力行为。国际法上关于侵略的定义,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直到1967年重新设立国际法委员会的侵略定义特别委员会后,经过7年的审议才于1974年完成了上述侵略定义的起草工作,并于第29届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侵略是国际法所禁止的严重犯罪行为。 侵略一国对他国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侵犯和对他国人民的掠夺和奴役。有两种意义:一是直接的武装侵略;一是武力以外的,以政治、经济、文化或其他方法对他国进行的侵略活动。是严重的国际罪行,也是为国际法所严格禁止的行为。 侵略以侵占他国领土、掠夺他国财富、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的行动。其方式有多种,以武装侵略最为严重。 侵略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别国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或使用《联合国宪章》所不容许的武力。联合国1974年12月14日通过的确认侵略定义的决议,构成侵略的行为有: (1)一国武装部队入侵或进攻另一国的领土,或由于这种侵入或进攻发生的任何军事占领,或使用武力吞并另一国的领土;(2)一国武装部队轰击另一国的领土,或使用任何武器侵犯另一国的领土;(3)一国武装部队封锁另一国的港口或海岸; (4)一国武装部队攻击另一国的领陆、领海、领空或商船和民航机; (5)违反协定在另一国驻军,或延长驻军期限; (6)允许他国使用本国领土对第三国进行侵略行为;(7)一国以非正规军或雇佣军对另一国实行武力行为,其严重程度等于以上所列行为。 侵略aggression;invasion 侵略aggression;invasion 侵略aggression;invas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