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侯马董氏墓金代戏台模型及戏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侯马董氏墓金代戏台模型及戏俑 侯马董氏墓金代戏台模型及戏俑金代戏曲文物。1959年出土于山西侯马西郊一座四边形仿木结构砖墓中,据墓内买地契所记,墓主名董玘坚,营建时间为金代大安二年(1210)。该墓北壁上部砌一戏台模型,其中有砖雕彩绘戏俑五个。戏台模型高约八十厘米,宽约六十厘米,深约二十厘米,十字歇山顶,台口有二 柱,上施一大额枋,后面砌墙,可三面观看。当即为杜善夫散曲《庄家不识勾栏》中所述“钟楼模样”戏台式样;这种戏台始于宋,盛于金元,是中国古代戏台的主要形式之一。五个彩绘戏俑中,左起第一人黑幞头,黄衣、黄褶裙、黑靴,胸腹袒露,胸部刺有花纹,左手放于胸前,食指、中指直指胸口,右手放腹部,手中握一卷黄色似纸的物件,面带愁容,眼圈涂白色,鼻凹部有白色蝴蝶形图案。第二人黑幞头,皂色长袍,腰系黄带,衣襟扎于带中,右手握拳置胸间,左手下垂提袍襟,头微斜。第三人圆脚幞头,圆领宽袖红袍,双手秉笏拱于胸前。第四人梳高髻,上插一红簪,髻后戴一黑色有花纹图案的帽子,穿窄袖团花红袄,系黄带,右手执纨扇置左肩上,左手握腰带,右脚尖点地,正挥扇作舞;所扮为女子。第五人偏髻,裹软巾,穿黄色虎皮纹镶黑边衣服,黑裤红靴;胸部露有点青图案,两手腕各戴一红镯,左臂赤裸,手执磕瓜,右手置口中打口哨,面部化妆以白粉将鼻、眼抹成三角形,两颊各有不规则的墨迹,左面部有一道黑墨自额贯眼而下,与《庄家不识勾栏》中“裹着枚皂头巾”,“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的描述相同。原墓及戏台模型、戏俑现均迁移于山西考古研究所侯马文物工作站院内。 ☚ 稷山化峪金墓杂剧砖雕 襄汾金墓乐舞砖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