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向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校雠学和目录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四世孙。十二岁被父保任为郎,二十岁擢谏议大夫。宣帝招选名儒俊材,他进见对诏,献赋颂数十篇,任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议大夫给事中。元帝初,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曾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并劾奏外戚宦官专权误国。后因宦官石显等诬陷,两次入狱,免官数年。成帝即位,复进用,更名向。初任中郎,后升任光禄大夫,官终中垒校尉。为人廉靖乐道,专积思于经术。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又集《洪范五行传》,序次《列女传》。成帝知其博学,命其校雠经传、诸子、诗赋,又委专人校兵书、数算(占卜书)和方技(医药书)。校毕由他分撰叙录一篇,叙录合为一书,名为《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他从事校雠、叙录二十余年,未竟事业由其子歆继续完成。又作辞赋三十三篇,今存《九叹》、《清雨华山赋》等。

刘向/杖铭

☚ 诫子   刘向 ☛

刘向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是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曾招致宾客写《淮南子》,主张无为而治,攻击儒家为“俗世之学”。后以谋反事发自杀。有集,已佚。

☚ 刘向   杖铭 ☛
刘向

刘向前77?—前6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年十二以父任为郎。历仕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初任谏议大夫、给事中,中因以阴阳灾异附会时政,上书弹劾宦官外戚,两次入狱,废官十多年。后为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平生著述甚丰,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有辞赋三十三篇,多亡佚,今存《九叹》、《请雨华山赋》等。另有杂著《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以《新序》、《说苑》较有文学价值。两书多记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著名故事“叶公好龙”已开魏晋小说之端。其文多系奏疏及校书后所作“叙录”,辞浅理畅,从容舒缓,别具一格。托名为他所作者尚有《列仙传》。原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

☚ 褚少孙   扬雄 ☛

百家/列女传/古列女传/楚子发母/邹孟轲母/魏芒慈母/陶荅子妻/鲁漆室女/赵将括母/齐杞梁妻/鲁义姑姊/齐管妾婧/晋弓工妻/齐太仓女/缇萦救父/珠崖二义/周幽褒姒/幽王举烽戏褒姒/列仙传/务光/江妃二女/江妃/萧史/萧史弄玉/赤松子/宁封子/冠先/鉤翼夫人/犊子/阳都女/师门/园客/女丸/邗子/王子乔/赵廓/说苑/不要爱丑/尹绰与赦厥/炳烛而学/晋平公七十欲学/师旷劝学/东海孝妇/于公决狱/吴起吮脓/螳螂捕蝉/善用譬喻/惠子善譬/见孟尝君/孔子北游/枭将东徙/枭逢鸠/吕望遇异人/新序/孙叔敖埋两头蛇/孙叔敖母/史鰌尸谏/卫灵公之时/祁奚荐贤/晋大夫祁奚老/赵简子上羊肠之坂/虎会不推车/所宝者贤臣/秦欲伐楚/固桑言客/晋平公浮西河/平公食客/申公巫臣/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楚人有献鱼楚王者/献余鱼/晋文公逐麋/丑女无盐/无盐女/边亭之瓜/梁大夫有宋就者/宋就灌瓜/梁尝有疑狱/二璧/孔子北之山戎氏/行年七十/寸有所长/后生可畏/徐人歌/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介子推/申包胥/子罕辞玉/宋人有得玉者/袁族目/厮养卒说燕归赵王/赵地乱/董永/董永葬父/列士传/伯夷叔齐

☚ 虞初周说   百家 ☛
刘向

刘向

西汉目录学家,系汉高祖弟楚元王四世孙。曾任光禄大夫,校阅、整理汉以前古籍,著有《七略》。他还撰有《说苑》、《新序》,是采集汉以前古籍中的史实和传说编辑而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哲理深刻的寓言,著名的有《追女失妻》、《反裘负薪》、《叶公好龙》等。此外,刘向还著有《列仙传》一书,系我国古代神话的代表作品。

☚ 庄周   刘安 ☛

刘向约前77—前6

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东)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与子歆并称“两刘”。汉皇室后裔。历宣、元、成帝三朝,居官三十余年。初,宣帝诏选名儒俊材,将其置于左右,任谏议大夫。元帝时擢为宗正,后因石显专权,废十余年。成帝立,向复出,然为外戚所压抑,官终中垒校尉。原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又整理校订《战国策》。
索引:刘向,更生,子政,中垒。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东)人。出身皇族,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著有《列女传》、《洪范五行传》等,所撰《说苑》、《新序》辑录先秦至汉初故事、轶事、传说和寓言。《说苑》辑有关于诗歌、音乐等资料。刘向认为诗歌和音乐表现人的感情,与政治有密切关系,而且有助于政治教化的推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他还对古代论辩术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谈说的技巧如何能说服人,打动人,其中包含了许多美学道理。

☚ 发愤著书   扬雄 ☛

刘向

刘向前79—前8

一说公元前77—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学者、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之四世孙。汉宣帝时曾和王褒等人同献赋颂,官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后因直谏而得罪权贵,被诬下狱,免为庶人,闲居十余年。汉成帝即位,刘向被起用,先后任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光禄大夫,曾受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等,前后近二十年,官至中垒校尉,后世称为“刘中垒”。刘向博学多才,著述颇多。早年治《春秋榖梁传》。宣帝时适应其喜好辞赋之需要,刘向与宣帝周围的文学侍从一起从事辞赋写作,刘向作有《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部分已亡佚。刘向在典校古籍时,撰成《别录》。后其子刘歆在此基础上撰成《七略》,为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其中“叶公好龙”、“孟母三迁”等广为传诵,常被后人称引。刘向亦能诗,今存其断句六,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原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韦玄成   息夫躬 ☛

刘向

 西汉文献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中年后始更名向,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虽然出身皇族,但非嫡系,故他十二岁即入宫为辇郎(御车的跟班),二十岁时提升为谏大夫 (谏官)。刘向以经学文章冠绝一时,曾在皇宫石渠阁讲论《五经》,宣帝末年累官至给事中(宫廷近臣)。元帝时,外戚许、史两家放纵,宦官弘显、石显弄权,刘向数次上书弹劾,并以《春秋》所载阴阳灾异来推论当时朝政的得失,语甚急切,以致两次入狱,废居十年。成帝即位后,刘向重被起用,任光禄大夫 (皇帝近臣)。这时,太后王家已经权倾朝野,太后兄王凤以大将军执掌朝政,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成帝赵皇后、卫婕妤两家也争宠恃权,汉家势衰。刘向多次向成帝进言,以为 “当今同姓疏远,母党专政; 禄去公室 (皇室),权在外家”,是汉王朝潜在的危机。他采古今传记,编为 《列女传》、《说苑》、《新序》等书,历举古今成败祸福,希望对成帝能有所启发。成帝并不糊涂,他非常清楚刘向的一番忠心和苦心,但太后在上,王家已经布满朝野,成帝本想用刘向为九卿,但王家不同意,他也无可奈何。刘向死后十三年,外戚王莽便代汉自立。刘向与董仲舒同为西汉今文经学讲“天人感应” 的大师,在经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他被后代推崇为第一流的学者,却是因为他在文献整理上的贡献。西汉王朝建立后,广开献书之路,到成帝时,皇家秘府的藏书已经堆积如山,由于年深日久,这些束之高阁的藏书多已朽坏散乱。刘向奉成帝之命负责整理皇家藏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献整理活动,对后代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刘向等人不但将这些脱讹百出、篇章淆乱的藏书校理得文从字顺、井井有条,而且每编定一部书,刘向都要 “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即写出目录提要,称为 《别录》,被后代学者推为我国目录学的开山之作。事实上,刘向就是目录、校勘、版本之学即古典文献学的开创者。刘向的儿子刘歆也是西汉著名的学者,他奉哀帝之命,继续整理皇家藏书,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群书分类目录 《七略》,对古代学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汉书·艺文志》就是 《七略》 的缩编本。有趣的是,刘向是今文经学大师,是汉室忠臣; 刘歆却是古文经学的首倡者,是王莽新朝的国师。这也许是刘向万没想到的。
刘向

刘向前77—前6

西汉著名学者、辞赋家。《汉书》有传。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玄孙。字子政。汉代整理古籍大家,主要贡献在目录学、校勘学。今本古书如《新序》、《说苑》及《战国策》等皆由他编定。亦善散文,其《谏起昌陵疏》等为西汉散文名作,颇受历来推崇。而其辞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凡33篇,可见其创作成果的丰富。惜多散佚,今仅存《九叹》9篇,见于《楚辞》;《请雨华山赋》,见于《古文苑》,文多脱误;至于《雅琴赋》、《围棋赋》诸作,散见《文选注》及《初学记》,仅存片言只语,无从窥其全豹。唯《九叹》一篇,虽云祭吊屈原,实亦寓自伤之意,在“九体”之作中别具深意。

☚ 刘安   刘劭 ☛

刘向

借指儒官。唐刘禹锡《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诗: “阁上掩书刘向去, 门前修刺孔融来。 ”
●《汉书·刘向传》: “向字子政,本名更生……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 受: 同 “授” 。西汉刘向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时曾讲论《五经》于石渠阁。成帝即位后,领校中《五经》秘书。

刘向

刘向前79—前8;一说前77—前6

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其父阳成侯刘德。刘向少时由其父保任为辇郎。既冠,擢为谏大夫,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蒙宣帝召对,献赋颂凡数十篇。因进献淮南枕中鸿室秘书,妄言神仙黄白之术,铸金不成,下狱当死。以其兄愿以侯国户口之半为其赎罪,而宣帝亦奇其材,得减死。后复拜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初,以萧望之荐,擢为宗正。因助萧望之攻宦者弘恭、石显及外戚许、史,两度下狱,几乎丧命。成帝即位,显等被诛,刘向复进用,为中郎,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时外戚王氏专权,刘向累上书陈谏,为成帝嘉许,然不得重用。建平元年卒,年72。
刘向撰有《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前两种是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后者则专门记录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的事迹,其文笔朴素,叙事简约,是魏晋小说的先导。他在整理古籍时,还撰有《别录》。后来他的儿子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原书已不存,清代洪颐煊、马国翰、姚振宗有辑本。他的散文娓娓动听,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表现了作者深沉恳切的感情,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
《汉书·艺文志》载刘向的辞赋23篇,现除少数残篇断句外,皆不存。唯有《九叹》存于《楚辞》之中。其所作赋还有《请雨华山赋》、《雅琴赋》、《围棋赋》的残文,约可考见其赋的题材范围。

☚ 司马迁   王褒 ☛

刘向公元前77?——前6年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省沛县)人。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成帝(刘骜)时,更名向,任光禄大夫,官终中垒校尉。曾于天禄阁总校经传诸子及诗赋,每部书写叙录一篇,其子刘歆将叙录汇抄成书,名为《别录》,并仿之而著《七略》,成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刘向尚有多种著述,其中《春秋谷梁传说》、《五经通义》等,已不传。清人据他本有所辑录。今存者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任谏大夫、给事黄门郎、散骑宗正给事中。成帝时迁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建议“黜选外戚,毋受以政”(《汉书·刘向传》)。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反对当时的厚葬风气,指出“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汉书·刘向传》),撰《列女传》,倡导妇女道德,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对文学有很深造诣,所作《九叹》等辞赋33篇,大部亡佚;《五经通义》亦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存一卷。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

刘向

037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字子政,本名更名。沛(今江苏沛县)人。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在知行关系方面,提出了“言之者行之役也,行之者言之主也”。“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主张“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提出“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詖之聚,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为“太平之基,万世之利”。建议西汉王朝“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处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弟。”主要著作有《新序》、《说苑》、《列女传》 等。

☚ 桑弘羊   扬雄 ☛
刘向

刘向前79—前8;一说前77—前6LiuXiang

西汉学者,文学家。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宗室,为楚元王四世孙。历仕宣、元、成三朝,官位不高。元帝时因直谏得罪权贵而下狱,后免为庶人。成帝时曾任光禄大夫,受诏校理群书,官终中垒校尉。
刘向早年以赋闻名,其赋除《九叹》外,今皆不传。其散文主要是奏疏与校书的“叙录”。这些作品“皆本经术”(刘熙载《艺概》),带有浓厚的儒家正统思想,表现了对西汉王朝的忠心和对现实的关切。文中常常大量征引典籍和史实,告诫统治者戒骄防奢,励精图治。文风醇厚深切,平易舒缓。其《谏营昌陵疏》被称为“西京第一奏疏”。叙录则以《战国策叙录》最为有名。但其文中常杂有天变灾异之说,流露出浓厚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刘向又著有《说苑》、《新序》和《列女传》。前两种是分类纂集的历史故事和寓言,以阐明治国立身之道,供统治者借鉴。如《说苑》中的“螳螂捕蝉”、《新序》中的“叶公好龙”,都是颇有教益的故事。后者记述了一些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的事迹,虽带有不少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有些故事有一定进步意义,常被后人称引。此书对后世影响深远,继作者累世不绝。
刘向校书时,辑有《楚辞》16卷,后经王逸增补注释,名为《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又撰有《别录》,后经其子刘歆修订为《七略》,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明代张溥辑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司马迁   扬雄 ☛
刘向

刘向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属江苏省)人。西汉宗室,为楚元王四世孙。历仕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官位不高。成帝时曾任光禄大夫,受诏校理群书。刘向早年以赋闻名,其赋除 《九叹》外,今皆不传。其散文主要是奏疏与校书的 “叙录”。这些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儒家正统思想,表现了对西汉王朝的忠心和对现实的关切。其文风醇厚深切,平易舒缓。《谏营昌陵疏》被称为“西京第一奏疏”。叙录则以 《战国策叙录》最为有名。刘向还著有 《说苑》、《新序》和《列女传》。校书时还辑有《楚辞》十六卷,后经王逸增补注释,名为《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又撰有《别录》,后经其子刘歆修订为《七略》,是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 东方朔   扬雄 ☛
刘向

刘向前77—前6

汉朝宗室。字子政,本名更生,阳成侯刘德之子。12岁,以父任为辇郎,后升任谏大夫。当时宣帝好神仙方术之事,而刘向幼年就看到淮南王《枕中鸿宝苑秘书》,非常好奇,于是把书献给宣帝,说能化炼黄金。宣帝令尚方主持化炼,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却未成功。刘向下吏当死。其兄阳成侯安民把侯国一半的户口交给国家,才为刘向赎罪。不久,又征刘向受 《榖梁春秋》,参加石渠阁五经讨论会,拜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刘向以宗室明经有行,升任散骑宗正给事中。然而遭到外戚许、史,宦官弘恭、石显的迫害,刘向再次入狱免官。虽然刘向多次上书以灾异言政事,但因石显等专权,他在十多年内都没有被朝廷擢用。成帝即位后,石显等被诛,刘向被朝廷起用,迁光禄大夫。成帝还诏刘向领校五经秘书,拜中垒校尉。刘向曾多次上疏,通过天象异灾指陈朝廷政治,讥刺外戚王氏及在位大臣。成帝欲使刘向为九卿,但因王氏等反对始终不得升迁,前后居列大夫官四十余年。刘向除校编朝廷秘籍,撰成《别录》 外,还著有《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新序》、《说苑》等。

☚ 刘旦   刘歆 ☛

刘向

西汉文学家。所作《九叹》等辞赋33篇,多亡佚。原有集,亦佚。《新序》、《说苑》虽为杂史,但有一定文学价值。《谏营昌陵疏》融情于事,为阴柔之美的代表作。《新序》里“叶公好龙”的故事,已是魏晋小说先声。另有《别录》、《洪范五行传》、《列女传》等。参见“图书馆学”中的“刘向”。


刘向前77—6年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江苏沛县(一说徐州)人。曾任谏大夫、散骑大夫、光禄大夫、领校中五经秘书、中垒校尉等职。熟谙谷梁之学。前26年奉旨整理宫廷藏书,每校 一书,即撰叙录(即提要) 一篇,然后汇集叙录,编成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之一《别录》。为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参见“别录”。参见“文学”中的“刘向”。

刘向

刘向公元前77—前6

西汉学者、文学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歆之父。历经宣、元、成三朝,居官三十余年。宣帝时,招选名儒俊才,他以通达能作文应选,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因多次上书弹劾宦官,两次入狱,免官多年。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学识渊博,校书20余年,对古籍整理,保存做出了贡献。并撰成《别录》,后其子刘歆以此为基础撰成《七略》,它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他在文学上以辞赋和散文见长。《汉书·艺文志》载有赋33篇,今已多数不传。仅存《九叹》(载《辞楚》)。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典校古书的“叙录”等,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文章的特点是叙事简约,论理畅达,引证详备,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其主要著作还有《说苑》、《新序》、《烈女传》等。明人辑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司马迁   班固 ☛

新序/新序佚文/新序选注/说苑/说苑佚文/说苑疏证

☚ 汉褚先生集   新序 ☛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12岁时即以父任为郎,年20任谏议大夫,历仕宣、元、成三朝,居官30余年,曾任散骑宗正给事、光禄大夫等职,终中垒校尉,故亦称“刘中垒”。刘向为人简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常以阴阳吉凶论时政得失。曾校书于天禄阁(皇家馆),主持经传、诗赋的校正整理工作达20年之久,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校雠学的创始人。平生著述甚丰,以《新序》、《说苑》最有文学价值。《新序》为历史故事集,以春秋时事为多,利用寓言、比喻等形式来达到讽谏的目的,著名的如“叶公好龙”。《说苑》为分类故事选,共20篇,内容与时政颇相切合,取材通俗、风格朴实。其文多为奏疏及校书后为古书所作的“叙录”。以《谏营昌陵疏》最为有名,融情于事,被视为具有“阴柔”之美的代表作。在经学上,向专治《春秋榖梁传》。所作《九叹》等辞赋33篇,大都已亡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另有《洪范五行传》、《烈女传》等。清马国翰辑存《别录》《五经通义》1卷。

☚ 桓宽   扬雄 ☛

疾俗著书

☚ 奇文愈疾   疾俗著书 ☛

刘向约前77-前6liú xià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5 卷艾(1)。人名。西汉目录学家。本名更和,字子政。沛(今属江苏)人。自宣帝至成帝历任郎中,给事黄门、散骑谏议大夫,成帝时,召入秘府校书。著有《列女传》、《列仙传》、《说苑》、《洪范五行传》等。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宗室大臣,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少以父任为辇郎,初擢谏大夫。宣帝时,选为名儒俊材,进献赋颂。坐铸伪黄金下狱当死,赎出。治《春秋谷梁传》,讲论《五经》于石渠,复官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萧望之、周堪、金敞同心辅政。他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 要求斥退中书宦者弘恭、石显,被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复进用,更名向,官光禄大夫,曾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并进谏要求停罢营建昌陵,均不被采纳。他为人简易无威仪, 廉靖乐道, 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 或不寐达旦。由于受当政外戚排斥,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终官不过中垒校尉。曾在长安未央宫石渠阁、天禄阁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又曾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战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撰为《洪范五行传论》十一篇,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灾异史。还曾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史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部分已亡佚。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另有《新序》、《说苑》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已佚,清马国翰《王涵山房辑佚书》辑存一卷。

☚ 邴汉   刘歆 ☛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初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刘交的玄孙。宣帝时,曾任散骑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屡次上书弹劾外戚和宦官,因此两次被捕入狱。成帝时,更名向,任光禄大夫,负责校阅经传诸子诗赋,写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所写序录,多有文采。官终中垒校尉。作赋33篇,今存《九叹》等。散文主要是叙录文字,其中以《战国策叙录》为有名,其文舒缓平易,文字浅显,说理畅达。另有《说苑》、《新序》、《列女传》,均在采集旧闻、搜罗故书的基础上编成,书中保存不少意味隽永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寓言,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 司马迁   扬雄 ☛

刘向about 77~6 B.C.Liu Xiang

bibliographer,Confucian scholar and write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Works: Nine Sighs,Biographies of Illustrious Women,etc.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属江苏)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任谏议大夫,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敢于直言。元帝时为中垒校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曾校书天禄阁,著成《别录》。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 大都亡佚。流传至今的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书。

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为著名学者。宣帝时任谏大夫,诣学官治《谷梁春秋》。元帝时为宗正,多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直言上谏。成帝时任光禄大夫,数次上书劾奏外戚王氏专擅国政。终官中垒校尉。曾参加石渠阁会议,讲论五经。又领校秘书,撰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所作《新序》、 《说苑》、 《列女传》、 《洪范五行传》等传世。另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参考图2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0:27